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1.有害于学风建设
科技论文中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蔓延,会造成学术泡沫和学术竞争的恶性膨胀,导致科技出版人力、物力及资源的低效率、高浪费,科学研究的高投入、低产出,损害学术研究的声誉,使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贬值,使正直善良的学者的尊严和权益受到损害而蒙受不白之冤,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建设。
2.阻碍科研队伍的发展和科研人才的成长
科技论文中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蔓延会腐蚀学术研究队伍,阻碍学术人才的成长,进而断送我国科技界来之不易的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机会。从中国一百多年前认识到科技落后之后,有识之士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变法和革命,但都没有成功,没有给中国的科学技术一个真正的发展时间和发展空间。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科技界才迎来一线的发展曙光。但由于领导者、决策者的历史局限性,对科学技术缺乏足够的正确的认识,加上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科学技术一直未受到相应的重视。在近30年的时间,也就是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期,我国的科学研究却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1978第二次科技大会召开,才第一次真正大张旗鼓地搞科技强国。在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科学的春天”才得以到来,中国的科学技术研究才得以正常发展。今天,我国科技界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是用几代人的努力甚至是流血牺牲换来的。虽然我国某些科学研究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但整体水平并不高,如果我们不珍惜今天的发展机会,任由学术道德失范发展下去,将导致我国科学研究发展缓慢或滞步不前,使我国原本就不牢固、不普及、十分脆弱的科学精神土崩瓦解,经过数代人呕心沥血积累的科技队伍也将出现“溃不成军”的局面。
3.影响学术交流
科技论文中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蔓延会阻碍我国学术水平的提高,降低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和地位,影响我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正常交流。仅以近几年的“SCI大师”为例:武汉某学院的一位教授,2003年共发表65篇SCI论文,平均不到一周就发表一篇SCI论文,成为2003年度中国SCI论文最多的作者。浙江某大学一位博导平均不到2周就发表一篇SCI论文。东北某大学有一对教授夫妻,平均一天就发表一篇SCI论文。某高校还有一位院士,10年来竟然发表SCI论文500篇。一篇篇SCI论文在这些“大师”手里如此轻松出炉,这些“学术成果”恐怕连爱因斯坦也自愧不如!这样的SCI论文的学术水平可想而知。造成的恶果之一就是有的国外科学家拒绝为来自中国的论文审稿。
4.影响科技创新
最为严重的是,科技论文中的学术道德失范也会从深层次上影响我国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破坏作用,影响科技创新,遏制民族思维能力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据一所理工大学科学行为研究小组的一项校内调查,有25.7%的导师曾发现硕士生论文有抄袭现象;反过来,有16.3%的硕士生认为其导师有伪造实验数据行为,17.5%的硕士生发现过导师剽窃他人成果。作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研究人才基地的培养者和培养对象是如此状况,那他们为社会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有多少?虽然这一调查结果并不具有代表性,但如果这样的现象进一步蔓延,我们整个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会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