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6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高校设置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检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学科知识、思维能力等各种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地了解整个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将来,从而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使自己四年来的知识更系统化。
然而,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如:毕业设计(论文)与本科阶段的学习脱节,很多学生大学前三年只专注于课本上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前人研究的理论经验;毕业设计(论文)观点、课题或缺乏创新性,或与生产实际有—定的差距,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主动性等等。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教学资源、教学经费不足等客观因素,也有传统教育方式以及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存在一些的问题。以通信专业为例,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学生具备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需要整个大学期间的积累和努力。若无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则很难真正使学生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结果依然是到大四最后一学期进行毕业设计时,又不知不觉地陷人参考文献一模仿文献一摘抄文献的怪圈。
基于此,本文立足改革高校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实现从教学环节到毕业环节的良好过渡;拉长毕业设计时限,以及利用其他各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弥补资源上的不足。结合实践经验,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一、提早进入毕业设计f论文)状态
1.将毕业设计(论文)融入到入学教育中
在学生的入学教育中,强调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学业中的重要地位,介绍往届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情况和典型事例,介绍企业、用人单位对求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特别向学生强调设问式学习方法,即不要被动地学,而要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并请高年级学生介绍经验。事实证明,这些工作使学生感受到大学学习和中学的不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与毕业环节要求吻合。
2.将毕业环节开始时间提早到第七学期
通常各高校将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但是此时往往是学生找工作的紧要关头,各种招聘、面试活动频繁,很多学生花大量时间四方奔走,而对毕业设计(论文)敷衍了事。由于高校扩招,很多高校存在教师(或说有经验的教师)资源不足等现象,这种矛盾在毕业环节尤其突出。基于以上两方面,可以把毕业设计扩展到两个学期进行。通过时间段的延伸来缓解上述原因带来的毕业设计(论文)时间投入不足以及资源紧张局面。在具体实施上,首先第七学期课程不宜多,一般一到两门,且最好为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以提交课程论文为主,确保学生不为上课所累,同时教学考核方式又与毕业课题工作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教学方式改革
1专业授课中要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校通信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两块。现增加专业提高课程,不以追求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而是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学术前沿内容的讲授,注重基本研究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怀疑和探究的精神,注重学生交流技能的训练,使交流技能与课程学习相结合。这类课程一般设在第六学期,其目的是使学生能由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学习状态逐渐转入到毕业设计(论文)主动探索状态。实践证明,经过一到两门专业提高课程训练后,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较强,反过来也说明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学生的消极态度部分源于不习惯改变被动思考习惯、不善于提问、不善于与教师交流等,而之前的训练是有必要的。
2.扩大实验课开放程度
专业课主要是将内容分为两块:一是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基础性内容,占80%。二是属于创新内容,占20%。给学生创新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且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一些科研尝试,学习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为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打下良好基础。
3.鼓励学生写课程论文
鼓励学生针对专业必修或者限选课程完成课论文,学生可就专业课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查询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系统归纳、总结和升华。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论文的形式提交。例如:牛津大学本科教学以导师制为基础,“导师教学的焦点在于导师安排学生完成论文,所有的学生都要为完成下次上课导师准备讨论问题的论文而去安排自己一个星期的工作”。在该过程中,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创新。创新涵盖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哪怕是对一个学科问题的独到见解,一个基于原来模型基础上的小小改进等,都应视为创新加以鼓励,并鼓励学生以论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校企联合指导模式的应用
常州大学利用地处长三角地区、电子类企业单位较多的地理优势,自2006年开始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该模式有效缓解了学校因为扩招导致在毕业环节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以及实验设备、器材不足等问题。但是这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例如管理不到位、校企分工不明确、企业中途更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等。通过以下环节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企业的筛选。通常选择从事计算机软件或硬件开发的研发型企业,而不是简单的生产企业,以防学生变成廉价劳动力。学校与企业统一洽谈再签订合作协议,协议中明确企业的研究方向,同时也要明确学校对企业的要求,如指派专人进行指导、有相应的实验设备仪器、定期与学校配合进行检查、考核等,再由学校向学生推荐。
其次,严格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一个好的题目是完成一篇好论文的基础。企业选题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也比较片面,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审核与商讨选题工作,保证课题的工作量、难易程度、前瞻性、综合性。
最后,应加强过程管理和审查。校企联合指导,由于学生不在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应按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关键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安全。在审查方面,主要是抓好开题报告和毕业答辩,同时增加两次中间审查环节,目的是考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否顺利进行,对出现的问题是否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指导。
四、毕业设计(论文)与科研实践的结合
1.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教师结合自身科研工作,提出—定量的适合本科生的题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与能力提出申请,通过双向选择,将部分学生吸收到教师的课题组中,完成部分力所能及的工作。学生长时间与教师一起工作,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在研究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可以有很大收获。
2.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可以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参加这些科技活动,学生要经历项目调研、查阅资料、写开题报告、做方案设计、项目答辩和产品制作等过程,相当于参加一次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训练。部分学生结合已参与的科技活动,延展其宽度和深度,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往往都能做出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需要多方面努力,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上述实践及经验总结—方面是从扩招导致的资源不足这一角度切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弥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则从做好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做的良好过渡,对教学环节进行卜些改革和完善。两方面的考虑因为比较切合目前高校毕业环节的实际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