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学术论文写作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2015年01月16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张积玉主编的《学术论文写作导论》(下称“导论”)有三大特色。首先,它具有完整系统的学科理论。主编的学科意识强烈,其着眼点不只是如何具体写好一篇学术论文,而是从建构和发展文章学这一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的学科出发,在考虑文章学的整体构架的基础上,展开其对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并力求把这种研究学科化。有了这样一个鲜明的学科性前提,编撰者的视野就自然地凝聚在对学术论文写作规律的探讨和对其完整系统的论述上了。循着理论的逻辑,编撰者走出的第一步,就是准确界定学术论文。为此,他们下工夫辨析了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基本功能和分类、构成,并梳理出了中国古代学术论文的嬗变史,阐明了其“疏”→“繁”→“简”→“虚”→“实”的基本线索。这种历时与共时研究所构成的互补作用,产生的直接效果就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明晰的学术论文的概念及其丰富的内涵。这样花气力界定研究对象,就是为了找准学科理论的出发点。之后的各编关于学术论文的写作、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和学术论文作者的修养等问题的论证与阐释,都是紧扣学术论文的特点、功能和其内在结构的逻辑需求的。整部书的理论脉络清晰,逻辑结构严密,就是章与章之间,既有论点前后相承的线性发展,又有其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网状照应,构成了文章学学术论文写作的系统理论。其次,《导论》具有缜密实际的指导学术论文写作的知识。提高学术论文写作水平,是该书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此,编撰者用了3编13章的篇幅,讲述了学术论文的选题、写作准备、撰写步骤、逻辑运用、语言风格、资料整理与使用以及文风与写作规范诸多问题。

不经心的读者,如果仅以目录上看,会以为这书也是“文章做法”之类的东西。其实不然。由于主编长期从事社科学报的编辑工作,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而且对学术研究及其论文写作有着深刻的思考与钻研。在撰著《导论》时,学术视野广阔,对前人与同行的研究成果,采取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的态度,吸收、借鉴、扬弃,都相当认真。撰稿人都是撰写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位论文的青年学者,他们对学术论文写作的甘苦与原则的运用,是有深切体会的。这就决定了他们根本不可能把《导论》写成毫无价值的“文章做法”。他们对自己是高标准要求的,虽然讲的是关于学术论文的写作知识,但一不雷同于一般化的写作常识,把学术论文与其他论文和文章区别开来,突出学术论文写作的特殊性;二不抽象地讲述写作原则。大凡重要的原则与写作步骤,《导论》均有对典型范例的剖析,真正把实践性与理论性结合起来;三不做静态的知识讲授。书中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知识的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既有与学术论文的实际撰写进程相一致地层次序列性,其思路呈单向深入态,又有与构成学术论文基本因素相对应的多面综合性,其思路呈幅射归纳态,两种思路序进相偕,十分缜密。更重要的,是编撰者讲述知识的目的,不只是让读者记住,而是让其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因此,更多地是从方法论的层面上展开知识讲述的,显得鲜活生动。

《导论》既论文又论人,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可以说,科学严格的人品学品要求是其又一显著特点。“文为其人”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一个基本命题,《导论》辟一编专论“学术论文作者的修养”,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是肯定的,但可贵的是编撰者超越了“道德文章”旧的思路框架,确立了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更新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为核心的社科学者普遍的修养总则,并由此展开其对学人论文写作所应有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研讨。《导论》的编撰者清醒地看到世界文化格局的新动向与中国现代化对社科、人文学科的特殊要求。他们提出社会科学论文写作修养问题,就是从这样的高度着眼的。尤其是,为了让我国的社科研究在保持自己特点的同时,赶上世界水平,他们强调了学人培养自己创造性的思维方法的重要性,着力阐明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创造性思维的主体结构和适应创造性思维需要的创新性学习等问题,既有现实的针对性,又有透彻的说服力。把学术论文写作的提高最终落实在学者人品与学品的修养上,实际上是要求学者自觉确立其学术人格,为真理献身,更新知识结构,把创新性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研究能力,做一名新知识的创造者。这是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趋势的,人们从中可以感受到编撰者的眼光远大。

《导论》的这三大特色,使其兼备了学术专著与教材的价值。深造的学子和在工作岗位上刻苦自学者,都可将其作为案头书,经常翻阅,定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