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3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中小学教师论文有没有标准?不但有,还有总体层面和具体层面之分。从总体层面上说,标准有很多,例如为强调论文的客观性,不宜用第一人称,宜用相当于英语中的被动态表述。篇幅所限,讨论论文标准仅限于具体层面的“三条边界”。
1三条边界标准和教师论文的现状
标准不少,但从具体层面上说,论文至少有“完整的论文题录.正文的结构和文后参考文献”三条边界。其中后两条是从属于“完整的论文题录”的。
1.1“论文题录”的第一条边界
“完整的论文题录”也叫论文的辅文,它包括论文中除正文以外的所有部分。除文后“参考文献”在下文另述外,其他四条要求如下:
1)题名。题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全文应围绕题名来写,不超过17个汉字,否则要用副标题。
2)署名。教育论文是靠交流实践来落实发展的,作者信息的完整有利于学术交流。作者信息包括“作者的姓名和通讯地址,本人的业绩简介”三项内容。期刊缺少作者简介,联系方式,编辑和读者就无法与作者沟通。
3)摘要和关键词。摘要是从篇名和正文中抽取的最能表达论文主题内容的一段文字,是分论点的集合,是对全文核心内容的总结和概括,也是对论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21它对检索、著录与交流是极其重要的。摘要一般在200字以内。关键词一般为3—8个即可。
4)英文题录。即把题名、署名、摘要和关键词等几项译英。译英是题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如果缺少了题录中的任何一条,只能会使教育论文下降到掐头去尾的“文章”级别,就不是“全须全尾”的正规论文。综观中小学教师的不少文章,往往缺少“摘要和关键词”和将“前三项译英”。有的甚至还缺少第二条“署名”。这是越过第一条边界的。
1.2“正文的结构”是论文的第二条边界
“正文的结构”是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初学者如果刚处在写作的起步阶段,不妨循序渐进以先入模、后出模。谨记“正文的结构”要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大板块。
(1)提出问题。如果说论文通行的道理是“摆事实、讲道理”,那么此部分(第一板块1就承担了摆事实的重任.是此文瞄准的靶子,体现此工作的价值所在。事实可以是现象,现状,结果,事实,具体,个别,实践和案例等,如果一开口就先放上名人名言、中央文件,先讲大道理、空理论,宏观,理论,教条,结论。那么就会跌入失去论据论证的泥坑。建议用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育心得,教育经验或教育调查结果等客观事实来描述论证。如若例举出负面例子作现状,则下面的原因诊断分析和“开处方”就较易于有的放矢了。
(2)分析问题。分析的对象是上述所现状和案例。如果是负面的现状.需要找出原因。可以相互比较分析,和标准比较分析,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分析;并适时应用理论。如是调查报告则可以用调查的结果来分析表述。这是第二个板块。
(3)解决问题。第三个板块是解决问题的处方。开出的处方可以是反思、意见、启示、建议,对策等等。开出的处方或提出的建议(引发的思考、等,应是有利于解决上述提出,分析的问题。论文的学术价值在于分析解决问题,引发思考。如果尽可能地从问题(负面)的现状人手,就易前呼后应了。反之,如果陈述功绩、自我表扬,写的就不是论文,而是工作汇报,是邀功请赏的文章,就会越过第二条边界。
总之.前呼后应的论文才是顺其自然的,才不会越过第二条边界。
1.3第三条边界是文后“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前述“论文题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常被忽视的部分。它有7个要素,分述如下:
(1)正文中相关句子末尾的上标,如“【1】,,。
(2)序号。如“【1]”。
(3)被引文作者。(4)被引文题(篇)名。按国家标准规定其首字母分别如下,【M]专著I【J】期刊文章名;[N]报纸上析出的文章名;【D】学位论文名;[A】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章名;【C】论文汇编集名;[R]报告题名;[S】标准;【P】专利;[OL]~:11c等。(5)出版者。如出版社名,期刊名,或报纸名,网站名等。(6)出版时间。指年(期)。(7)页码。
参考文献是按GB7713—87和CAJ—CD来著录的。其实例可参见赵玉东等编的《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一书。
比对上述七个要素的引用标注.现在中小学教师文章中最常见的是缺少第二条“正文中相关句子末尾的上标”和第七条“页码”。参考文献的条目如果缺少“页码”,就不能证明引用时见过原文。缺少“正文中相关句子末尾的上标”和“页码”,只能说明文末用的不是参考文献。而是参考条目;也不能标明引证与被引证关系:从而也不能说明该文还在第三条边界内。
