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13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时下,一场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诚信危机正快速蔓衍全国。针对这一危机,不少学者纷纷开出道德自律、学术批评、行政管制等救弊之方,甚至要求祭起法律制裁利器,用心可谓良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呢?道德自律么,恐怕永远只能针对少数人有效;学术批评么,他压根儿就没打算跟你玩;行政管制么,必然会导致大批学生不能如期毕业;法律制裁么,大学毕业论文违法甚至犯罪究竟能算哪一回事情?如此看来,更新思路、从本求治是非常必要的。
家长花了大价钱,老师费了大心思,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就不能诚实地写出自己的毕业论文,而非要从互联网上直接下载或简单拼凑不可?从现象上看,如此做法与学生忙于找工作紧密相关,但实际关联程度要远远低于我们的推想。比如不找工作时,学生处理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竞赛论文的方法几乎与毕业论文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在当今中国的大部分高校中,论文作为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存在合法性已经遭遇学生普遍背叛行为的无情质疑。
在纯理性层面,包含写作理论、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竞赛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设计的毕业论文制度并无多少可以挑剔之处,问题主要发生在这一制度的适用领域或适用限度。学生之所以以不同的抄袭方式完成毕业论文,有实质意义的理由无非是如下两项:一是无“被意识到的问题”可写,二是无“目标兴趣”支持。客观世界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无穷无尽,但“被意识到的问题”其实相对有限。科学史早已表明,问题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解决该问题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否则就只能固守在前人已经圈定的知识框架中做非常有限的边际改进或应用延伸,而后者又恰恰是大多数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职份中事。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求一般大学毕业生提交一份综合性作业是可以的,或者参加一次综合性知识技能测试也是可以的,两者结合也未尝不可。普遍要求一般大学毕业生提交有一定创新意义论文的做法应该废止。
“目标兴趣”攸关大学生早期人生目标定位与职业目标定位。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毕业后能直接就业始终是他们的首选目标,这直接决定了他们对职业知识、技能的需求、兴趣要远远大于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后者的核心是辨物析理的学术精神与扎实可靠的实验室功夫、田野调查功夫、文献解读功夫。当然,大学生也应该适当了解科学研究工作,这可以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的方式解决。同时,对确有学术天分或学术兴趣的大学生,学校也应该允许他们选做毕业论文,前提是慎重对待、精心指导、严格把关、不搞一刀切,总之数以百万计学生同过毕业论文独木桥的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至上个世纪末为止,中国用大约百年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国民教育向现代国民教育的转型,其突出成果之一即国民教育纵向分化结构已基本定型。具体来说,小学主要完成识字教育与计算教育,可称为发蒙;中学主要完成普通科学知识教育与人文知识教育,可称为小成;大学主要完成专业科学知识教育与人文知识教育,可称为中成;研究生阶段则主要完成专业性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再生产教育,可称为大成。也就是说,从文化传承、流变角度看,研究生阶段以前的国民教育主要承担文化模式的维持功能,此后的国民教育才承担文化模式的创新功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基本上没有成规模的研究生教育,这才有本专科毕业生实际上被当成研究生使用的特殊事情发生。因此,大学毕业论文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分青红皂白的普遍维持已经不合时宜。
现代社会中,集成性的知识创造与集成性的知识扩散是同时存在的现象,应当说,互联网工具的日益成熟为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据笔者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经验,现在学生所提交的文章大多认识层面较高、知识界面较广、形式要件较完备,这当然得归因于互联网的有效操作。但这样的文章早已失掉论文的知识创造本质,谓之模拟性的知识运用则无不可。由此产生的问题是:知识本身正变得越来越价廉物美,但知识获取的成本可谓高昂,这里有学生的时间、精力投入,也有老师的时间、精力投入,还有家庭、学校的财富投入,更有大量的林木资源被无效耗费。说得极端一点,所谓大学毕业论文其实就是我们精心设计、制作的那件皇帝的新衣。
废止大学毕业论文制度并不等于放宽对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作为未来社会的技术操作精英,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职责主要不在于知识的原创研发而在于知识的集成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依托互联网工具完成毕业论文不能简单地视为学术诚信缺失,倒是其运用公共知识的初步能力值得适当肯定。循此思路而进,我们应当追问的问题主要是两个:其一,进入互联网之前,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储备是否充分?这包括知识的广度、深度及其结构化程度,否则学生将缺乏必要的鉴别选择能力与汇通迁移能力。针对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当然是组织综合性知识背景测试。这种测试因专业而异,操作性较强,成本也较低,因而其具体形式值得积极探索。其二,进入互联网之后,学生对互联网中专业资源的构成、分布、价值等级、利用方法等情形是否充分了解?否则学生对互联网中专业资源的利用就只能是片面的和肤浅的。针对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当然还是组织专题性互联网作业测试,其优越性亦同上述。当然,大学专业7有数百种之多,专业特点不同,其毕业过关方式自可各异,原本无需固定在一种或数种模式之中。
以上分析当然主要限于教学型大学。至于研究型大学是否保留统一的毕业论文制度?恐怕还是不搞一刀切为好。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均占有教育资源十分有限,许多研究型大学也好不到哪里去。以有限资源侈谈知识创新,画虎不成反类犬之事实在太多,其间悖谬无须多说。对于确实具备条件的研究型大学,毕业论文制度可以保留,但应加强管理,做出实效,切实防止毕业论文形式化。另一方面,知识创新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虽然求知贵在创新,但应当慎言创新。知识创新的根本源泉在于科学革命与社会革命,渐进发展时代,知识生产总以教育传承、边际改进、应用转化等形式为主。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生产总是少数人所为之事,大群体跃进不符合知识生产规律。约一千五百年前,文论家刘勰提出“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若移之于毕业论文写作,就应该是提倡“为理造文”,反对“为文造理”,实在无“理”可写时则不硬写。很显然,这样的观点有利于我们反思高校毕业论文制度,并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国情的可能做出适当的选择。否则制度压力之下,群体性的违心作伪就是必然之事。
从一定意义上讲,当代世界文化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知识生产相对过剩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一方面,既有知识借助各种媒介所发生的平行移动和下向移动极其迅速,知识之所以变得廉价,知识之所以需要而且可能强调其集成运用,主要的原因应当就在这里。另一方面,知识创新的智慧、技术和社会门槛也日益提升,这在教育上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教育结构纵向分化链环的不断延伸,其另一重要表现就是面向大众的终身学习观念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居今之世,一个人若不接受硕士及其以上阶段教育,侈谈科学研究、知识创新至少没有普遍意义。因此,大学毕业论文制度并不会在实质意义上被废止,它只是因应时代变化而上移至硕博士阶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