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高校工科毕业论文写作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5年11月10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高校工科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质量反映了大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可是,从实际情况看,相当一批高校工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流于形式、走过场,集中表现为:①过分依赖教师指导;②写作中抄袭照搬之风盛行。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论文整体质量,如何在毕业论文环节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当前工科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主要目标

毕业论文环节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科技道德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其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具有更好的自主创新条件,如果给予他们足够的创新空间,对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将十分有益,在踏上工作岗位后必将受益无穷。创新精神的培养虽不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唯一目标,但至少应是主要目标之一。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既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不但要复现和运用老师所教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要指导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加工、组合,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2、阻碍创新精神培养目标实现的根源

2.1 指导思想不清,责任不明。

集中表现在:①对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创新要求得不够;②导师往往进行全方位指导,管得过多过细,既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又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与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2.2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缺乏写作的动力。

激励,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以综合的教育手段、方法为刺激诱因,满足学生积极心理需要,激发内驱动力,促使学生把外部刺激内化为个体自觉行为。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造为核心的主体精神,而激励机制的确立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缺乏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①缺乏激励措施,奖惩不明(据调查,86.3%的学生渴望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②自我追求偏低,学习动力不足,不仅体现在论文写作上,而且体现在整个大学的学习上也是如此;③缺乏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

2.3 论文写作时间不能充分保证,缺乏必要的约束、督导机制。

目前,大多数院校实行的是学分制,在培养计划中毕业设计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但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所以,二者重合给毕业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忙于四处找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同时又因为论文指导程序设计不科学,计划性差,导师处于被动地位,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检查监督机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造成写作过程中前松后紧,要交稿时才东拼西凑,到处抄袭,仓促成文。由于论文写作时间不能保证,导师难以系统指导,没有充裕时间启发、诱导学生对论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并动手实践,毕业论文的写作流于形式。

2.4 实验设备缺乏,毕业设计经费不足。

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作为一个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很多时候都少不了要进行实验调试,但是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陈旧和缺乏,需要更新;特别是由于连续的扩招,各高校的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实验室一般都忙于应付日常实验教学,不能更多地提供仪器、场地进行毕业设计方面的实验;同时,随着工科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结合的增强,毕业设计中硬件设计内容逐渐增加,用于毕业设计的经费却严重短缺,造成很多学生即使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最终都无法完成实物的制作和调试,只能交一个设计电路图或仿真结果了事。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2.5 论文考核流于形式,被考核主体错位,考核重点错位。

学生毕业论文的考核是一项硬指标,学校也很重视,系里有毕业生指导、答辩专门小组,学校有专家评审委员会,从形式上看不能说没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这些专家、管理人员考核的侧重点不是学生,而是教师,针对的不是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而是毕业论文的质量结果。再者,在一种谁也不愿看到历尽寒窗之苦的学子们因毕业论文而不能顺利毕业的心理驱动下,慈悲为怀的善心导致答辩时把关不严,考核流于形式。

3、改进措施

3.1 更新教育理念,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要搞好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关键是更新教育理念,实施创造新教育。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既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察运用过程,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复现、综合应用的过程。要做到科学合理地进行毕业设计,就必须经历一个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常规思维到创造性思维的过渡阶段。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应该达到强化创造主体的工作能力,其中特别是动手能力和熟练运用创造技法的能力,创造成果的表达能力及表现能力。

创新教育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经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求得自身发展的过程。在创新教学中,教师由主导者变为指导者,由权威地位变为学生的合作者。这要求我们的教学管理部门、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自由、安全、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论文的指导过程中,教师根据论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在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出创造精神。在这种创新教学中体现出培养人的主体性的要求,即在同客体相互作用的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创造性的教、导和创造性的学相统一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最终形成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3.2 引入激励机制,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主要有3个方面的任务:①积极稳步地运用产业机制推动教育的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的产业化运行。②贯彻实行真正的学分制,而不是形式上的学分制,要打破执行了多年的升留级、淘汰制度,何时修满学分何时毕业。③创建一个较佳的客观激励环境。作为激励场的一个分支,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让学生自身的努力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回报,同时又不断强化学生的成就欲望,促进学生成才。如把校园文化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完善校园文化导向机制,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3 重视毕业论文选题,进行良好的个性化指导。

传统的毕业设计,往往由指导教师确定设计方案和设计内容等,并形成思维定势,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毕业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让学生自我发挥,充分体现自我的设计能力和个性。因此在毕业设计之初,教师应该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并进行良好的个性化指导:

