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7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近年来,中国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的滑坡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加上国外大学本科生毕业时没有毕业论文这一要求,一时间,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呼声四起。笔者认为,本科生毕业论文沦为“鸡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本科教学中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与写作缺少科学、系统、有效地指导。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研究国外大学在这些方面的做法或许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迪。
一、重视学术研究与写作。
激发学生研究与写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形式上讲,国外的很多大学在本科阶段的确没有我们意义上的毕业论文,当然也没有论文答辩,但这不等于他们对学术论文没有要求。美国麻省理l工学院(MIT)将学生的交流技能作为毕业条件之一,要求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必须学习一系列与交流技能相关的课程,包括写作、修改和陈述实验报告、准备和主持研讨会、高年级的专业论文及独立研究项目,如果学生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则不予毕业。同时,在国外的很多大学,每一门课都要写很多小论文,每门课程的成绩往往是由多个小论文成绩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研究与写作学术论文能力的训练过程。
二、构建系统的体制与机制。
为学生研究与写作提供有力指导与支撑国外很多大学不仅强调写作的重要性,还重视写作训练,并构建了一套有效的、系统的体制与机制。具体做法有:
1.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专门的机构,以提供有力的指导。
很多大学将学术研究与写作纳入课程体系。如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学院专门设有“阅读和设计研究”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和分析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继而着手在课堂或学校实施小规模的调查,然后形成专业论文。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则将专业方向的研究与写作视为专业果程的一部分,而将口语表达与写作作为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提炼出来,开设集中强化(CI,Communication—in—tensive)课程,帮助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交流方面达到毕业要求。课程的内容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理论和写作实践。学生在第一、二学年,学习“写作介绍”和“写作实践”类的课程,结合自己的作业,进行计划、组织、起草、修改等写作过程的训练。第三、四学年的课程则转向专业写作,进行开题、撰写、修改专业期刊文章等训练。
这样的课程设置,呈现出学习与研究过程的条理性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通过参与这种有目的、有设计、有规律、有步骤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学生将掌握基本的交际策略,其一般性交流技能以及专业性或技术性交流技能都会得到长足发展。
2.完善相应的机制,在实施的环节与形式上监控学生的研究和写作过程。
要保证学生的研究与写作能力得以形成和提高,不仅要设立适当的体制,更要有完备的运行机制做保障。这种保障机制首先体现在对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与评估。在MIT,学生写作的每一步都有指导、有检测、有评价,而不是仅以期末的一篇论文定成绩。?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还形成这样一种制度,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除了与导师交流沟通外,还定期以研讨会的形式向其他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的论文写作情况,交流写作进展和心得体会,并应对质疑。学生在与教师和同伴交流、研讨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了自己所研究的项目、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合理解释,从而真正地体验了科研的全过程。在这种情形下,论文答辩自然也就不是必需的环节了。
三、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创造不同的机会与条件国外很多大学都为希望参与科学研究工作或准备攻读博士学位的本科生提供参与科研的机会和渠道,以满足这些学生的专业发展。如MIT设有本科生研究机会项目(UROP,UndergraduateResearchOpportunityProgram),为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开辟独立活动期(IndependentActivityPeri.od),提供研究机会及经费,使之参与课题研究。?澳大利亚的很多大学都设有荣誉学士(honor)学位,本科前两年的学习成绩达到一定标准的学生,可以申请攻读荣誉学士学位。这些学生本科阶段的受到学术写作训练就更为系统、规范、严格。申请者需要从大三开始从事科学研究,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系统地体验从开题到完成论文的每一环节,历时三个学期,最终完成一万字的论文,并通过外审方能取得成绩。
反观我们目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似乎只是在本科的最后一年中指导和写作,成了一道毕业的“门槛”。学生在就业压力大、写作时间紧、教师指导不到位的情况下,自然打起了拼凑、抄袭的主意。为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在借鉴国外大学相关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重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功用。毕业论文不仅集中体现了本科生四年的学习成果,也是对学生完成本科教育后应形成的初步研究能力的检验,更直接关系到其将来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后续发展,因此论文写作能力应该成为本科生教学培养目标之一,论文写作的训练也应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一部分贯穿四年本科教育的全过程。
其次,加强对学生研究过程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写作策略。应当将学术研究训练的各个环节,如阅读专业文献的习惯、分析和综述文献的方法、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等,分散到本科的所有课程教学当中,同时安排专门的时间,以独立课程或讲座的形式成梯度、成系统地长期训练。如,一二年级开设有关文献阅读和写作的课程;三年级开设与论文写作相关的课程、讲座或T作坊、研讨会等,分别就学术写作的各部分要求进行指导;四年级撰写、修改完成一篇专业论文,在一定的范围内陈述答辩。
再次,将过程性评价引人评价体系中。变对毕业论文成品的评价为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评价,如加强阶段性检查,建立同伴交流制度等。同时,教师应细化论文评价标准,制定对学生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如对选题的理解程度、文献综述的深度与广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论证的力度与清晰度、结论的科学性、文字表达、论文规范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在撰写论文之前,发给学生并予以讲解,使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知道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第四,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在学术规范与写作规范上不仅要提出明晰要求,更要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通过专题讲座及教师的课堂讲解,从每次布置的小论文作业做起,让学生不仅意识到学术诚信的重要性,而且知道怎样才是规范的、如何做才能达到规范要求,杜绝抄袭、拼凑现象。最后,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应对指导教师的责任提出明确要求,并限制受指导学生的人数,保障教师的指导质量。应逐步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导师与学生定期一对一讨论各种科研问题并定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促使指导教师认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