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8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针对毕业论文答辩阶段暴露出的问题,如工作量大小不均,论文无评阅教师以致答辩中提不出较深入、针对性较强的问题;仅根据印象或某一方面能力评定学生成绩而缺乏全面、客观性;成绩拉不开,互相不服气;有些学生迟交论文;未归还借用的仪器设备,整理实验室等,提出了新的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方法,规范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一)增加了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
由学生填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实验室主任分步签署意见。内容有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培养能力情况、论文完成情况、借用仪器归还情况、实验室整理情况等。该表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论文每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若学生完成任务不好,论文未按时完成与提交,或未整理实验室、归还借用仪器等,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实验室主任均有权拒绝其答辩申请。该表也促使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认真负责。若马虎从事,指导的学生同样不能参加答辩。增加该表还有效解决了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后易造成实验室脏、乱、差等问题。
(二)增加了毕业论文评阅教师评分表及评分标准
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往往与学生建立了较深厚的感情,普遍对指导的学生成绩评价偏高。各指导教师对评分标准的理解、掌握、执行均可能存在差异。由于毕业论文课题往往差异较大,参加答辩的教师若事先未看过毕业论文,很难提出较深入、有针对性的问题,更无法评价毕业论文过程对学生全面训练情况。
为改变毕业论文质量与成绩评定实际上仅由指导教师把关的状况,增加了毕业论文评阅教师并制订了相应的评分标准。内容有:任务完成情况,文献查阅与运用能力,分析论证与计算,计算机及外语应用能力,独立见解和工程背景,论文图表规范性,综合训练情况和工作量大小。由评阅教师分项打分,避免了仅凭想象或某一方面评分的状况,作到成绩评定客观公正。本届答辩评阅教师的评分占毕业论文总成绩的30%。
(三)完善了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规范了答辩提问环节
为客观公证地评定学生成绩,规定毕业论文答辩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提问: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实践或实验操作技能;毕业论文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可避免提问过偏、过窄、过于集中,而忽视全面考察。问题一式三份:学生与主提问教师(由论文评阅教师担任)各执一份,另一份供答辩组教师传阅。问题与回答情况由主提问教师记录在答辩记录表中并给出评判。其它教师视学生回答情况可进行补充提问,意见反映在毕业论文答辩现场评分表中。
学生在介绍完毕业论文后,拿到需答辩的问题并在下一个学生介绍期间独立准备,可以参考任何资料。待下一个学生介绍完后再回答问题。这样可使答辩过程紧凑有序,解决由于某些学生需要思考或查阅有关资料才能回答问题,某些学生过于紧张不能回答问题等使答辩过程拖拉的状况。评阅教师可根据审阅的论文质量与评阅成绩掌握提问的深度与难度,故担任主提问教师最合适。问题经答辩组教师传阅后,可了解提问的意图、难度、深度、针对性等,对学生回答情况评价容易产生共识,有利于消除教师间存在异议与可能产生的隔阂。实践表明,上述做法有效避免了片面、细节的纠缠,完成了对学生的全面考察,还节约了答辩时间。
(四)增加了答辩现场评分表
每个学生答辩结束后,每个答辩组成员对其表达能力、回答问题情况、见解与价值、综合训练情况等分项打分。由秘书汇总统计。以平均分作为答辩成绩,即使个别教师评分有偏差,对该生答辩成绩影响也有限。为促使评分公正,避免出现出格评分,统计时去掉了最低分与最高分。答辩成绩占毕业论文总成绩的50%。
(五)设立了综合训练与工作量评分项
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现场评分标准中均设立了综合训练与工作量大小评分项,对毕业论文综合训练进行考察。
(六)利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答辩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旁听答辩过程的学生(包括不少下一届学生)通过听取答辩学生介绍毕业论文,提问与回答过程,答辩教师总结,不但可以联系实际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为在答辩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采取了以下作法:答辩过程允许学生辩解、提出异议与争论,允许进一步提问启发学生思路。每个学生答辩结束后,教师对问题背景、目的、正确答案、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鉴于化工系毕业论文理论研究较多,故课题负责人在参加小组与大组答辩过程中,对每位学生都提了1~2个工程实践与应用问题,对工程实践能力进行把关。不少同学反映,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意识到不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与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