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3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针对某一专业问题,综合运用自己所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探讨研究后做出的阐述某一问题,发表自己学术见解的文章或设计,是大学生创造性完成科研或工程问题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它既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及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面检查。从应用范围上看,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涉及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层次,还涉及部分培养专业人才的科研部门,本文主要以高等院校本科层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一、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作为我国教育的第一部立法,对学位获得者的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有明确的要求。其中第三条规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对于这一规定,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学生要获得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设计)是必备条件之一(对比硕士、博士研究生层次,其毕业论文要求则依次降低)。对于毕业论文(设计),一方面,大学生需要较好地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其质量是衡量学生是否具备了“从事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依据。从这些意义上讲,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是一种学习与工程训练,是正式进入实际研究领域的开始,又是大学生未来进行独立工作的预研性准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反映。
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种文体,其所具有的理论性、创造性、科学性、思想性、学术性、规范性与实践性决定了它是一种学术论文。考虑到其主要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并以所学专业进行设计为背景,以初步确定科研方向的初步训练特性以及以毕业生为特殊群体,我们认为它分属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它与教学过程中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学年论文、教育实习训练等学习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上述教学形式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必要准备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在上述教学形式上的升华与发展。毕业论文(设计)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是毕业所必须的基本条件之一,但他的重要性超过任何一门课程,在系统研究和综合应用能力上比上述教学形式要求无疑更高。其工作的好坏,与院校教学质量密切相连。
笔者认为:毕业论文(设计)在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和所包括的工作过程,如选题、观察实验、调查研究、检索、思考、分析综合、科学想象、谋篇、表达、语言修辞、修改、答辩等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吻合的。毕业论文(设计),不仅需要扎实的写作功底,更需要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创作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本学科前人研究成果的熟知,没有严格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实践,没有对以往理论学术观点的发展与深入挖掘,是不会有优秀论文(设计)以及新的科学发现出现的。毕业论文(设计)作为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总结性集中科学训练工程,所反映出来的质量问题应引起教育界的足够重视。
二、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质量水平不容乐观
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总体评价,全国尚未进行过普遍性的检查,也没有一个总揽反映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的权威量化数据。但是,区域性的调查在各地有所实践,如1998年,北京市教委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分课堂教学、考风巡查、毕业论文评议等3个小组对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本科毕业教学环节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在对28所工科院校、15个工程类专业、60多个教学班的504份毕业设计,40所其他高校的116个非工程类专业的922份毕业论文的审查评价中发现,除约1/3的学校在毕业教学工作环节上积累和创造出了好的经验与做法外,很大程度上存有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评价控制不严格、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等问题。“已经到了难以容忍的状况”,在质量评定中非优即良、选题雷同、照搬照抄、文档管理意识淡薄、论文缺乏创新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根据笔者对其他区域高校的定性调查发现,这样的情况绝不是个案,许多省区高校的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总体质量存在的问题远比北京严重。
(二)质量评价体系缺失
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高等学校学生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也是为实现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重要培养阶段。需要精心组织、系统管理。然而,目前有不少高校的毕业教学实践环节,特别是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处于无章可循的“无标准规范”,“无质量监控”、“无创新机制”的“三无”状态。仍然沿袭原来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对所遇困难和障碍缺乏创新,一切靠“老规矩”、“老传统”、“老惯例”办事。部分学校缺乏毕业论文答辩的规范系统性,一些专业甚至还没有毕业论文答辩这一环节,个别学校甚至以专业命题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教育实习训练等代替毕业论文(设计)。缺乏监督机制和检查机制,对于论文质量的评定也多为凭经验,凭印象,人为因素较重。缺乏一个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一个能涵盖选题、开题、撰写、修改、审查、答辩等各毕业设计环节的监控管理规程,一个指导各学科门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标准的质量评价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高。
(三)时间分配的不合理造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患得患失
从目前高校教学计划安排看,高校毕业论文(设计)基本安排于大学最末学年的下学期。此时正值大学生进行毕业实践教学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多数学生参与毕业分配以及参与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的关键时期。由于时间上的冲突,在两者的选择上,许多毕业生多倾向于功利性的选择原则,把时间和精力投入于关乎自身就业前途的奔波之中。对于毕业论文和设计工作也多持应付过关的思想,难以保证真正的身心投入。我们将这一关键时期权且称之为“大学第八学期毕业综合症”,突出表现为学习过程中参学人员稀少,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从心理表现上看,学生思想压力增大,厌学情绪提升,挫折感和危机感增强,对未来信心缺失,常常表现出茫然、无助和消沉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着指导教师的管理,许多指导教师对学生“放一码”、“睁只眼,闭只眼”,把关不严,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打人情分,降低质量标准的消极应对之举也显得很无奈。
