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1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毕业前获得学位的最后一道“关卡”,同时也是每个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本科毕业论文在整个本科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程教学固然在学习理论和方法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但毕业论文却是四年学习状况的总结和体现,是学生理论和方法掌握、布局谋篇、语言应用、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以及书刊阅读量的集中表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l4号)充分反映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检查也非常重视考查毕业论文工作。这引起了各个高校对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视。应该说,毕业论文不仅反映了本科学生四年来学习的最终成绩和水平,也反映了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综合水平。按照各个高校的惯例,大四学生在第七学期的中期开始论文写作,并开始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在选题确定之后,学生会有含寒假在内的4个月时间进行论文的写作。在5月份前后学生完成初稿并定稿。论文定稿之时,论文答辩工作随之开始。各高校一般会由院系出面,参考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师资历、职称等组成答辩小组。由于近年高校学生越来越多,不少高校的答辩小组由三位教师组成,无法采取导师回避制。指导教师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评定第一个分数,正式答辩前由另一位教师评阅后给出第二个分数,最后由答辩评议小组答辩后评定第三个分数,三个分数综合考量,就是学生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获得及格以上分数的学生才能够获得学位证书。上述历时至少6个月的论文写作就是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基本流程。其中,涉及相关部门的组织管理、教师指导、成绩核定等关键环节。近年来,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造成学生数量增多,就业、升学压力巨大: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教学组织管理措施陈旧或缺乏监督管理力度,客观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部分学生不重视论文写作,拖延、抄袭等现象屡有发生,也影响了论文质量。出于对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视和论文质量的担忧,各个高校纷纷开始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探索和尝试。
为了更加明确、清晰地了解毕业论文工作中的问题,以便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我们先对以往各高校毕业论文工作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围绕毕业论文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如相关部门领导、一线教师以及毕业生,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调研。
1.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
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动员工作,选题范围设定与具体实施方案的设计,教师指导工作的监督管理,论文撰写的格式规范,评阅成绩和各项成绩的计算以及最后的评估与归档工作。目前毕业论文组织管理工作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统一的制度文本规范。
在实际论文指导过程中,如何监控学生的论文进度,教师需要在指导中完成多少任务、投入多少精力,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个人行为”。可以说,指导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学主管部门和相关责任教师无法实施有效的监控,导致写作指导几乎呈现无序状态。缺少制度规范,使得相应的监督指导缺乏力度。作为学校监督论文指导工作的重要方式——答辩前的论文格式审查,也逐渐成为严重的“走过场”。论文格式审查要求每一位本科毕业生在准备答辩前准备如下材料:毕业论文(含中英文摘要、目录)初稿、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也就是本科毕业生答辩前填写的“毕业生登记表和毕业论文手册”。但是目前的格式审查几乎完全失去了意义,多数教师都将其视为一种答辩前的例行文字工作,甚至有的时候,学生的论文答辩工作已经结束,而表格的填写还没有完成。除此之外,毕业论文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论文答辩“走过场”的痕迹也越来越重。比如,本应坚决贯彻的导师回避制度也因为目前不少学校教师紧缺等现实情况,几乎没有得到实施。以200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为例,参与论文指导及答辩工作的教师为22名,而当年应届毕业生为144名,师生比约为1:7。如果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每位学生答辩时问应为30分钟,则教师以四人一组的形式,答辩当天的工作时间将为l2~14小时。毫无疑问,这样的工作量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几乎都称得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受到影响的只能是“论文质量”。
2.毕业论文的选题
许多高校的教学改革工作都注意到论文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毕业论文的选题。正如前文所言,不少学生因为在四年级时需要参加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和一系列的工作面试,无暇顾及论文写作;不少教师工作压力大、事务繁多,无暇顾及论文指导。不少学校的调查都显示出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论文质量不升反降。决定论文质量考核的一个很重要的考察因素就是论文的选题。有的论文选题过于宽泛,论题过大,超越了学生的驾驭能力,导致写作时面面俱到、内容空洞、论述肤浅;有的论文选题过于狭窄,缺乏气度,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论述拖泥带水、颠三倒四;有的则是根据个人嗜好选题,文章内容偏离专业要求,根本没有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丰富多彩”的论文选题不仅没有达到训练学生的专业素养的目的,而且也不能够反映出院系的专业特色,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各院系的学术建设。同时,正如众多一线教师所指出的,选题是影响学生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受到选题的影响,毕业生论文的整体水平堪忧,这理应成为高校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重点。
