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0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6+ 1+ 1”中的“6”是指大一至大三的六个学期, 这期间注重指导学生要广泛积累、锻炼写作能力、确定研究方向。前一个“ 1”代表大四的上学期, 学生要将时间用于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和文献资料研读整理; 后一个“ 1”代表大四的下学期, 则用于毕业论文撰写、审查、答辩、存档等后续工作。“ 6+ 1+ 1”模式是指在整个大学阶段要加强“ 6”、“ 1”和“ 1”之间的横向联系教学, 并纵向穿插学术交流会、企业调研和民间走访等学习活动, 从而使得毕业论文教学过程联结成有机的整体系统。
“ 6+ 1+ 1”模式具有如下特点:第一, “ 6+ 1+ 1”模式符合学生本科学习阶段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特点, 能使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传统体制下把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都压在大四学年, 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 而经济学是一门特别讲究要素联系的系统学科。“ 6+ 1+ 1”模式下, 学生能把前六个学期的学习研究有效合理地联系起来, 再通过举办学术交流会、参加企业调研、组织民间走访等活动,加大各要素间相互作用。
第二, “ 6+ 1+ 1”模式符合经济的时滞性和短视性特点, 研究时限的加长能使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更深入、准确。传统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都是在大四学年才开始, 这使得学生对研究课题不熟悉, 相关积累很少。现行经济具有时滞性, 一项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效果在短期内是不明显的, 这就对论文写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6+ 1+ 1”模式把学生的研究进程拉长, 适应了经济的发展态势, 形成了不断线的论文研究过程, 提高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第三, “ 6+ 1+ 1”模式符合经济研究的实用性和引导性, 利于经济理论更好地联系实践。传统的本科教学中, 大多数时间都是讲授经济理论知识, 造成了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 旧、空、假”。“ 6+ 1+ 1”模式下, 学生在日常的学术交流会中能获得大量最新的经济思想, 再通过参加企业调研、民间走访了解实际的经济现象, 然后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对之加以解释, 能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
第四, “ 6+ 1+ 1”模式符合经济资源的竞争性和稀缺性, 有利于调整毕业论文教学的重心, 合理配置学生有限的精力。传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把毕业论文的撰写都安排在大四下学期, 但此时是学生毕业求职、考研复习的时段, 所以学生会较少投入精力在此项任务上。“ 6+ 1+ 1” 模式把整个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重心前压, 通过前期积累, 学生能在第八学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这使得有限资源的经过合理配置带来了最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