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提高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


2015年03月09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生教育的总结性成果,它集中反映了硕士生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其质量是衡量硕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工作经验,通过对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本校实践经验从硕士生的整个培养过程方面提出了保障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几点措施。

1、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目前硕士生招生规模扩大,招生种类多元化,各类硕士生学制不统一,这些都给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和学位论文的监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虽然硕士生群体中不乏自强不息、获得重要成果的创新性人才,他们撰写了高水平的学位论文,每年也出现了大量的国家级、省级优秀学位论文,但也有报道认为,和以前相比硕士学位论文的整体水平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当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论文选题不当

选题是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第一先决条件,然而经调查得知,目前不少硕士学位论文存在选题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的学位论文选题范围过大,研究内容没有集中到一个点上,导致论文创新性不足;(2)有的学位论文选题没有新意,重复前人的研究工作,只是研究背景由单位A变换成单位B,下一年的研究生可能又换成单位C了,学位论文变成了项目应用总结报告,失去了学位论文的学术性,(3)有的学位论文实用性不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应该就生产实际或社会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找到能够解决问题或反映问题的亮点,而目前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与实际脱节,失去了研究的意义。

1.2内容创新性不足

创新性是衡量学位论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目前不少硕士学位论文存在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的学位论文不能提出新观点、新方法,结论与科研成果不能突破前人。一篇论文让人看了内容很平淡,看不出亮点在哪里。(2)有的学位论文虽然提出了新的方法,但是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提炼得不够,精力投入不足,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分析问题,最终把研究结果的总结作为论文“创新点”。

1.3论文综述水平不高。章节结构安排逻辑性不强

一篇好的论文要由综述来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内容,引出论文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大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综述要么是直接抄袭他人的学位论文中的综述,要么综述中的文献年代过于久远,要么综述的内容不能很明确的提出论文要解决的问题。综述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后续论文内容的撰写,导致论文章节逻辑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各章节之间没有联系,各写各的,实属拼凑论文;另一方面论文通过综述后提出了研究内容,但是论文后面研究的问题与之并不很对应。

1.4论文形式不够严谨

严谨度也是衡量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经调查得知,不少硕士学位论文存在形式不够严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论文排版不够规范;(2)论文文字不够简练,文字表述不够准确;(3)论文中英文摘要不够规范,(4)理论与实践部分安排不当,理论多而实践偏少或理论偏少而实践偏多,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5)论文文献引用不规范,没有看的文献也写在论文中,论文中表述的问题与标注引用的文献内容不对应,参考文献数量不够,文献比较陈旧。

1.5数据造假

有的硕士学位论文涉及实验数据,在实验数据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得到想要的结果,人为编造实验数据,或者已有的实验数据没有得到预期的规律性,不去深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是为了论文撰写方便,篡改数据。

2、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

2.1浮躁之风冲击研究氛围

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术氛围不浓。经调查得知,大部分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提高经济收入,真正为了学术而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并不多。目前,受到国际金融风波的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受到冲击,硕士生就业压力也不容乐观,加重了在读硕士生的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得研究生无心于刻苦钻研,而是过早地找工作或是准备攻博。一系列的问题助长了浮躁之风,使得团队研究氛围不浓,再加上学校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把关不是太严,进一步使得硕士生不重视学位论文的撰写。

2.2研究生自身因素

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二是研究生自身因素。一方面研究生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生源质量下滑,研究生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一部分研究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投机取巧,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忽视了自己专业的发展,临近毕业,拼凑论文,在论文撰写上投入的时间过少,更谈不上科研创新,最终导致学位论文质量下滑。

2.3导师因素

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三是导师因素。硕士生的扩招,导致了导师队伍建设速度过慢、导师质量下滑。导师队伍建设过慢造成部分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过多,对学生培养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足,指导不到位。甚至部分导师加之身兼数职,事务繁忙,与学生见面的次数有限,甚至放任自流。导师质量下滑表现在有些导师缺乏培养经验,不熟悉研究生培养特别是论文指导过程的要求,难以胜任有些导师承担科研项目不多,无法给研究生提供直接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有些导师责任心不强,对硕士学位论文疏于指导。

2.4培养过程的监管力度不够

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之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管力度不够。经调查得知,大多数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行了校、院(系)两级的管理。校级管理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不直接承担研究生教育。院(系)级管理主要是在校级的领导下负责实施各项培养环节。整体上来看是校级下达命令,院(系)级执行命令,但执行质量却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管。

2.5学位论文评审制度不严谨

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五是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不严谨。经调查知知,目前高校硕士学位论文一般采用外审形式,也有相当部分高校为了严把论文质量关,添加了内审环节。论文内审过关了,再送外审,此举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也避免不了在论文内审中的“人情关”,有的是看学生的人情,有的是看导师的人情,最终小修后全部通过送外审。而送出去的学位论文,对干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大部分高校规定两本外审都不及格,即推迟答辩或有一本不及格,可以再送一本,而往往再送的一本都能及格,对于应用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一本论文送到企业里,由企业里副高以上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评审,基本上送的单位都是合作单位,所以应用型硕士的学位论文也比较容易通过。这些环节形式上看没什么问题,细细推敲都体现出了评审环节的不严谨及评审监督不到位。