3.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
首先,最受关注的是学生论文的抄袭现象。少数学生对待论文“不求优秀、只求通过”的思想极为严重。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支配之下,他们往往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东拼西凑、敷衍了事,大段大段地抄袭他人文章,稍作改头换面,权充毕业论文上交。产生这些现象固然与少数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有关,也与个别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有关,但更与论文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和惩戒制度有关。部分学生提交的论文初稿,几乎全部是抄袭来的。一些教师指出,平13学生选修的一些课程有时候也以论文方式考查,但是却没有严格要求,导致了学生的惯性。而要逐一审查学生的论文,则大大增加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其次,学生论文写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堪忧。平日不注重积累的学生,到了四年级,甚至还需要从标点符号的标注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论文规范、文字驾驭和写作技巧等都需要教师反复为学生讲解。从基本的知识开始讲解,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在有限的论文写作的时问内从零开始学习,论文质量无疑会受到严重影响。最后,学生论文写作的进度快慢不均,写作过程前松后紧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学生论文写作没有计划,想到一点写一点,指导教师缺乏督促的依据,面对这样的学生也无可奈何。有的学生甚至临到答辩前夕才匆匆完稿,甚至连准备答辩的时间都难以保证。但木已成舟,重新写作势必影响学生正常毕业。在这种情况下,答辩时学生仓促上阵,严重影响答辩质量,最终导致少数学生只能草草过关。而学校毕业论文监督管理机制也“迫使”很多教师根本没有办法给学生评定“不及格”的论文成绩。确实有教师试图给个别学生评定“不及格”或者是“延期”,可现实的情况是,如果要评定学生成绩为“不及格”,教务处要求相应的情况说明,而一些格式文件必须重新填写,更不要说因此而衍生出的行政工作量。试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谁会“自寻烦恼”呢?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的问题都是因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导致的。
4.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
教师对论文的评定是教师对学生论文指导的重要环节,恰如其分的评定也体现了教师的指导水平和学生的论文质量。近年来,伴随着高校论文质量的普遍下滑,在成绩评定上各个高校的评分却是普遍偏高。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2007届学生为例,一个班成绩为优的就有18篇论文,占40.9%;良+占13.6%,合计居然达54.5%。2007届学生全部毕业论文中良+以上的论文占38.1%。同时,这几年来没有一篇不及格的论文,获得及格成绩的只有5.31%。类似的情况在不少高校的教学改革报告中也常见到。另外,有教师在接受访谈时指出,不同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的标准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成绩获得的“公平性”。这既是教师对评分标准的掌握问题,也是评分标准不具操作性导致的后果。经过严肃认真的反思,我们在毕业论文的实际工作中发现了很多漏洞和问题。出于对这些问题以及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视,从2008年初开始,学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并开始尝试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相应调整。
2008年,本课题组展开了大量调查、访谈和座谈活动,掌握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也充分了解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困难。
首先,从历年论文题目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毕业论文的选题过于宽泛,有的甚至明显超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相对来说,在指导本科生的学术论文方面,部分教师由于缺少经验或专业限制,确实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综合来看教师的专业构成,不难发现,教师们的专业所长分散在哲学、青少年社会问题、青少年问题、青年文化、青少年工作、共青团工作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法学、党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史、当代中国对外关系史、法学等众多领域。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擅长做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行政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学生们的论文选题应该围绕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行政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范围。而从现实用人单位和学生们的就业岗位方面来看,学生们有意义的论文选题应该集中在青少年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④。仔细分析上面提到的教师的专业构成、培养目标需要和学生就业需求三个方面,不难理解思想教育专业学生在选择题目时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其次,学生在临近毕业前夕,变得格外繁忙。他们要找工作、印发简历、参加招聘会、参加各地公务员考试等,很多学生也不愿放弃报考研究生,于是备考也是重要任务之一。在考研和找工作的压力之下,毕业论文更多地被学生们视为“最后一项任务”。于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逐年减少,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逐年下降。在毕业生的问卷中,有90%以上的学生都表示自己的论文主要得益于指导教师悉心的指导。所以,可以说,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论文质量是息息相关的。