据大样本统计,国内发表论文篇均至少引用7条参考文献。学界一方面认为,作者被引用的多寡是核心作者评定的依据:期刊被引用的多寡是核心期刊评定的依据;论文被引用的多寡是核心论文评定的依据:总之,越是好的论文被引用的参考文献条数越多。另一方面认为,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条数越多的,该论文质量也越高。之所以说,fcopyright)在论文中地位之所以首届一指.就是因为论文中对引文的标著情况反映了对他人劳动的尊重程度,也是作者在学术上被同行承认的前提。正因为如此,才说这不仅是普世价值观的问题,而且是师德的重要内涵之一;进而在教师指导学生论文时作为理想教育f或思想品德1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何况,引用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作者对学术前沿的了解深度和及时性。这是做出好学问的重要前提。
因此,无论是作者,评委,还是期刊编辑在引用参考文献条数的多寡问题上,应取多者为上的标准。这也是聚焦第三条边界的主要目的。当然,要发表的论文在中国知网fCNKI)登陆时,期刊编辑都会将它与相关的、已发表过的文章进行查重比对.两者的“重叠”部分只要超过一定的百分比,就会涉嫌抄袭(示警);但如果有文后参考文献来标注说明对他人作品的引用,且作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就可正当有效地规避警戒线。
2越过三条边界的因素
一个事件的发生形成,绝不是个别因素偶然造成的。而是一系列相关因素综合作用致使的。论文边界标准被越过的因素有师范院校对毕业生的把关,有写作的人有责任自律,也有出版界、学界和相关部门对标准的执行力有责任人他律。
2.1师范院校的因素
(1)因为近年大学的扩办,又因为高校教授们把教学的重点都放在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因为单纯追求升学率,中学那样的竭泽而渔教育教学,致使甫一离开家长和中小学老师“呵护备至”的大一学生,就有了放任自流的机会:因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大学校方降低了对本科毕业生论文的指导、监督和答辩的标准。
教育主管部门在发放教师资格证书时忽视了对论文写作的审核。
凡进必考的中小学校校方也忘记了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这道门槛。进了校门从业后,直至不少教师都已评上了副高职称,在论文写作时也屡次j番地越过这三条边界。
(2)基础课没学好。文献检索课和统计调查对师范院校毕业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反之,基础没来得及打好就进入了中小学教师岗位.便无法写论文。到非写不可的时候,只好有意无意地越过三条边界,拿出次废品的文章来交差了事。
2.2中小学老师的因素
功利主义的倾向,使得不少中小学教师的动机出了问题,他们教科研、写论文并不是为了增进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而是为了晋升职称。写作时的恶性循环是基础越低越着急,越着急便越马虎,越马虎便越不把标准放心上。即使这样,他们因“忙”来挤兑应在论文写作的时间投入,致使前两年标准不健全时侥幸评上副高的人裹足不前,表现在与教科研中的课题、论文写作敬而远之:还未来得及评上职称的,到了不得不写时,只好有意无意地越过三条边界.拿出次品废品的文章来交差了事。
2_3期刊的因素
为了节省版面,国内一些期刊,乃至国字号的期刊,在刊登中小学教师论文时就略去了参考文献,省去了摘要和关键词,更去掉了相关译英。这种指鹿为马的影响是负面的,它给后面要完成论文的中小学教师留下了个错误的样板。加上收取版面费的错误做法.都是违背新闻出版署的初衷的。
2.4教育主管部门的因素
常听到少数教育主管部门的人在说,中小学第一线的教师很辛苦.写论文不能按这三条边界的去要求。
首先.他们忙的是什么?如果比拼的是单纯追求的升学率则应叫停:其次如果这样忙,是否可以反思一下效率如何?是否应加强教科研,并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用以提高效率;再次,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否考虑,应从学生角度考虑减轻学业负担.不要让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就把油榨干了,而应让他们到大学或以后更有发展;最后,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放手让他们去做.不要总是当保姆,自己超脱一点,反而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这样中小学第一线的教师可以不忙或少忙一点,也没有理由不能按这三条边界去要求。