2.6科研软硬件条件不足

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之六是科研软硬件条件不足。对于理工科院校,科研实验设施的质量制约着科研团队的科研水平,同样影响着该团队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有的论文提出新的理论,但因缺少先进的实验设备去验证,理论研究不能深入,得不出确切的结论,对实际问题也没什么指导意义。一篇好的学位论文需要大量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研究内容的当前动态,若学校资料信息不全,这是很难办到的。

3、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措施

根据质量管理理论,过程质量决定“产品”质量。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系统的科研工作过程,从论文选题到成稿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子过程组成的,其“产品”则是学位论文。为了从根源上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有必要加强硕士学位论文管理工作的过程式管理,健全培养过程中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各个环节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定,促使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更有效地把握好这一重要的学习和研究阶段,有准备地认真投入到学位论文的研究和撰写工作中,确保学位论文质量J。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加强过程式管理、提高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几点措施。

3.1严把研究生招生关。提高生源质量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须从源头抓起,精选良才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基础?。基于此,可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优势学科,为吸引高质量生源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深入985和2l1院校宣传,广泛吸引优秀生源,三是进一步改革研究生复试工作,加大复试权重,在复试过程中注重考查考生学科专业理论掌握状况、运用理论分析实践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能力,以便招收到高素质、有培养潜力的研究生。

3.2发挥研究生辅导员作用,帮助研究生端正正确的学术态度,减弱浮躁之风

随着硕士生招生规划的扩大,大部分高校设置了专职研究生辅导员。但无论是导师还是研究生本人,对研究生辅导员的认识还不够,沟通不足;另一方面,研究生辅导员自身也不像本科生辅导员那样主动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成了传达和完成命令的中转站。因此,各培养单位要从思想上调动研究生辅导员,明确定位研究生辅导员角色,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他们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能力。譬如,研究生辅导员可以组织团队间的学术交流,发起学术竞赛等等一系列的活动,或是其它课外兴趣活动,不仅能增强学术氛围,同时也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在活动中能使研究生摆正心态,更加务实,热爱团队。

增强学术氛围,杜绝浮躁之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的大力配合,从一点一滴做起。进行研究生思想教育,端正研究生学习态度,是保证硕士学位论文顺利高质量开展的前提条件。

3.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发挥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导师在保证和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的人格魅力、治学态度、学术水平和修养等自始至终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甚至会对研究生一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就必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建立有效的导师遴选制度。

引入竞争上岗机制,建立有效的选拔机制,选拔出真正高质量的导师。高质量的导师应具有承担有适宜于培养硕士生的科研项目、具备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具有较强的学术水平、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2)建立导师上岗前的培训机制。

建议所有导师上岗前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导师培训,尤其是新聘导师或停招几年又招研究生的导师。通过上岗前的培训,让导师了解与研究生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掌握研究生人才培养规律,熟悉培养方案、培养过程。

(3)制定导师考核办法。

制定导师考核办法,每学年结束后,学校对导师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考核中注重考查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主要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减少招生指标或取消导师资格等惩罚。

(4)加强研究生导师对硕士学位论文指导的责任意识。

为增强导师的责任心,培养单位要出台相关切实可行的督导措施,促使导师在研究生的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全面的指导和监控。譬如在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校内评审、校外评审、答辩环节中,要求导师对论文的不同阶段给出评价并签署意见,并对评价结果和签署意见负责。同时要求导师要全程监控学位论文的三次重要修改环节(“论文内审后,外审前的修改”、“论文外身后,答辩前的修改”、“答辩后存档前的修改”),研究生根据修改意见认真修改后提交修改报告至导师,要求导师签署同意修改意见并对签署意见负责。

3.4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与本科生群体不~样,研究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除了修完课程外,还要进行必要的科学研究以培养或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有必要为其营造深厚的学术氛围。根据研究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状况来看,硕士生常接触最多的角色是导师,其次是辅导员和研究生秘书。因此,要想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除了培养单位出台相关政策外,还需要二级单位相关人员(导师、辅导员、研究生秘书)的共同配合。首先,导师应积极为研究生创造科研条件和任务,同时注意不能只让研究生“出力”不出“思想”。导师应关注研究生的学习进度,注意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是否会暴露出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或行为,如拼凑数据、抄袭论文等,并将这些思想或行为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究生辅导员应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营造学术氛围提供思想动力源泉。最后,研究生秘书应及时发布研究生教学和管理中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帮助其清晰了解全部培养流程,及时发布各相关学科的学术讲座和交流会,提供学术信息,为营造学术氛围提供信息保障。

3.5改善科研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

培养单位应大力开展实验室建设工作,加大实验室基础设施的经费投入,集中资金购置一些大型、先进的仪器设备,改善原有科研条件,为研究生创造一个好的科研、实验环境,为研究生撰写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创造条件。

3.6注重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培养过程管理一篇好的学位论文的形成,除了需要上述条件的支撑外,还需要在学位论文形成过程的各培养环节中,切实加强过程管理。