最后,因学校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上积累的经验不足,一些相关的制度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与制度配合在一起的监督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某系、某人的个别问题。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恐怕也没有办法在短暂的时间内彻底改变。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探索和尝试。
首先,关于选题。应该说,目前我院学生毕业论文最重要也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选题。针对这一点,学校教务处制定了一个工作计划,即毕业论文选题“竞争上岗”。教务处将根据各院系提出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公开“招聘”,为各院系重点支持的毕业论文题目提供经费支持。四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和兴趣所向,提交申请报告,以获得论文的经费支持。通过这种方法,学校可以达到规范选题方向的目标,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学院专业特色的建设工作。在这样的大政策导向下,相信各院系都会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设计一些更具有发展前景和研究前景的研究选题。这些选题的规范设计,不仅为学生们做了一个榜样,也为指导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指导方向”,为规范全院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其次,与选题相结合的论文指导模式改革。针对毕业论文指导缺乏有效监督这一问题,在借鉴兄弟院校做法的基础上,我们试图构建新的论文指导模式,即实施开题报告制度。事实上,开题报告制度不是我们的首创。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大、复旦大学等学校近几年都实施了以开题报告为核心的论文写作,尤其是论文选题监督体系的改革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开题报告的六个栏目依次为: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与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研究思路(或写作提纲),参考文献,指导教师审定意见。一般来说,在第七学期开学之初,由相关责任教师集中学生统一做好写作论文的动员工作和部署工作,尤其强调选题的重要性。学生随后自行填写开题报告,交给指导教师进行审查。指导教师需要严格审查选题的规范性、专业性、适应性、可行性等。选题环节非常重要的一个改变是集体讨论、审定开题报告。考虑到指导教师之间的专业范围差距比较大的实际情况,目前,正尝试以专业相近和自愿原则组成“学术小组”,进行集体审定。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可以集合多位教师的力量,更好地厘定选题的针对性;可以解决教师独立面对个别新颖题目时的指导困难;还可以有效回避学生选题“扎堆”的现象。按照开题报告制度,一旦选题通过集体审定,学生接到学院的“选题认定书”,就不应该随意更改题目。如此一来,实现了以开题报告为指导依据,使开题报告贯穿于毕业论文指导的全过程,毕业论文指导的稳定性获得极大提高。
再次,简化教师论文指导工作流程。从减轻指导教师的重复劳动出发,需要切实做一些实事。实际上指导教师最头疼的是反复就某一些规范、格式类的问题进行讲解。比如,在教师和毕业生的强烈建议下,我们已经开设专门针对这些问题的“论文写作”课程,经过对2008级续本科新生的授课,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反响。同时,为论文指导中的常规问题构建了技术平台,尝试充分发挥网络作用。与不断强化制度的文本作用、加强监督管理相适应,建议开辟论文写作指导网络园地,为基本常规问题提供标准答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可以在这个交流平台上获得答案。
最后,规范论文答辩工作。论文答辩环节既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就应该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结合前面所提到的选题“集体审查”的方式,答辩环节也可以继续延续这样的小组合作方式。除此之外,建议加强惩戒,以促进论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实施“末位淘汰”的方式,每年都对一两篇论文“喊停”。往届毕业学生的“经验”,对后面学生的影响可以为我们所用,使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当然,经过慎重的考虑,并不建议在集体答辩工作结束之后“处罚”个别学生,而应在答辩工作之前的论文格式审查之时,就对个别论文喊停,延期答辩。“延期答辩”同样可以按照学院的相关时问流程要求,顺利完成全部学生的论文答辩工作。无论是对哪一个方面工作的改革,都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论文工作,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从长远来看,改革探索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现行的改革探索也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
时间有限,能力有限,我们能够调动的资源也非常有限。但在这么多的有限基础之上,我们竭尽所能寻找出当前毕业论文工作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依据规范组织管理、减轻教师负担、简化工作流程等原则,进行了针对毕业论文工作教学改革的尝试和探索。经过一年的实施,较好地提高了论文质量,可以说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坦率地说,短时间内彻底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是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探索和尝试,尽量解决一些突出的、普遍的问题,从解决这些问题开始,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优化毕业论文工作,使其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