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22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随着学位论文的价值日益彰显,各大数据库开发公司纷纷染指学位论文的电子化。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唯一学位论文收藏单位,收录的博士学位论文相对较全,但仅限于纸质文献,电子版的论文收录能力相对较弱。万方数据库则将焦点集中于学位论文电子数据库开发上,现已坐拥100余万篇的数字资源,且每年以15余万篇的速度递增,俨然已成为国内学位论文电子数据库的翘楚。此外,国内各大高校对本校学位论文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收录和提供。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无序,同时也使资源难于共享、查找。因此,规范学位论文的有序开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应早日提到工作日程上来。面对学问论文典藏与开发的种种困境,笔者认为,搭建文献开发平台、合理利用文献、加快立法步伐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以国家图书馆为龙头,搭建学位论文收藏及使用的网络化平台。
目前,随着社会公众对灰色文献的认识不断深入,对此部分文献的需求呈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但是由于我国对灰色文献的利用及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致使我国出现了学位论文多方开发并存的“混战”局面。鉴于此,国家图书馆应凭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唯一学位论文收藏单位的地位,带头搭建学位论文收藏及开发平台,使学位论文的收藏与提供兼容并蓄,积极推进各大高校图书馆学位论文的电子化进程。通过资源整合、汇总,国家图书馆作为中心馆逐步成为电子版学位论文存储基地;各大高校馆各自存储本校毕业生的学位论文,存储载体自定,但必须定期向国家图书馆缴送学位论文电子版。这样既避免了学位论文数据库的无序性与重复性建设,同时也缓解了国家图书馆学位论文的存储空间问题。
根据笔者对国家图书馆学位论文的日文献利用率统计可知,不同类别学位论文的利用率差别较大。在学位论文收藏及开发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对热门学科和类别(如经济、法律等)的学位论文优先电子化,争取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读者利用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考虑逐步开展科技类学位论文的电子化。
2、加快立法步伐,扩大论文缴送的载体范围,规范版权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到目前为止,我国针对学位论文的著作权法律法规较为滞后。当前电子文献的日益普及及掌上阅读的日趋扩大,决定了文献的载体形态早已不再是纸质文献独揽天下的局面。当然,在此并不是强调电子载体与纸质载体孰轻孰重,而是说明多种载体形式(电子版文献、缩微胶片、平片、纸质文献)并存、百花齐放的局面已经成为图书馆不得不直面的事实。然而,我国立法中针对学位论文版权方面的规定或是条款不详,或是执行困难,或是立法的跟进速度不及时,无法对现实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或补充修订,这种滞后也是导致国家图书馆目前面临学位论文空间紧张的又一潜在诱因。
2.1扩大收藏载体的多样性
图书馆学位论文服务需要根据读者群阅读习惯相应调整服务功能,为其提供相应的文献。学位论文的读者群多为在校学生和高技能知识分子,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应推广电子版学位论文的阅读与下载,并使之成为可与纸质学位论文抗衡的文献载体。
2.2加快版权法的修订进程
目前,针对学位论文电子化过程中的侵权问题,尚没有一部较为完整、通用、行之有效的法律对著者的个人权益予以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位论文电子化进程的绊脚石。数据库运营商对学位论文的贸然运作,易导致侵权问题发生,而著者与数据库运营商关于加倍赔偿问题的商谈又存在着一定的不可操作性。因此,学位论文的存储与利用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究其根源,仍需要在立法上狠下工夫,加快版权法的修订进程,从法律的角度对论文的著作权进行保护,规范开发程序,使学位论文开发系统化、法制化,用法律规范为学位论文的开发和利用保驾护航。
3、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扩大图书馆的有效收藏空间。
国外的国立/国会图书馆普遍不负责收录学位论文,大多由高校图书馆或档案馆来提供该项服务,而且在收录学位论文时并不局限于纸质文献这一种载体类型,而是提倡利用网络、光盘等电子媒介收录多载体形式的学位论文。与此同时,国外图书馆还对学位论文进行年代划分,如罗马图书馆仅收录近30年的学位论文,对于满30年的学位论文则定期进行下架、销毁、缩微化等处理。从文献利用角度来看,30年的留存基本上可以满足读者的使用需求;从文献存储角度来看,定期处理可以使空间得到合理利用,而且学位论文的电子化或缩微化可以缩小纸本文献的占地空间。
总而言之,学位论文是一种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源,在现阶段充分开发其最大价值的同时也应考虑到保存、提供等后续问题。因此,针对学位论文典藏已暴露出的问题予以正确的引导及化解,是加强学位论文开发与利用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