师生反目
11月18日清晨,易国华在又一个失眠之中迎来窗外灰白的天空。他发誓要捍卫自己的名誉:“我绝对不会放过她,即使没有一分钱,也要把这个官司打到底。”
“本来等到博士毕业是多么高兴的事,我的爱人在等我回去,毕业后可以选择的单位也很多,可是就因为她的怀疑,我在一夜之间出了名。你说我现在能去哪?”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这位32岁的湖南籍男士泣不成声。易国华宣称要起诉的对象,曾经是他的一位老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戴......
2014年08月28日 |
作者: paperrater
暑期,正是高校准毕业生为毕业论文忙碌时,两则关于学术造假的丑闻浮出水面,引发了广泛关注。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陆骏被调查核实盗用他人学术文章并伪造履历,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傅瑾被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指其博士文凭造假。随后,厦门大学宣布辞退傅瑾教授。这两则新闻只是学术不端行为的“冰山一角”,近年来有关学术腐败、项目造假、论文抄袭等的举报和揭露不胜枚举。
为了打击学术造假行为,前不久,教育部起草了《关于对学位......
2014年08月28日 |
作者: paperrater
●论文发表任务如此之重,供需却如此不平衡,难怪很多人会放弃最基本的道德操守,铤而走险走上论文造假、买卖论文之路,现在是时候给教师、科研人员以及学生发表论文“减负”了。
●网络化发表既可解决现有期刊容量不足的问题,还能增加更多作者发表机会;既可大幅度降低学者发表费用和各单位的论文库购买费用,还便于大范围专家学者评议论文。
近几年来,关于论文造假、买卖论文的事件屡屡发生,很多人都借此批判学术界学风日下,呼吁要下大力气整......
2014年08月28日 |
作者: paperrater
前不久,科技部在官网发布通告,撤销原西安交大教授李连生2005年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理由是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这是我国“第一例”因学术造假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被誉为“国内学术打假第一拳”,显示了国家打击学术造假的态度和决心,对于遏制日益猖獗的学术不端行为,将起到积极作用。
学术造假乱象
李连生事件,仅仅是学术造假乱象的一个例子。近几年,学术造假事件不断涌现,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
2014年08月26日 |
作者: paperrater
西安交大三位老教授近日因涉嫌“侵犯名誉权”被告上法庭。西安交大六位教授在获悉该校束鹏程教授、长江学者李连生教授涉嫌学术造假后,联名向校方提交评议意见,列举造假事实,李连生因此被免去相关职务。不久,举报者中的三位退休教授被李连生和束鹏程以“侵犯名誉权”被告上法庭。
“造假者”状告“揭假者”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也让近年来此起彼伏的“学术造假”现象再次成为焦点。
本该是一片净土的学术领域,为何学术造假屡屡发生?根除学术造假的良方......
2014年08月26日 |
作者: paperrater
从上海交通大学“汉芯造假门”到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学术造假骗取国家级大奖,学术造假愈演愈烈,惩治学术造假,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加大惩戒力度,用‘重典’治理学术造假,以儆效尤”,是很多两会代表、委员的期盼。
近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经修改后正式实施。作为首部地方科协条例,把“反对、抵制和谴责伪科学、反科学及学术不端行为”明确入“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 人人喊打中学术造假却“繁荣依旧”
●行业规范存缺陷,行......
2014年08月26日 |
作者: paperrater
据《京华时报》6月21日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6月20日发布两则处罚公告,武汉大学教授艾勇和中国民航大学教授张连顺因抄袭他人论文成果受到通报批评。监督委员会还公开了13起抄袭、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与前两个处罚公告不一样的是,这13起科研不端事件均隐去了名字和单位名称,仅“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警惕学术腐败逐步从丑陋进化到常态
身为堂堂大学教授,对身份、脸面、名誉和地位,还是比较看重的。如果想到今日颜面尽失、......
2014年08月24日 |
作者: paperrater
对抄袭事件敷衍了事、惩处不力,乃是抄袭事件屡禁不止的首要原因。一旦严厉的学术问责机制建立,学术抄袭剽窃者还会如此“前赴后继”吗?
抄袭事件层出不穷,学术丑闻“络绎不绝”。继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教授师徒论文抄袭事件、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院士师徒系列论文抄袭事件、西南交大副校长剽窃案之后,武汉理工大学校长、2009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周祖德被曝涉嫌抄袭,而且是大胆而拙劣的抄袭——直接将外国同行的一篇论文拿来删减缩编成自己的......
2014年08月24日 |
作者: paperrater
因推荐材料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等问题,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所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日前被撤销。这是我国首次因学术造假撤销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在学术造假风气屡禁不止的今天,这个消息对广大知识界是一个警醒,而对社会则是一个引发思考的契机。
素有“象牙之塔”和“净土”之美誉的学术界,近年来,在名利的驱使下,濒濒出现令人瞠目的“学术造假”现象。从复旦大学“自曝家丑”、清华大学教授“捏造论文”,到武......
2014年08月20日 |
作者: paperrater
《NSA药理学》杂志主编米歇尔教授表示,贺海波论文案之所以被称为学术造假,是因为一稿多投。有两篇几乎一样的文章同时发表在两本不同的杂志上,还有一篇内容大部分雷同的文章也发表出来,《本草疗法研究》杂志主编伊丽莎白·威廉姆森向《第一财经日报》讲述了吴理茂、李贻奎和李连达等人署名发表《葛根素与丹参素联合应用对大鼠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心脏保护作用》造假事件始末。
这篇论文在2006年就提交给《本草疗法研究》,而且被马上送审。审......
2014年08月20日 |
作者: paperr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