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4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学术论文是指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中某些现象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其本质特征和规律的理论性文章。它需要我们用系统的理论思维来统领材料。一般地说,学术论文水平的高低和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理论性的强弱。要想写好学术论文,便涉及到论文要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选题。所谓选题就是确定论文的题目,明确论述的对象、范围、角度。选题的好坏将直接涉及到学术论文的成败得失。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我们经常说,成功的选题便是成功学术论文的一半。
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提出的测定光速问题时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提出新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开始,而且也是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然,我们对成人并不一定要求都能提出新的问题,但是,在选题时起码要具有这样的自觉意识。在选题的过程中,有些成人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所提问题过大。这种情形极易使论文的写作大而不当,很难对问题做出较为详尽的阐释。实际上,我们所写作的学术论文,其字数一般六千字以上,我们很难把一个大问题放到这样一篇小论文中阐释清楚。所以,在选题时,要尽可能地“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
“小题大做”中的“小题”,固然是相对而言的。“小题”是要求问题的设置要具体而集中,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对于这一问题进行全方位地分析和解答。显然,这“小题”便不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和广阔的现实存在状况相关联的大问题,并且其所需要的知识积累和理论素养也是极其深厚的。
一旦我们确立了学术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之后,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种定向式材料积累了。这里的定向寻找材料,其实是在论点的规范制约下寻找与论点相关联的材料,而不仅仅是那些与论点相吻合的材料,从而积累了大量的正面和反面的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使我们的论点获得由此及彼的深入点,从而确立起正确的辩证的论点。
当然,展开思维的基本模式只有和思维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才可能使学术论文血肉丰满,骨骼健壮。换言之,就是在科学的思维展开形式中,承载起厚重的思维内容———自己对于客观对象的一种独到的见解,对此,科学方法论者贝弗里奇说过:“有真正研究才能的学生要选一个合适的题目是不困难的,假如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曾注意到知识的空白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他是前途不大的。”由此可以看到,在选题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使思维有序而充分地展开,又要在展开思维的同时,以自己对于选题初步的理解而形成的见解为其思维内容,使我们在选题阶段便形成论文的朦胧构架,为后来的学术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题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既然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该遵循什么原则来进行选题呢?一般地说,一个良好的选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使学术论文所选之题和自己的思考重心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地说,我们每个人实际的知识积累和由此所具有的长处是不一样的。我们在选题时,首要问题是我们在哪个方面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我们是否有能力、有兴趣、有条件研究这个课题,是否能得出新的学术见解。由于研究主体状况的差异,其在同一课题上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要想使自己的结论更大程度上符合客观实际情形及其内在规律要求,需要研究主体对于研究的课题所需要的知识积累有一个全面的统筹。对此,泰勒说过:“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具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否则,就可能由于知识积累的欠缺而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情形。所以,在相对说来最有丰厚的知识积累的领域中驰骋我们的思维,才可能使学术论文既有独到的见解,又能使写作左右逢源。
要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顾及到社会现实需要,使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当然是我们选题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衡量选题的最终价值的并不仅仅是主体因素,还应该包括社会这一客观因素,即选题是否有社会意义,是否有学术价值。
学术论文的写作就其最基本的动因来讲,是对于时代所提出的课题的一种解答。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问题,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重心。尤其是和社会现实联系最紧密的方面,更具有现实性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在选题的过程中,尽量贴近社会现实需要,使我们所学专业的选题和社会现实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当然,我们也不能由此就一味的附和现实需要,而失去了独立的学术品格,使我们的学术研究从一开始就被框定在了现实既定的架构之中。
学术论文的本质是学术性的论文,因此,是否具有学术性便是我们考察学术论文是否具有价值的又一标准。每一学科都有其学科的历史,每一学科又都有其学科的独立体系,在选题时,顾及其学术价值,便是从整个学科或专业的全局出发,思考该课题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以及对学科发展的作用,争取把那些对学科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问题纳入到自己的课题中,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在该学科发展中的存在价值。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对于本学科、本专业的研究历史及其研究动态有一个基本了解,努力寻找那些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或前沿问题,并以此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这样的基本要求,尽管对于我们来讲,有较大的难度,在实际的操作中甚至力不从心,但是,我们却不能不牢记这一基本原则,并在选题的过程中,努力实践这一原则,做到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的初级境界,以便为将来更高水平的选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题的过程就其核心点来说,还是一个对于课题的限定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由原先对于论题只有一个大致的把握,经逐步划定研究范围,到最后确定明确的论文题目。如果对选题缺少必要限定,就会使问题过于宽泛、庞杂,如此一来,就会使学术论文在其论证的深度上受到限制。而通过对课题的必要限制,把所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到一点上,就可以小题大做,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使论点深刻而突出。
总的来看,学术论文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可以选择的问题也很多,但是我们的概括活动是对纷繁复杂的事实进行概括。把从中能代表事物本质的方面提炼出来,从而对之进行定性,这是对于是什么与不是什么的把握。在这一抽象思维的过程中,其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说这一事物是该物而不是他物,其内在的根据是什么。并在此基础上,使思维的线路先从对客观事物是如何发展的切入,然后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进而分析事物之所以如此发展的原因。这也就是对于事实、现象做出解释,说明它为什么如此,从而把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果我们在撰写学术论文之前的选题时,单纯地为了写论文而忽视了选题的认真思考,仅仅停留在对于事物表面现象的一般描述上,不能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深层动因,那就谈不上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把握,学术论文的价值就难以很好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