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6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接受培养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巩固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对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检验。通过毕业设计,能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并能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而毕业答辩既应能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表现出来,又应能体现出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全面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对我院近几届大学生毕业设计及毕业答辩进行反思和分析,其素质状况并不尽人意。
一.我院大学生素质状况
1.全体大学生个体差异性太大素质教育的原则之一就是全体性和全面性,而工科大学生素质差异性很大,这在毕业答辩中表现得淋漓至尽。我院确有一些同学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锻炼,综合素质及能力令人佩贺,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表现尤为突出。而也有一步分同学着实令人担忧,其表现能力很差或心理素质很差,有的同学只是读死书,缺乏创新思维。总之,同学之间随同是在一个教室上课,但毕业时其素质和能力相差悬殊。
2.在思想品质方面,目前大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加之中学阶段的教育片面追求生学率,学生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缺乏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缺乏社会公德与尊敬师长意识。
3.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到掌握更多科技知识的重要性,他们有了学习高科技知识、交叉学科知识的愿望,但由于受中小学应试教育的习惯影响,相当多的同学还不能主动地付诸实际行动,学习还是一种应试学习,缺乏主动深入学习教学内容和创新意识。
4.知识与能力分离较严重。中学阶段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致使已成人而独立生活的大学生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动手操作能力差、创造力差;就交往能力看自控能力差、缺乏合作精神、消费能力有盲目性,甚至过早追求高消费,这也表现出了他们缺乏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从心理品质上,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缺乏适应能力与自立能力、依赖性强、自我生存能力差。
二.工科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我们称的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以个体的先天懔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同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固内在的人的整体质量水平,也即人的诸种属性的综合。大学生素质也就是大学生品质,是大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状况等方面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改造的综合能力。21世纪必然是科技高速发展、生产力突飞猛进、国际政治经济竞争激烈、国际间的合作与交往频繁。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必是21世纪的显著特点,这决定了21世纪的工科大学毕业生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1.在政治思想品德方面 首先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热爱我们国家和民族,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和健全的人格。在道德修养方面,应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先人后己,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和公德;具有求实的踏实作风和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核心,例如,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合格率、改革新发明都同生产者的思想觉悟与敬业精神紧密联系,只有思想品质素质高的人才会在各自的工作中作出突出的成绩。
2.在文化科学知识方面 工科大学生作为工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才,不但必须掌握高科技的现代化科学知识,还要求具有宽广的综合知识基础;既要求重视理论知识,又要求重视应用知识,也即要求具有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的结合和知识的综合化;同时必须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及现代化管理知识。
3.在能力方面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本质是对知识的应用。工科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下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1)创造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具有立足于本职工作基础上的创造思维与创造力。(2)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从业者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发展步伐,因此,大学生必须具备自学的能力,学会高效率的学习方法。(3)劳动技能和小组合作技能。(4)交流技能、管理和领导才能,会系统的观点看问题和多学科视野。
4.在身体素质方面和心理素质方面 健美的体魄、健壮的体格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基础,也是在工作岗位上适应繁忙劳动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继续学习的保证。大学生从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必须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将来工作中各方面的激烈竞争,充满着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失败,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拼博精神,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这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5.在审美素质方面 工科大学生应具备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基本知识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较强的审美能力。例如审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判断能力、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有了这些,才能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审感各学科中的科学美。科学美是以事物的内在结构的和谐和秩序而具有的理性美,它是自然美、艺术美更深层次的美,接触和感知它需要高度的理解力和相象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美感是人的创造力和理解力结晶的产物。因此审美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工科大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提高我院大学生素质主要途径浅见
