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路径


2015年04月28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本科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培养方案规定,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学生要提交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才能取得相应的专业学位。这样一个“天经地义”的大学教育的“压轴戏”,近年来受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形势变化的影响,危机日益加重。“取消毕业论文”的声音时常出现,毕业论文的质量难以保证。

一、文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们首先感觉到文科毕业论文工作中最明显的问题是,学生写论文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往往将其等同于一篇课程作业,以为最后一拼就能完成。二是时间上的冲突。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正是大四学生实习的时候,也是找工作的关键时段。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他们无法平心静气地安坐书桌,潜心研究。学校与学生对毕业论文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以及态度上的落差,使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陷入尴尬。校方认为毕业论文在培养、提高和检查大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程序及质量有一系列的要求;而学生因上述主客观原因,不能投入足够的力量,论文质量上不去。上不去还得毕业,最后这个“拔高”的重任就落在指导教师身上。指导老师要通过非常艰苦的、大量的工作来缩小二者的差距,付出很多,但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当事与愿违的时候,又难免心生抱怨。

除了上述这个大家容易观察到的问题以外,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发现,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生自身素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视野狭窄。不能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甚至在最基础的问题上,时有知识性的错误。有的平时看上去学习认真、成绩也不错的学生,仅仅知道书本上考试涉及的内容,“两耳不闻窗外事”,相关的领域从不涉猎。知识贫乏,结构上有缺陷,使研究写作受到限制。二是思维和表达的基本素质有差距。或提炼不出论题,或立论空洞,题目大,面面俱到,“别人已经研究得很深入了,我就从总的方面来写吧”。对所要阐述的问题,理不清思路,文章的结构不平衡,逻辑关系混乱,题目不能涵盖内容。论证不力,缺乏分析,判断评价没有依据。表达粗糙、口语化,语句不通、用词失当。三是缺乏严谨的学风、严格的训练。书写格式不规范;别字频出、标点符号错失;引文不注出处,拼凑别人的论述;中文提要提炼不好,英语提要翻译生硬;计算机水平有限,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做不好,等等。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感到,需要综合治理,从管理、指导、教学、写作答辩过程等不同的路径入手,才有可能改善毕业论文的生存环境,提高论文质量,实现培养目标。

二、明确毕业论文的定位和指导原则

毕业论文属于科研学术论文,从一般意义上来说都要求具有创造性,在评价标准里常见“创新性强,有独立见解”、“有新颖的思路或理论前瞻性”、“有应用价值”等字眼。但事实上,在大学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背景下,本科生的论文是达不到如此高度的。模糊的、空泛的要求,只能束之高阁,切合实际的、适度的要求才有现实意义。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可以定位在:进行专业性、学术性论文的写作训练。通过论文写作,初步尝试做学术性的研究,学习科研论文的一般方法和规范。“创新性”是取法乎上的一个努力方向,实际上大部分人能做到的是对某个选题的现有成果进行学习、归纳,在梳理资料的基础上,做一些描述性的工作,表达自己的看法。能“自圆其说”就属于水平不错的。能有“自成一说”、推动学科发展成果的情况很少。认同其功能是一种学术研究训练,那么指导论文的原则就应该重视过程,强化效果。重视过程,即把做论文看作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通过做论文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论文是什么样子”、“论文是怎样做出来的”。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学生往往写不好。它不只是个写的问题。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开题报告?做些什么工作才能写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什么样子?指导学生学习做,进而学会做。当教师以这样的心态去指导时,也就会少一些抱怨和责怪,多做身体力行的“教”的工作,让毕业论文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强化效果,即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在指导过程中要抓好几个重要环节,在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形成初稿、修改定稿等关键步骤上,师生精诚合作,共同用功,将每个环节做到位,才能保证训练的效果和论文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在方法上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发挥引领推动的作用。对于同一学科的选题,在研究方法上有共性,就有关问题可以作集体指导,还可以让同学一起讨论,互相交流启发。但就每个同学的选题来说,又是极具个性的,是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践,必须与每个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探讨,因题因人因时而异地来指导和帮助。既不能放任又不能代替,还要使之有所收获提高。

对优秀论文甚至需要在论文工作结束以后继续指导的,答辩通过以后,继续指导其修改,提升水平。将学生的论文由知识含量较大的毕业论文变为适于交流的学术论文,鼓励投稿,推荐发表,以培养优秀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使论文指导、学生培养分出层次。只有在学生认真研究、写作和教师切实有效指导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做好毕业论文的意义。学生受益了才能重视,良性的操作过程的教育意义不可忽视。

