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26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近年来,尽管教育部已经把毕业论文的质量列为评估高校本科教学水平的关键性指标之一,各高校对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也非常重视,但是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势头却依然不减,而且抄袭、作假、“掺水”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担忧。长此下去,势必失去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和作用,势必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声誉。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全面清理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地提出改进措施,从根本上刹住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不良风气,确保全面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当前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主要问题
据笔者调查,当前本科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缺少学术研究及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科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一种,它实质上是学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学生先得学会做学术研究然后再将结论用合乎要求的文字体式加以论证、说明,才能写成毕业论文。可是,不少本科生不仅对学术研究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以及手段缺乏经验,而且对论文写作本身的基本要求、用语特点和格式等也知之不多,因而写起毕业论文来感到十分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部分学生常常不能顺利完成一篇规范的毕业论文,而且质量不高者居多。
2.自主精神不足,依赖思想严重
本科毕业论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写作的过程,学生始终应是该过程的主人、主体,这是毕业论文写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然而,有些同学由于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被动学习的习惯,论文题目依赖老师给予,论文框架依赖老师确定,甚至连论点、论据都央求老师一一给出,自己只是依令而行。即使是这样,一些学生还拖拖拉拉,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在老师的一“逼”再“逼”之下才匆匆定稿。甚至有个别学生的论文几乎是由老师“代劳”的。这些情形,实在是难以保证有效地锻炼学生独立从事科研写作的能力。
3.创新不足这是当前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创新,是学术论文的生命,也是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可是,许多毕业论文中自我创新成分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内容陈旧、简单重复、鲜有新意——或是将已经过时的观点、材料用于论证:或是将已有结论进行简单拼合,不作进一步的提升;或是选题偏旧偏难,费力不小却难有突破和创新;或是盲目追捧“热点”,却又提不出自己的看法,到头来只好写出一些“人云亦云”的话语。这些现象在毕业论文中表现得相当普遍。
4.写作态度不端正,学术道德意识薄弱
社会各界对本科毕业论文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其实,毕业论文写作绝不仅仅是一个研究能力和写作技巧的问题,也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术道德修养的一次考验。然而,相当多的学生在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活动中就没有经受住考验,不以端正的态度对待毕业论文写作,为应付任务而不惜投机取巧——拼凑、抄袭甚至购买论文,还有的在行文中采取“引而不注”的手段隐瞒事实。这些做法完全偏离了学术研究的正确航向,也失去了论文写作的意义,而且还败坏了学风、文风。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我们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因素而外,主要的还在于教学方面:(1)、现有的常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挥与发展;(2)、仅将毕业论文看作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和短期行为,没有把它置入到日常教学之中,致使前期教学与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严重脱节;(3)、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也存在着时间安排不合理、指导不力、把关不严等现象。这些正是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下降、风气不正的主要根源。具体说来:
1.大学教学的主导模式仍然是学生被动接受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一切日常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作出的努力,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也必须以之为导向、与之相适应。但是,我国高校现有的常规教学模式却依然是以学生的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一言堂”地讲授、灌输为主,学生则是“默默聆受”——很少有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得出结论以及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独特见解和主张乃至质疑问难的机会。久之,必然会导致这样一个严重后果,即学生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日渐萎缩,反而对他主学习、被动学习日益习以为常,从而严重地束缚了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显然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相符。
众所周知,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论文写作基本功的训练贯穿于大学教学的全过程,将前期教学与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沟通起来;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教师则要加强责任意识,对学生的每一个写作环节均应精心指导,与此同时教学管理部门也应加强督查力度,确保教师按时、足量、保质地搞好指导工作。此外,针对当前毕业论文教学评价的不合理状况,我们提醒人们不能忽视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不能只以定稿质量来评定论文成绩,不能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创新评价提出过高要求。一言以蔽之,就是贯通全程,加强指导,合理评价,确保质量。具体说明如下:
