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13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毕业论文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与写作能力,也是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个标尺。但是近年来,在高校中毕业论文的质量把关方面远不如课堂理论教学那样受到重视,致使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得不到保障甚至有逐年下滑的趋势。因此,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在本科院校已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1.1就业压力影响
在高校普遍扩招的情况下,本科生就业难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现阶段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本科生时,几乎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无人问津。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时间与求职就业的时间有一定冲突,毕业生为了给实习单位留个好印象,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现实面前,他们只好选择把毕业论文写作搁置在一边,确保职位的安全。有的学生大四上学期提前到用人单位实习或上班,工作之余没有精力撰写或修改论文,论文写作时间难以保证,可以想象得出论文的质量较低劣。
1.2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够
目前,用人单位只关心学生所学专业、考试成绩、获得的各种资格证、实践能力等,使得许多高校本科生认为毕业论文没有什么实际用途,毕业论文的成绩不会影响自己就业找工作,认为毕业论文不管原创与否,质量优劣,只要能顺利通过答辩即可,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形式。另外,部分学生平时基础知识不扎实、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不足、读书期间写作训练少以及许多学生缺乏文献检索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甚至出现抄袭现象等。
1.3教师方面
由于高校的多数教师承担有大量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及面临职称评定,部分教师还在企事业单位承担有产业开发的工作,用于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偏少,精力投入不足;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市场需求,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地增设新专业,从而造成高校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不对口或缺额严重;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社会实践背景,缺乏指导毕业论文应有的基本业务能力,指导水平不高;也有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在选题、指导、评审等程序上不负责任、不严格要求、指导不到位;指导教师缺乏对毕业论文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放任自流,没有对学生毕业论文提出全面的质量要求和合理的成绩评定办法;指导教师只凭自己的感觉对学生进行指导,无要求、更无检查,毕业论文成绩评判过于宽松,答辩视作走过场。另外,教育方式和一些不良学术风气也加剧了大学生毕业论文粗制滥造,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毕业论文的质量。
1.4其它原因
许多高校学术资源不够充足,图书资源更新缓慢且数量有限。网络资源数据库更是无法满足学生论文写作的需求,尤其是国外网络期刊数据库缺乏。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报关员考试和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等,这些考试都需要较长时间准备,都与论文撰写时间产生冲突,从而影响论文写作的质量。
2、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方案的构想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把关是一项复杂的教学环节,需要用人单位、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协调配合。从毕业论文制度的设计,到教师指导的考评,以及学生毕业论文认知到写作能力的培养等,多角度全方位着手,共同努力,才能改变目前毕业论文的现状。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以下措施,目标是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2.1转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
本科生毕业论文可以视为大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门课程,它对于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态度决定成败。首先在本科生开始毕业论文之前,从学校方面,应开展思想动员工作,从纪律上严格要求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与今后工作的联系性,使学生能端正态度;其次指导教师在指导环节上也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这项教学任务,教师对学生的论文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学生更需要高度重视毕业论文,推行毕业论文成绩直接载入个人档案的策略,消除学生中一些“及格万岁”、“答辩肯定通过”的消极态度,要求学生应定期(每周至少一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论文的进展情况,遇到困难或难题及时向指导教师请教。
2.2毕业论文安排时间要提前
为了更好地解决就业、其它考试及研究生复试等对毕业论文时间带来的冲击,比较有效的措施就是有意识地将毕业论文时间从传统的第8学期向第7学期前移。具体实施方案是:在第7学期第9周(期中)让指导教师列出论文课题,并且毕业生数与列出题目数量的比列为1:1.2,列出课题的简介、要求。所列出的课题必须经过教研室讨论、教研室主任审核、主管系主任批准,系教务室备案。在第7学期第10周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使学生了解毕业论文的目的、意义、内容以及毕业论文的全过程和阶段任务。通过对往届优秀毕业论文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在第7学期的第11周公布(不显示指导教师姓名)课题,第12周再由学生自由选题;学生选题后,再公布每个选题所对应的指导教师名单,学生在一周内必须与指导教师见面,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准备开题。若学生要求适当更改课题或要求换导师时,需与指导教师商议,未经任一方指导教师确认,不得擅自更改或更换教师,少数调整过的课题或调换的教师必须在第15周前报系、院和教务处重新备案。
该措施一方面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且跟第7学期专业课紧密结合起来,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论文均有好处;二是毕业论文的时间得到了保障,学生可以利用寒假的时间查阅文献,勾勒出毕业论文的整体框架及合理的规划大纲。第8学期开学,学生很快融入毕业论文工作细节,这样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打造了良好的条件。
2.3优化师资队伍
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目前,我们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职称、学历偏低等现象,就拿全国土木类师资力量而言,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普遍偏弱。[7-8]因此,要采取一些措施优化师资队伍。首先,改变学历偏低的现状。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提供多种渠道的进修、培养方式。其次,教师要加强自我进修,提高指导学生的业务水平。最后,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发展。学术科研活动能够促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也能使学生毕业论文具有新意,毕业论文质量自然也会提高。
2.4施行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的想法最早是在14世纪的牛津大学产生的,到了19世纪,本科生导师制在牛津、剑桥等高校实行,成为了世界上最早采用这一制度的学校。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高校也采取了这种制度。2002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率先施行本科生导师制,目前国内有多家高校实行了导师制,具体的实施细则有很大的不同,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只是流于形式。为了使导师制发挥更大作用,本文认为,在大一大二时,本科生导师可以由在读研究生或年轻教师构成,每位本科生导师以指导15名左右的学生。通过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引领和指导,落实教书育人职责,加强对学生学业、专业、品德等方面的培养,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等全面工作。大三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重新自由选择导师,再由学院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尽可能地保证被指导学生的个人发展意愿与本科生导师的特长相一致,目的是让学生尝试参与导师的子课题,提前为毕业论文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四毕业论文阶段,明确规定教师指导的小时数和次数,使教师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2.5提升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
毕业论文选题阶段,到毕业论文撰写阶段都需要查阅大量文献,其目的是借鉴他人劳动成果,完成自己的科研课题,避免重复劳动,并且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据不完全统计,有近50%的同学不能充分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进行文献资源的搜集,许多同学不知道数字化学术期刊(CNKI)、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文电子图书(超星及读秀搜索、书生、数图、时代圣典)、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万方数据和清华同方的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他们只会借助“百度”、“谷歌”等进行查找。
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应有选择地灵活安排、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各种讲座。讲座的对象不仅仅是毕业班的学生,还应包括低年级学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及早查阅一些文献资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和兴趣有选择性地阅读文章,并对所学课程的研究现状有一定的了解,为将来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文献检索始终贯穿于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从客观方面而言,其本身就是情报研究、科学研究的过程,从检索的主体而言,也给本科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实践场所。综上所述,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