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09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在学术论文写作实践中,并非所有论文都能达到创新性的要求。学术论文能否实现创新性取决于各种现实条件。除了研究的时间、资料、设备等外部条件之外,对于研究者自身来说,必须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大体来说,这种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 专业理论知识
专业理论知识是某个科学专业已经形成的理论化知识。它不仅包括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且包括专业的深度知识。专业的基础知识是某个专业领域中的常识,其内容是该学科专业中学者们已经形成共识的知识。专业深度知识则是某个专业领域内深化的知识,其内容可能还没有获得专业界的定论,是有争议性的。
学术研究是一项专业性的理论研究工作,研究者必须有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学术研究要有所创新,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必不可少,但主要的是专业的深度知识。随着人类学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术研究在当代已经如同马克斯·韦伯当年预言那样,已越来越趋向专业化。而且,随着专业研究的持续发展,这种专业化趋势仍在继续向纵深方向开拓。由此,学科专业范围内研究的方向也在不断分化,形成多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学术研究总是在前人已经取得的知识基础上不断推进的过程,因而研究者需要了解和掌握前人已经取得的知识成果。这不仅是避免重复劳动带来的无价值,也是学术创新的需要。在学术传统中,针对同一个理论问题,前人或许已经作过研究,作为后来人,研究者必须掌握前人已经取得的直接知识成果。即使是开创性问题的研究,研究的理论资源也与学术传统中的相关知识发生或强或弱的联系,研究者也同样需要拥有这些相关的知识。学术研究创新性对专业深度知识的要求突出反映在研究的理论意义上。
( 二) 专业实践经验
专业实践经验是人们在专业领域内通过社会实践而得到的主观感知。作为知识形态的一种,这种经验主要是亲身参与而直接取得。尽管学术研究是一项理论事业,但其目的在于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具体问题。因此,研究者又必须了解社会现实,具有实践经验。学术研究的创新性隐含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功利性价值取向。新事物、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有益于社会。对于人文科学来说,新理论的产生要么有利于人类的思想解放或进步,要么有利于制度的创新。
在学术研究中,专业实践经验之于创新性作用在于二个方面: 一是理论研究的创新意义来源于社会实践。创新性研究的起步需要提出一个理论上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否富有研究的意义来自于社会实践的需要。通常情况是,社会实践中发生了某方面的具体困难或麻烦,需要加以解决,这引发我们研究的兴趣和冲动。而这种兴趣的产生就需要以一定的社会经验为基础,否则也难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困难,形成有研究必要的理论问题。二是理论研究是否真正有所创新,其判断标准是社会实践。创新性理论成果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一项学术研究的成果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将对社会有着或大或小的贡献,而一项学术研究成果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则对社会带来不同程度上的损害或灾难。因此,研究者在研究之后提出的种种改革建议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做到切实可行。而能否做到这一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专业实践经验。这就要求研究者在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以获得充分的实践材料,避免或减少可能带来的错误判断。当然,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由于不同研究者个人能力以及其他条件的限制,研究结果可能不相同。但是,只有通过经验知识的运用对理论作不断反思、辩驳,才有可能推陈出新。
( 三) 创新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方式是研究者在创新意识驱使之下通过综合各种思维方法,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创新性思维方式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方式,创新性思维方式是突破常人所持有的习惯型、直线型、权威型、从众型等思维定势,克服种种思维障碍,从而形成的特殊思维方式。
学术研究通过人思维方式而实现,创新性研究成果必须要有创新思维方式。在学术研究中,创新性思维方式大体上由几个方面所构成: 第一,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构成创新思维的基础,学术研究是一种理论研究,它总是围绕着某个理论问题而展开。理论问题( question) 与实践问题( problem) 不同,实践问题只能成为理论问题的导源。在形成一个理论问题过程中,能否运用这种抽象性思维是关键。有效的提问需要我们能够透过实践中复杂的事物表象抽离出其中有研究意义的理论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谓的“问题意识”。第二,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思维是克服从众思维型、权威型思维障碍的表现。这关系到在学术研究中如何对待前人研究成果的心态问题。批判思维要求对前人研究成果在给予必要尊重的同时不将其视为终结性的真理,而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够形成独立的判断力。特别是针对同一研究领域内的学术权威,要有不唯上的思维观念,这就是通常所谓的“批判意识”。第三,想象思维。想象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部分,这种思维是对习惯型、直线型思维障碍的突破。它要求研究者能够不受前人所设定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束缚,在调动自己所有知识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能够开阔思维的空间。学术研究不仅要对前人的研究作出批判,也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如果说,批判思维侧重于“破”,那么,想象思维则重在“立”。胡适先生在论及治学之道时曾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予以概括。其中的“大胆假设”,实际上就是研究者不受前人已有研究套路和研究结论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出研究者自己独立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