(一)改革常规教学模式,大力实施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所谓研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以问题解决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环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首要目标,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是其显著特征。实践表明,通过研究性教学,可以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这些正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基本前提。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当前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这与“学生被动接受式”教学模式长期盛行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想使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表现出较高的创新水平,就必须在常规教学中摆脱旧有模式的束缚,大力实施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性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同时也能为后期的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将学生论文意识的培养和论文写作基本功的训练贯彻于大学教学的全过程
这里所说的论文意识,也称学术研究意识或科研意识,是指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有意识地发现问题,有意识地筛选自己感兴趣和力所能及的问题,然后围绕所钻研的问题搜集、积累资料,深入探究,并将研究所得以论文形式表达出来。虽然当代社会要求本科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科研素养,毕业论文写作也需要他们及早具备学术研究意识,但是不少学生的学术研究意识还十分淡薄,错误地认为从事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只是专家、学者的事,自己没有必要做这项工作。因此,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论文意识,引导他们充分认识论文写作对于自身的重要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
除此而外,在前期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本学科的学术前沿信息,提出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或者重新审视这些问题的新角度、新方法,并推荐一些相关文献资料。这样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也对学生课后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学生在课后再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查找资料,并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钻研一些新问题,自然会在心中逐渐形成研究兴趣和研究意识。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就会胸有成竹,从而避免了选题困难、定题匆忙等问题。
当然,有了可钻研的问题,不知如何研究也不行,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教学为示范,让学生明白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授之以渔”。
另外,毕业论文写作作为一项对大学生富有挑战性的作业,更需要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来熟练掌握撰写学术论文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练就扎实功底。教学实践表明,利用作业小论文(当平时作业)、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等形式,让学生多写多改,亲身体验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过程,是训练学术论文写作基本功的有效途径。从笔者平时的论文指导经验来看,事先向学生传授一些相关知识和要领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多练习;在学生经历了论文写作实践、对论文写作有了感性认识和切身体会之后,教师再引导他们进行理性反思和总结,逐步领悟学术研究及论文写作的方法、技巧,这样效果会更好。因此,在论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习作”和“反思与总结”这两个环节(一次完整的论文教学过程应该包括写前指导→学生习作→反思与总结这三个阶段),让学生在多练习、多反思中切实提高论文写作技能。
总之,对于初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生来说,从入门到会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按照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标准,在选题、搜集材料、论证、格式等方面对他们进行严格有序地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扎实训练后,学生就会逐步练就过硬的论文写作功底,也不至于出现临到写毕业论文时还不知道如何动手这样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抄袭、拼凑的现象在平时的论文练习中就存在,倘若教师能及时予以制止并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是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遵守学术道德的良好习惯的。如果学生已经养成了这个良好习惯,或许能从根本上扼制毕业论文中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笔者以为,造成毕业论文中作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时间仓促、不会写学术论文或选题偏难而又得不到有效帮助等,但平时就没有养成遵守学术道德的习惯是主要的。
(三)指导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和责任意识,改进指导方法,严把质量关,确保毕业论文指导的力度
本科生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教育教学的过程。这是因为毕业论文较之此前的作业小论文、课程论文和学年论文,在难度和质量要求上都要高得多,仍然需要教师的热情鼓励和精心指导。事实表明,毕业论文质量固然与学生本人的学业基础、写作态度以及前期学习中的选题准备、资料积累和论文写作基本功有关,但与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责任心以及指导方法也有密切关系。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指导方法得当的教师往往能指导学生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在毕业论文教学中,指导教师本人的学术视野、科研能力以及责任感和指导方法极为重要。如果教师本人学术视野狭窄、科研能力差,那么他就没有足够的“资本”担负起指导的职责;如果教师责任心不强,那么他就可能指导不到位、把关不严,甚至放任自流:如果教师指导方法落后,那么他就很可能是“全盘授与”、大包大揽,不注意在调动学生自主写作积极性上下功大。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毕业论文教学难以达到既定目标甚至流于形式。