1.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主导作用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工科院校教师的专业性强,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来自思想认识,教育行为的转变来自教育思想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内涵规定它不可能是短期见效的东西,甚至看不出某种素质水平是哪一个人的劳动起了作用。因此素质教育不是教师个人成功的阶梯,它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它要求教师以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对人民的负责、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来工作,这是高尚师德的体现;其次,素质教育过程也是迁移默化的过程,教师本身的各种素质直接影响学生,言传身教、双管齐下更有效,因此,必须稳定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工科院校的教师多由各理工科院校毕业,他们确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但又没有受过师范院校培养从事教师职业人才的训练,没有系统学习过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各种教学方法,加之缺乏生产实际的锻炼,显然不能适应工科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而目前,由于教师缺编,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大,在加上科研等其它非教学活动,教师很少有精力去顾及素质教育方面的思考。因此学院应对教师的管理上提供一个宽松的氛围,使他们有精力去考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2.目标到人,因才施教,提高全体大学生综合素质
高等院校的学生虽然是经过统一高考入学的,但由于学生初始的学习条件、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不同,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知识基础及理解力以及思想和道德水平各有差异。升入大学,离开父母,如果不注意这些差异则会造成两极分化,特别不利于能力素质差的同学进步,而素质教育的原则之一就是全体性。因才施教,目标到人的培养方法,侧重于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例如,针对表达能力差、胆却的同学,应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去参加公开场合的讲演,比赛等,当然这对所代表的班级单位成绩会有影响,但却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对思想道德修养欠缺的同学,一方面进行耐心、细致思想工作的同时,让他们多参加献爱心、服务志愿者活动并对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素质。我院学生工作作了大量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工作,例如创办“跨世纪人才学校”、“优质工程建设”等,这些工作再与各任课教师相配合,因才施教、有目标有重点地培养效果会更好。
3.进一步加快和加大课程体系的改革速度和力度
为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既懂技术又会决策、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创造性的高等工程人才,教改的速度和力度必须加快和加大,必须建立体现大工程观念的新型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框架结构性的改革,而不能只在原有的框架内,进行一门一门课程的局部优化。北京科技大学牵头的03-32课题“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值得借鉴。他们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的“三层楼”结构(基础课-工程技术科学基础课-专业课),建立的新课程体系按“二层楼”建构,并进行综向和横向整合。新课程体系“底层”为共同基础课的三个模块直接面对所有专业的工科本科生;上层为拓宽了的专业构筑的专业平台,设置“专业主干课”与“专业方向课”,使基础化与通识教育既有相通之处又相区别。学生们要学习专业主干课,并接受一定的专业训练,但专业训练仅把专业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而并非针对学生毕业后的择业需要。这种并行结构的课程体系既加强了数理基础,又加强了工程意识的培养,改变了原来数理基础课程只是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工具课程,使其最终目标不是仅为专业课服务,而是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出发,使其成为实施终身教育和学生接受高新科技挑战的基础。
4.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及第二科堂和社会大课堂训练的实效
首先,现在虽已广泛认识到对工科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操作上只是流于形式,仅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加入几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这远远不够。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人文精神的熏陶,其目的在于人文精神的内化,应注重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实效,也不一定非安排某门人文课,但可通过请专家名人讲座等多种途径感化学生,让学生真正听进去、学到手。还应注重教室外的文化,例如大学生寝室文化,寝室是大学生生活、相互交流的主要场所,他们共同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倾向性和动态性。良好的寝室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及其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健康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其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反之,会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其次,注重军训、公益劳动、各种实习环节的实效。军训、公益劳动等环节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活动的实效应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通过这短短的两周时间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并影响其整个四年及今后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即使其受益终身。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工程实践培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但由于受实习经费等各种原因真正在现场实习的学时数在下降;毕业设计则由于涉及面太窄、涉及相关学科知识和实验条件不允许等原因,许多学生有应试走过场的感觉,毕业设计应面向工程、面向社会、置身于工业发展的大环境中,提倡学、研、产结合,一方面利用和企业的联系开辟更多更好的生产实习基地、提高生产实习水平,另一方面接受活结合来自企业、实际的具有水平的工程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提高这些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