(1)充分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合理选题。

开题环节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开题一般安排在研究生入学的第三个学期进行比较合理。为了让研究生能够充分做好开题,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培养院(系)应及早公布开题时间,给研究生充分的时间完成开题报告;其次,导师应从研究生入学开始,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术优势,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培养计划,并提早布置开题任务,让研究生有足够的时间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对于应用型硕士生,导师应有目的性地安排学生的实践环节,因为这类研究生论文研究内容来源于具体的实践。最后,研究生本人要熟悉研究生阶段的各培养环节,尽早做好学习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为学位论文开题做好充分准备,防止临时抱佛脚,拼凑开题报告。研究生选题要具有专业性、应用性、创新性、可行性、前瞻性。培养院(系)组织可以学科或专业为单位,成立开题论证小组,对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进行逐项评审,最终讨论决定研究生是否通过开题。

(2)严格执行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制度。

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有别干研究生的中期筛选淘汰制度。研究生中期筛选要求在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后,提交入学以来在思想、学习、科研等方面的个人总结,并由导师对指导的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业务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科研能力等方面作出评价。对于学习成绩未达到要求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对于在规定期限内经重修仍不能达到要求者或不适合开展科研工作者,予以结业或肄业处理。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则是专门针对学位论文进行的,一般安排在第四个学期。由于硕士生在学位论文开题后的撰写过程中对论文撰写的掌控力不同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培养院(系)组织开展硕士论文中期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培养院(系)组织本专业的相关导师、教师组成检查小组,研究生本人汇报自己论文的框架结构、整体进度、预计完成时间、已搜集的资料、采取的研究方法、面临的主要困难等。检查小组可对研究生汇报给以提问或指导,最终将中期检查结论反馈给研究生。

(3)严把学位论文内审关,实行论文校外盲审制度。

目前硕士学位论文校外评审大都采用盲审,即评审过程中将论文的作者信息和导师信息完全屏蔽。研究生提交两本匿名论文,由研究生管理部门分别送不同的对口专业院校,评审结果中若有一本论文是专家不同意答辩,需要修改后再匿名送交一本盲审,若这本论文还没有通过外审或先前两本都没有通过外审,则该名研究生本次申请毕业无效,需要延期至少半年毕业,至少半年后再申请送审。这项工作经过多年的检验,已经比较成熟,也对提高论文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为提高外审论文质量,笔者认为在论文校外评审前进行校内评审。为更好发挥论文校内评审的作用,避免“人情关”,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导师严格把关。校内评审前的硕士学位论文应是经过导师多遍审阅、修改后的定稿,要求导师对论文进行严格把关,对学位论文质量给出评价并签署同意内审的意见,否则培养院(系)研究生办不给予安排校内评审;其次,评审专家严格评审。培养院(系)聘请本院或其他院系相关专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评审专家进行严格评审;第三,匿名评审。校内评审同样采用匿名评审两本的原则;第四,交叉评阅。学位论文评阅时尽量做到交叉评阅,即本团队(三级单位)提交的论文送交其他团队(三级单位)的专家评阅。

(4)论文答辩不走过场,强化优秀学位论文评审,建立淘汰机制。

优秀论文激励机制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导师都有很大的作用。对优秀论文实行奖励,可以有效促进研究生对论文撰写的重视程度,同时激发他们潜心研究的热情。优秀学位论文评审的基本条件是论文外审成绩每本85分以上且答辩成绩也在85分以上。为了确保优秀论文评审的公正性,组织优秀论文答辩前提前公布申请答辩优秀论文名单,答辩应适当延长时间,导师和研究生可进行旁听以起到监督作用。

相当一部分高校硕士生答辩几乎百分之百通过,论文答辩程序偏于形式化。由于答辩没有建立淘汰机制,若某硕士生的学位论文没有通过答辩,则该生没有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这样的结果对硕士生是非常严重的,因此,答辩委员会出于对学生的考虑和对导师的顾虑,只要论文形式上过关,基本上不会作出答辩不通过的决议。这样做会产生一些消积影响,并且上一届影响下一届,导致硕士生本人对答辩也不重视。

笔者认为,为了给硕士生和导师施加压力,为了不使答辩走过场,可建立硕士生二次答辩和淘汰延期制度。所谓二次答辩是指每个研究生答辩小组评出本小组的最差一名,将各组的最差一名组织在一起再次答辩。二次答辩的委员会由本学科内责任心强的权威专家组成,认真评审各二次答辩研究生的答辩情况,最终做出是否通过论文答辩。所谓淘汰延期是指对二次答辩不合格的学位论文进行淘汰,不合格者暂不授予学位。同时实行弹性学制,给予被淘汰者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只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学位论文仍可授予学位。在这个过程中,二次答辩评审非常重要,答辩委员会各评审专家要真正按照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要求,公正地考查各研究生的论文答辩情况,作出公正的结果。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提高全El制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生本人、导师、培养单位积极主动为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创造条件,需要培养单位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建立动态管理监督机制,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孜孜不倦的探索提高学位论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