3不越过三条边界的思考与建议
3.1不越过三条边界的思考
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三种能力。一是教学,二是做社会工作,如班级,年级教务管理等,在此基础上还有更高级的是教科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而按三条边界要求去写作论文且发表,正是教科研能力的具体体现之一。
与国内课堂教学的“满堂灌”现状不同,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在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中,往往用布置课程论文写作来完成目标教学。而这些论文恰是在j条边界内的。
反之,如果连教师们也不会,甚至不知条边界.那么在辅导中小学生搞科研、写论文时,就会像不懂飞机的师傅去教小学员学开飞机一样,学生上天以后不但学会的可能不大,而且危险还会追随着他们。
完整的题录编排格式的标准化是可以提高论文规范化程度的,它不仅是形式问题.而且也是信息交流的条件之一。学术纪律要求教师无论是论文的写作、发表,还是辅导学生写论文都必须以此为戒f界)。
从这个角度上说.“道德文章”与“符合标准的文章才是论文”是一致的。这不仅是普世价值观的问题,而且是师德的重要内涵之一,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想当教育家的人,要办成一流学校,组建一流教师队伍的历史职责是逃不掉躲不过的.必须逾越的一关。为了保证不越过“论文题录的完整.及其文后参考文献和正文的结构”的三条边界,建议构建新的机制。即一旦越过了三条边界的,就立即判定为一般文章而已不是真正的论文:这些“一般文章”当然应被挡在发表之外,它既不能作为合格的论文,也不能作为论文写作课程在教学时应遵循的标准,更不能作为晋升职称的依据。
3.2不越过三条边界的建议
(1)提高认识。知识分子的良心就是批判。教师应是有社会责任的、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教师与亚当·斯密所说的那种缺少“同情心”的人不同,而要提高认识,敬畏学术纪律,自尊、自律、自觉批判无视三条边界的行为,树立“符合标准的文章才是论文”的理念。
(2)力强高校检索课。高校中文献检索课应为必修课。同样,教师进修时也要加大文献检索课的比重,强化在技术上对论文标准的指导,减少中小学教师写论文的难度,降低越过三条边界的机会。
(3)加强教学与提高门槛。师范类大学毕业论文是作为获取教师资格证书的重要依据之一。就业时凡进必考的中小学人事部门要专人验证论文的三条边界f验证负责的人要签字且终身负责。晋升晋级要看公开发表的论文并请专家验证三条边界。如在副高职称5,6,7三个级别中,晋升每级时都要用高于三条边界的门槛作标准来衡量,即建立起凡晋级必审机制;同时要有约束、淘汰机制,即已被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如果数年内没有任何教科研业绩,就应启动高职低聘机制。
学校督导部门要限制课堂教学“满堂灌”;对教师教学评定时.要学习发达国家倡导课程论文写作教学,把“面向每一个学生”落到实处:在课程论文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不能越过这j条边界。
对出版期刊、新闻出版署的建议。新闻出版署早就三令五申.不准收取版面费,更不能过上述三条边界降低标准刊登文章。建议教育类期刊强化编辑的审稿改稿,用标准他律,紧紧把牢教育类论文的“三条边界”。
教师所发的论文只有登陆到中国知网(CNKI)上才能被承认:期刊只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CN号才合法;只有落在出版号G4范围内,才能在教育领域中有话语权。反之,未经发表的论文就参加评比,那么不管得了什么奖都将无效;也不能作为晋升职称的依据。这是大家公认的,但这还不够,还要把不能逾越三条边界做为红线。
总之.所以对三条边界的关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具备的职业、专业能力,也是必须(刚性而不是柔性地)敬畏的学术纪律。如果不会、不知这“三条边界”,就有误人子弟的可能和危险。每个(教师)作者要以此自律;每个督学、评委;新闻出版署责任人要恪守职责、严守这“三条边界”,期刊编辑不能因为他是中小学教师就放他一码,而要以此他律。只有如此,才能回答好“钱学森之问”,才能圆满完成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有效推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把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成“创新(造)大国”准备好人才。
只有恪守“三条边界”才能符合教育类论文的标准,只有符合标准的文章才是论文。只有拿出经得起检验的论文才能做个名副其实的教师,也只有指导好学生课程论文的教学任务才能算得上圆满完成课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