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18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随着大学教育扩招,全国艺术设计类专业招生人数从1996年约2万增加到2005年20多万(仅全国31所独立艺术院校的本专科在校生人数1996年为18457人,2005年达到163266人),已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艺术设计教育。作为21世纪的综合性人才,艺术设计类学生不仅需要良好的图形化设计表达能力,也需要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各种设计提案、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完成综合性的设计企划,适应进一步深造的学术要求。因此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尤其是撰写专业论文的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1.艺术设计类本科生撰写专业论文的现状
根据对国内15家美术类专业规模较大的高校进行调查,现行的艺术设计类本科生教学中,均未设置专门的论文写作内容,只在毕业设计中规定2000~5000字的毕业论文。某些理论性课程如《美学》等,可能要求学生完成简单的论文,一般是作为课程考试的一种形式,很少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更谈不到修改。许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四年中唯一撰写的论文。这种状况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层次发展和学术建设相当不利。
同时,由于缺少前期训练,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堪忧。当毕业设计开始时,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目的、形式往往一片茫然。从选题到查找资料、建立研究思路、论文大纲,都需要老师逐步指导,有时两三次推翻重来,即使如此,仍有大量教科书式或抒情散文般的论文。逻辑关系不清晰、缺少自己的观点、不能选择合理的支撑材料,是当前艺术设计类学生毕业论文的主要问题。
2.关于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教学探索
面对现实,在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中有必要针对性地强调专业理论素质,提高学生整体的论文撰写水平,凸显本科教育相对于高职等应用性教育的优势。按照本人的浅见,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教学改进可以分以下三步:
2.1基本思维模式的培养
结合学生现有的“大学语文”课程,在应用文环节增加对论文基本模式、论文写作特点的介绍和了解。同时,在专业基础课中,有目标地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专业论文,在一年级阶段应该详细阅读至少3篇以上规范的专业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一定了解。
由于艺术类学生更擅长形象思维,思维跳跃和发散特征相对明显,严密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较弱。同时,在语言方面往往更偏爱文学化的、情绪性较强的文字,与论文强调客观性、科学严谨的作文方式容易产生矛盾。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教学,有助于建立适合于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2.2初步的论文写作训练
艺术设计专业目前多数未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而掌握基本检索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找学术资料非常重要,因而在二三年级阶段有必要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同时,可以结合专业课学习,进行针对性的小论文,尤其适用于以理论为主的专业文化课程和课程设计。重点在于寻找相关资料和建立个人论点,对论文字数和规范性要求不高,但应符合论文的基本格式。
目前,各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多数设置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但对选题和目标要求往往不甚明确。根据实践促进教学的目的,课程设计更适合安排在三年级,此时学生已学习了大多数专业课程,综合性实践相当必要。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学生独立确定主题、选择材料、制作服装1-2套;同时以论文形式完成相应的课程报告。具体报告可能包括“对设计主题的思想背景认识、设计作品的形式特征、材料应用的得失、制作后的问题、应用的市场定位等”。通过应用和分析促进学生对设计基本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够用更理性和研究性的方式对待设计,对于学生独立参加各种比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相当有益。
2.3毕业论文的提高
按照个人的观点,艺术设计类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由于毕业设计的形式本身所造成的。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毕业设计重点在于设计作品,论文与作品没有必然关联,不像工科生论文有实验数据等实际材料支撑,所以容易空洞无物。
艺术设计类学生需要将毕业论文与作品有机结合,对作品的形式要求也应更灵活,其试验式、研究性的意义可予以强调。仍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首先严把选题关,可以提供数个选题方向给学生选择,如“从面料再造出发做服装设计”、“古希腊罗马式样服装的重构”等。作品不一定是四五套一系列服装,也许在外形上没有什么联系。完成的服装也不一定都要参加T台表演,某些重在工艺、结构研究的服装可能更适合静态展览。总之,毕业设计作品和毕业论文相辅相成。更灵活的作品形式有利于学生选择较具有研究性的课题;而论文有了实质性工作的支持,建立个人的独立论点和论证应该更容易,也更言之有物。
以上仅是本人的一点浅见,如果付诸实行可能需要教学计划中多环节的调整,并且在实践中也会发现新的问题。在此只希望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一点探讨,以提高学生的一些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