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05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毕业论文作为本科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机制在中国高校已经运行了20 多年,但近些年,由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断下滑似乎使这一机制的运行陷入瓶颈, 于是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是否必要的争议不绝于耳。就笔者所在学校的现实情况看,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所面临的问题确实十分严峻,本文将对其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否必要
在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争论中, 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声音一直没有间断,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小元就认为,“随着大学教育作用的转变, 本科论文已成鸡肋……不仅学生写起来痛苦,指导老师棘手,社会又指责论文太水,可以说是‘人神共怒’。与其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 并拟定从2010 年开始在新闻专业毕业生中实行,最后是否实行不得而知。张小元的观点一度得到许多媒体、大学生、甚至专家学者的赞同,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此观点的认同并不意味它完全合理,而是因为它指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及人们面对这一事实时的失措。
虽然在当下本科毕业论写作中存在诸多弊端,但不能因噎废食, 因为取消毕业论文写作的举措无法彻底消弭毕业论文质量下滑背后所掩盖的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及大学生学术素养、道德品质滑坡等问题,所以探讨正确疏导、解决问题的渠道是关键。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必要性已经是一个无需争辩的问题,我国《学位条例》明确规定:“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是授予学士学位条件之一;教育部办公厅文件亦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作为本科阶段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毕业论文制度本身没有问题, 但不能否认的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生源质量的下滑及实践教育环节的加大,就业形势的严峻等,使得毕业论文写作的学术含量日益下降, 与毕业论文写作所要达到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目的相背离,如何解决这一背离所带来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及研究能力的综合考察,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制度运行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它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在近些年,毕业论文写作逐渐丧失它的应有之义。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选题重复、拼凑已有研究成果、对他人文章改头换面、不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等,这些表象折射出一系列问题。
(一)就业和学业之间的冲突。在通行的本科培养方案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在第八学期,这个时间正是学生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关键时期, 尤其随着近几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除少数考研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都穿梭在各种招聘会之间,根本无暇顾及学业。这也是令各个高校倍感头疼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我所任职的文学院毕业论文写作情况看,10%考取了研究生的学生能踏踏实实的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 而且选题方向和自己所考取的研究生专业吻合,基本能够达到毕业论文写作的要求。而90%的学生有的四处奔走寻求就业机会, 有的按合约到签约单位实习, 这些同学的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无法保证, 上面我提到毕业论文写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基本出现在这些学生身上。有人认为,迄今为止,除个别学生因抄袭严重而受到不予颁发学位证、毕业证的处罚外, 即使是学术质量不合要求的毕业论文的写作者也都顺利毕业, 这恰恰暴露了一些地方高校在教学管理上的漏洞。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高校快刀斩乱麻,凡是毕业论文学术质量不合要求的一律不予毕业或不授予学位, 那么这些学生将无法就业, 而学生出口影响入口,学生就业率的低下直接影响下一年的招生。在教育已经走向产业化的今天, 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存亡。所以,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使毕业论文写作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人人都认为它有问题,但谁也无从解决。
(二)教学环节和能力培养脱节。毕业论文写作看似是一件在6 周或8 周, 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内完成的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不然。毕业论文写作不仅检验学生的学识水平、研究能力,它也考验学生的意志品质及学术操守, 这就意味着在日常的教学及管理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术训练及相关品质的培养。现行的课程体系基本上为“传授知识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课程要以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学生掌握了‘双基’,也就等于发展了智力。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课程仍然呈现膨胀失控的状态,教学内容越来越多,教材越编越厚。” 即使在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有所削减, 但其他课程又会前赴后继的增补上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品质、情感的培养往往被忽略不计。我认为,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暴露出学术能力不强、学术操守不高等问题是日积月累的一个过程, 绝不是此时此刻才出现的, 也可以说是体制弊端留下的一个后遗症。这就要求高校及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素质的综合培养,不仅传授专业知识,也要兼顾对学生情感水平的提升。
(三)功利化的学习目的与学术素养提升之间的矛盾。在当下,大学生的学习目的越来越功利化,就我所在学校的情况而言, 大多数学生把三分之二的时间放在各种考级、考证上(有的是必要的,有的是跟风的)。相形之下,专业课的学习反倒成了陪衬,学生对专业课的要求是只求考试过关不求精深, 这种观念带来的弊端在在毕业论文选题及写作过程中暴露无遗,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近几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保持阅读习惯的不足5%,而拥有思考问题习惯的更是少而又少。所以,在越来越功利化的时代,如何扭转学生的学习观念,向他们传递学术精神是当前大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愈是棘手愈是显示出这一问题的严峻性。
三、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上文提到过, 取消毕业论文写作只能暂时回避问题而无法最终解决问题,所以,探讨解决毕业论写作中所存在问题的途径是当务之急。下面结合我校近几年所作出的一系列举措来谈谈相关构想。
(一)走出工具化、制度化教与学的误区。在商品经济时代, 许多东西都不可避免的打上了实利主义的印记,大学教育也不例外。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而“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既受制于人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也受制于人的情感水平和人文精神。创新人才往往拥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往往具有远大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往往追求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美学价值。”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避免单纯与考试或就业挂钩的制度化、工具化的授课方式,以更加宽阔的学术视野立足课堂, 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自觉把知识的接受当成自我能力的积累及学术历练的过程。这样,学生面对毕业论文也不会谈之色变,然后千方百计地去应付了。
(二)改变毕业论文写作的程式化误区。前文提到过, 各个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基本放在第八学期,它与学生就业高峰期、学生毕业之前的焦虑期等等碰撞在一起,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是否可以尝试其他的方式,比如学期论文、学年论文的写作, 把成绩进行综合之后作为毕业论文的成绩考核。这一方面能减缓就业与毕业论文写作之间的冲突, 另一方面也减少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给指导教师带来的压力(在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一名教师平均指导10 名左右的学生,影响了教师对学生写作过程的监控)。对学期论文、学年论文的相关要求及质量监控等问题需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及评估,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
(三) 发挥导师制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干预作用。导师制作为人才培养方式在高校已经运行多年,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导师制更多的时候限于对学生平时学习及生活的督察, 把它与毕业论文写作相挂钩还没有涉足。关于导师制如何执行,笔者曾撰文探讨过,认为:“高师院校应该实行本科生‘导师组2+2 模式’,4 个导师为一组,对师范生进行本科四年的分阶段全面跟踪指导。“2+2 模式”是指大学四年分成2 个阶段,每个阶段配备2 个导师。大一、大二为一个阶段,大一上学期配备入门型导师,大一下学期和大二配备学习型导师。大三、大四为一个阶段, 大三配备教学型导师, 大四配备科研型导师。”其实,对于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如果学期论文、学年论文的设想能够成为现实的话,那么导师制的作用将得到更大的发挥。即使仍然沿用传统的毕业论文制度也可以发挥导师制的积极作用,如导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注意发掘他们的专业或学术特长,然后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勇于发表一己之见。在时机成熟的时候, 对学生进行学术训练,包括如何选题、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等方面,平时的训练及积淀可以避免毕业论文写作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带来的干扰,也避免学生写“急就章”。
当然, 如何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它需要严格的质量监控机制,需要相关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它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它需要学生的严格自律,而要做到这一切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当我们切不可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