三、调整论文管理工作,保证答辩质量

毕业论文看上去只是教学的一项内容,过去我们也一直把它作为学校内部)))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来安排。但现在它已经直接受到社会变化的冲击,成为就业形势对教学影响的一个焦点。不容我们仅仅按教学规律办事,需要正视社会因素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一,在时间上提早安排。根据专业教学的不同特点和进度,将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提前1~2个学期,在第八学期前基本完成。不考研的同学早酝酿、早动手;考研的学生,可以将考研准备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在毕业前只进行最后程序性的环节,如答辩。尽量避免做论文、找工作齐头并进带来的纷扰和冲突。第二,在态度上重视引导。面对时间仓促、投入少的现状,我们是无奈地接受而降低论文的质量,还是坚持应有的标准积极地引领,引导学生走向自觉,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提早安排只是客观上为完成论文创造条件,能不能保证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自觉性。而在学生眼里,毕业论文就是几个学分,其重要性他们并没有体会。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意义,认识其重要性以及投入不够给自己带来的损失,自觉地把毕业论文的研究写作看作提升自身素质的学习过程。第三,运用纪律管理,加强质量监控。纪律管理是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策略之一,运用有效的纪律管理策略,可以防止小麻烦恶化成大问题,有助于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有的学生不能自觉地以学业为第一要务的情况下,制定一套具有制约性的管理规则,确保他们对之有真正的理解,认识到规则的必要性,感受到违规的严重性,也是必要的。与此同时,制定标准,建立机制,形成从领导、教学组织、教师、评估机构共同构成的质量监控系统,实施质量监控,并有效地反馈和利用监控结果,通过机制激励手段,从制度上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毕业论文答辩是审查论文的真实性,考察作者对研究内容的把握程度及其研究水平、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是全面评定论文质量的一种途径。保证答辩质量,形成良性反馈,也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答辩安排严谨合理。保证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评阅论文的时间,避免仓促上阵。明确答辩的程序和规则,对相关事项有统一的要求,各个环节有条不紊,体现答辩工作的严肃性。(2)师生准备充分。参加答辩的教师对论文有全面的了解,得失心中有数,提问深浅有度。力求在答辩过程中对学生有进一步的启发和提升。学生对答辩有认真的准备和思考,自述思路清楚,表达简洁流畅,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示自己文章的亮点、特色,表现学生快速反应、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3)现场控制良好,得体有效。气氛轻松,外松内紧。教师言辞利落,目标明确。要清楚不是在开研讨会,不是在上课,目标是验收学生的论文,不是表演自己、显示自己的水平,确实扮好考官的角色。

如果说论文指导过程中受益的是写论文的学生,论文答辩过程中受益的就不仅仅是答辩的学生。在论文答辩时允许旁听,其效果会比较好。答辩的正负效应影响本届、下届以及更低年级的学生。答辩组织得好、质量高,具有示范、导向作用。一个专业、一个院系良好的学风与作风,正是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的行为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毕业论文是学生几年专业学习成果及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展示,也就是说它的基础在于前面的学习与训练,仅靠写论文这段时间的“提拔”,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素质,不能彻底解决毕业论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我们需要对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审视和反思。

第一,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上功夫下得够不够?有没有以讲完计划为目标,以讲完课时为目标或者自说自话、曲高和寡等现象?“两基”是否讲清除了、讲完整了?学生是否听懂了、理解了?在这些方面,教师能不能经常检讨自己的教学,教学管理者是不是了解过、检查过、用力抓过?第二,专业技能训练够不够?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有没有要求、有没有标准?各科教学在学生的能力训练上是否有统一的认识、是否能形成合力?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是否有严格的要求,是否对学生的思维、表达进行过有效的教与练?第三,理论与实际结合做得如何?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意义何在、途经有哪些?各门专业理论怎样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对此教学过程中有没有予以引导?有没有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兴趣?在学习与写作创新之间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思考和提问。我们是不是经常倡导和激励学生在学习前人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质疑,不断促进知识的生长?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讲,学生要有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意识。首先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无论哪个学科,知识的积累都是创新和发现的基础。平时不局限于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获得学习的门径,在课外延续、补充和发展。扩大知识视野,在知识的网络中建立更多的联结点,才能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才能拓展思维的空间,提升思维水平。其次,注重运用,提高能力。获得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实践,大学生必须改变被动听讲、应试的习惯,把为考试而学,变为学以致用。真正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去做,去操练,在运用中发挥知识的效能,把知识变成智慧、转化为能力。另外,重视语言修养,全面、均衡地提高表达能力。上了大学以后,很多学生写作的机会少,练笔少,书面表达能力没有大的长进,面对毕业论文的语言要求,自然捉襟见肘。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和学习的工具,同时又是文化和信息的主要载体。语言能力在现代人核心技能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在学习生活中以及将来的职业生涯中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在大学学习期间,增长语言理论知识,丰富语感体验,提高表达技巧,了解掌握汉语书写表达的各种规范和语体风格,应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追求。力求具备正确、准确地传情达意的修养,具有严谨细致的作风,让尽善尽美的表达与日渐成熟的思想观念相得益彰。

研究问题、写作论文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平时在理论思维能力、论证能力、语言素质、学术规范等方面缺乏训练,没有着力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最后自然不会写、写不好。因为没有大量的输入、内化,就不可能有精彩的输出。抓好教与学的实际效果,才能为论文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保证这个“压轴戏”的水准,需要有切合实际的组织管理,切实有效的指导措施,也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高水平的答辩质量,并且要不断总结论文指导的经验,研究毕业论文工作的新情况,使之更符合改革开放背景下高等教育办学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有我们因势利导,抓表治本,变无可奈何为有所作为才是改变现状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