①提倡和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创造性是需要个性滋养的,在选题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学生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从自身对有些课程的兴趣和心得体会出发,或是对课程内容的发展延伸有了新的发现,或是对课程内容做了不同角度的审视,有了独到的见解,进而根据选题的原则和要求,大量收集和阅读相关的资料和文章,经过系统的分析确定毕业设计的选题。尊重学生对论文题目的选择权是确保学生的研究积极性,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避免学生乱选题,或者一旦确定了题目又无从下手,使毕业设计课题有科学事实或科学理论根据。

②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设计。这种题目对学生和指导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因为课题的进展如何,教师和学生都在探索中。但是,这种题目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③根据毕业生的工作去向,及时调整毕业设计题目,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和今后的工程实践结合起来。联系工程实际是创新精神培养和个性化训练的重要过程,这样,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会有较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力。

3.4 实行毕业论文全程质量监控,建立一个科学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对毕业论文写作进行质量监控就是要对论文写作过程的各个环节认真验收,严格把关,实行全方位的系统的完整的监督调控。首先,由学院教学委员会从宏观上监控,总体把关:定制度、定标准、定任务、定目标;审批论文指导计划,制定质量评估方案及组织评估。其次,由教务处全面布置教学管理工作,并负责监督实施。督促各教学单位按时制定论文指导计划,按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检查,由教务处抽查,按规章实施考核;要通报教学检查结果,表扬先进,批评不良倾向;要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再次,设计科学的管理程序。学生接受指导后,应由导师填写指导记录交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在教师的指导记录本上签字,由学生将指导记录交各系教学秘书以备检查,这样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既检查了教师,如指导的时间、方法、内容、结果;又检查了学生,如是否按时接受了指导,是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这样做的目的是:

①变被动指导为主动指导。学生在管理程序规定的时间段硬性约束下会主动要求予以指导。

②变不定时指导为定时指导,由于时间的预先排定,使教师和学生双方提前有所准备,并且每次都有固定的指导内容和要求,可以提高指导的质量;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在写作上的计划性,对学生起到督促约束作用,有利于提高写作质量。

③改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局面,使学生成为贺晓蓉,等:高校工科毕业论文写作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179写作的主体,使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得到锻炼。

④变追求高质量论文的结果为追求高质量的写作过程,注重对论文写作过程的考核。这种指导体制由于能准确地抓住对学生的写和教师的教(指导)的反馈和督促环节,充分体现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的考核,有助于提高写作效果。⑤变导师的直接指导为间接指导。导师在指导时不是以往那样面面俱到的予以指导,而只是根据每次指导的项目安排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从而使教师从全方位的论文直接指导中解脱出来,成为领路人和导航人。

在实施全程质量监控的同时,还应建立一个科学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学生论文成绩由4个部分构成:

①导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完成后评定的质量成绩;

②论文写作过程成绩。包括按时出勤指导分、每次要求项目完成分、项目完成质量分、对论文常见错误发现倒扣分等;

③论文答辩小组给予评定的质量成绩;

④论文答辩成绩。由论文内容表达分、论文运用知识解释分、论文相关问题回答得分等若干项评分组成,在论文答辩完后由答辩组成员无记名给出答辩各项得分,最后再由答辩委员会给出总成绩。

3.5 加强大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训练。

高校教学应有计划地鼓励教师对学生进行论文类知识的训练、考核,可以从本科第三学年开始,专业教师通过布置独立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3000字左右的科研小论文,从资料的收集、选题、构思直到成文等阶段独立完成,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到课堂之外的知识,从大量的零散的知识中找出问题并打开思路,经过判断分析,由自己决定知识的取舍和应用,实际上,这是一个模仿和重复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性的良好开端。经过平时这样有计划地训练论文写作,直到本科毕业论文的最后完成,可以系统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6 加大毕业设计经费投入,做好毕业设计保障工作。

经费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高质量完成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应给予充分保证。一方面,应加大经费投入,以改善校内实验设备陈旧、套数少的状况。学校应加强对校内实验室及图书馆等有关部门的协调管理,实行实验室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共享,打破院系的界限,进一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供方便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努力,建好校外毕业实习、实践基地,既减轻学校经费投入的压力,同时又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我校也在探索一种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即同生产设计单位和科研院所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利用他们的经费、场地和技术力量,联系实际工程设计课题和科研课题共同指导毕业设计。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际工程设计和科研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可较早使用人单位和学生互相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同时用人单位向学校反馈人才培养方面的信息,以促进学校调整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