所以,指导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把握学术动向,熟悉与学生选题相关的内容,使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担当“导师”的重任;其次要认真履行各项指导职责,对学生写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指导,严把质量关,不能随意降低要求,更不能对学生的弄虚作假行为听之任之;其三、在指导方法和策略上要少包办代替,多启发引导,少给答案,多指点方法,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教务管理部门则应对教师的指导工作提出明确的职责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对各个指导环节实施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确保教师对论文写作过程的指导力度和质量。当前有不少高校缺乏对指导工作的明细要求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这恐怕是部分教师职责不明、疏于指导、要求不严、敷衍了事的重要原因。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加强监管力度来促进教师搞好指导工作。
此外,为了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笔者建议将毕业论文写作的启动时间提前到大三下学期的开学之初,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求职应聘对毕业论文教学造成的冲击,使师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在当前就业压力和教师指导任务无法得到迅速减轻的情况下,这样做很有必要。
(四)建立全面、合理的毕业论文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毕业论文教学具有导向、激励、促进和质量监控作用。建立全面、合理的毕业论文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毕业论文管理、指导和写作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毕业论文评价的不足,我们认为要建成这样的评价体系,务必注意如下三个问题:一是从评价对象看,毕业论文教学评价应该包括对教师指导和学生写作两个方面的评价,特别是不能忽视前者;二是要将论文定稿与写作过程和答辩中的表现综合起米考虑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三是要将创新作为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对本科层次的毕业论文的创新要求不宜太高,应是他们力所能及的。
由于对教师的各个指导环节进行管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在上文已有所涉及。这里只补充一点,即还应对指导教师的工作效绩作出准确的终结性评价,做到好坏分明。事实证明,这一点对发挥他们工作积极性很有好处。下面着重谈谈第二、三两个问题。
1.毕业论文评价应该包括写作过程评价、定稿评价及答辩情况评价三个方面,将这三个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考虑,才能全面、真实地评定一篇毕业论文的成绩。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只看重对定稿质量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写作过程和答辩情况的评价。这种作法不仅片面,而且会对毕业论文教学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理由是:“过程决定质量”,“态度决定一切”。毕业论文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写作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决定的。如果不将学生写作过程的表现在评语和成绩中体现出来而只以定稿论“英雄”,那么那些几乎由老师包办代替或请人代写的论文就可能因此而侥幸过关,甚至得高分。这无疑会给某些学生一个错觉:可以不必付出过程的努力写作毕业论文,如临时应付或完全依赖老师等等。其二、论文答辩是鉴别论文真伪、核定论文真实成绩的最后一道关口。倘若把关不严、走过场,就可能让“掺水”、抄袭的行为最终得逞,在客观上助长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
所以,在评定毕业论文成绩的时候,固然要重视定稿本身的质量,但也不能忽略学生在写作过程和答辩中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毕业论文的初衷——全面考查学生学业基础、学习态度、研究能力和学术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积极引导他们端正学风、文风,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来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向学校、社会交出一份真实而满意的答卷。
2.正确看待、合理评价本科毕业论文的“创新”毕业论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要检验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而,许多高校都把创新作为评价毕业论文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然而,在怎样才算是“创新”的具体标准上,指导教师之间存在分歧(尤其是在论文答辩的时候)。不少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创新要求过高,超出了本科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和程度。事实上,本科毕业论文作为一种习作性的、初级形式的学术论文,是不能用专业研究人员的学术论文的水准来衡量它的创新性的:否则就是不切实际,反而还会挫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我们认为:
(1)本科毕业论文的创新,主要是一种在前人(他人)基础上的“再创新”。强求本科层次的学生一定要提出原创性的观点,取得突破性成果显然是很不现实的。学生若能赋予已有理论以新的社会意义和新的应用价值(比如,有学生用所学的“读者反应文论”来重新审视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个性化解读问题);或运用新的材料、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来阐释、补充已有观点;或修正、批驳已有结论的疏漏甚至错误之处而能自圆其说,均应视为具有创新意义。
(2)对本科毕业论文“创新”的评价,不仅要看论文中已有的创新,而且还要着眼于学生的进一步创新,这是由毕业论文教学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性质决定的。即使是学生论文中较为系统地提出并阐述了—个未被注意的问题,一时又未能圆满解决,也算是有新意的。我们应该积极评价和肯定其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将这一问题深入钻研下去。决不能求全责备,扼杀他们业已萌芽的创新意识。
总之,对本科毕业论文“创新”的评价,要切合本科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既不能要求过高又不能求全责备,同时还要着眼于促进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这样才是合理的。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只有在大学教学的全过程时刻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素养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及早进行论文写作基本功训练,并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合理评价,解决问题、提高质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