(四)与教学实际环节相脱节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一些毕业生在实际写作上常常会犯“假、大、空”的通病。一是照搬照抄,不深入研究领域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对所引用的工程标准、参考文献,不加甄别,盲目引用。二是脱离本专业实际,选题过大过空,缺少科研与工程训练,缺乏实际价值,难以回答解决现实生活或学术研究领域的实际问题。三是缺乏创新,墨守成规、陈词滥调,鲜见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四是部分学生人文知识底蕴不足,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如何行文一知半解、语焉不详。所做课题缺乏深入性和创造性,学生不会写毕业设计说明书,书写不规范,文字不顺畅,错别字多,甚至不会折叠工程图纸,不会使用参考资料、检索,使用工具书,甚至连工作图版权页所包含哪些内容都不知所云。
从另一角度看,这也与一些学校设计参考题目时要求过于空泛或层次过于低下,命题传统重复等问题有关,最终出现的是几届学生所做论文设计重复雷同、设计要求一成不变的怪圈。综其原因,与大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难以克服专业狭窄、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德育和人文教育偏弱以及培养模式过于单一等问题有关。
三、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途径
(一)制订毕业论文(设计)有关质量评价标准
目前,许多高校,甚至是院系一级,纷纷制订了各自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标准及其规程,并对此进行了课题研究与实践,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如90年代初北京便制订了《北京地区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方案》。然而从总体上来看,这样的理论与实践还未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这其中也包括学术界的重视。突出表现为质量评价上的标准不统一、要求层次上的参差不齐。质量评价标准作为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要素,是普遍性的教学评价。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能够统一建立一个能涵盖指导各学科的质量评价方案。这一方案应包括选题质量、专业应用能力水平、质量评估、创新程度等几个方面。对选题方向是否适当,选题难度是否适中,选题是否具备专业性、创新性、适用性原则;对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参考文献资料应用、实验调查、分析计算、计算机及外语应用等能力的应用;对创新性评估及毕业论文设计的绘图质量、设计说明书、规范化难度等进行系统规范,并以量化指标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估。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旨在加强高等学校毕业实践环节宏观指导的书籍不断出现。如《毕业论文指南》(刘锡庆,1987年7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叶振东、贾恭惠等,1995年12月,杭州大学出版社)、《毕业论文导写》(陈果安、徐新平,1999年2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南》(董华、任毅沁等,2000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等。1999年,由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北京市教委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经济日报出版社11卷本的《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全部出版齐全,该书分为机械、化工、电工、电子信息、土建、法学、经济、文史哲、理学、农学、林学等11卷,成为至目前为止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导方面(其中也包括部分质量评价因素)的权威著作。这些有益的实践,通过规范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使各专业学科门类的学生可以提前准备,自主计划,并清楚地知道如何主动地做好毕业论文(设计),使指导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使管理人员知道怎样抓住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管理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水平
首先,要把师生的思想统一到毕业论文(设计)事关教育质量优劣上来,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师生搞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建立一整套涵盖毕业论文设计各阶段的工作管理制度,理顺学校、学院、教研室、指导老师、答辩委员会、学生等各方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档案、经费、保障以及奖惩方面的管理规程,做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有专人负责,整个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监控、有研究、有总结。各高校要增强主动接受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监督的意识,定期发布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查公报。有关教育主管行政部门要积极发挥对各毕业论文(设计)的宏观指导作用,在抽查分析、管理、评价方面等进行跟踪调查、实地指导。采取高校之间相互交流指导、本校间各学科相互学习等措施,形成各学科融会与学术交流的良好风气。此外,建议成立全国性的高校毕业教学环节指导评价机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受教育界、知识界、新闻界,社会有关团体,甚至是用人单位部门的监督与评估。
目前,教学体系、教学观念的改革,引发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例如相对于学年制,学分制下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提前,部分在专业研究上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在学业未全部完成便要求先行通过答辩等等。各高校要相应制定对策。如对各类实践活动中,取得有创意的优秀成绩者或提前完成学业学分者,可特许申请提前进入综合论文(设计)答辩。
(三)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充分发挥学校实习工厂、实习基地、专业实验室的作用,设立必要的研究基金,提供必要的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机会,为广大毕业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让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实际研究课题工作中去,让他们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产品开发等方面真实地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实战气氛,受到实际的锻炼,在“真刀真枪”、“实打实战”中培养创新知识,学到真本事,练就真功夫。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作业时间,协调人事部门与教育部门工作、调整大学毕业生就业安排,保证学业完成。同时,修改教学计划,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基本文体写法指导甚至写作过程安排于大学最后一学年的上学期,而部分选修课可安排于下学期。此外,深入进行评选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活动,并以此设立专项奖学金,汇编优秀毕业论文专辑,使评选活动成为一种激励学生创新精神的导向。
(四)提高导师实际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生通过自身的深入调查研究思考以及指导导师的悉心指导相结合而完成的。指导导师在其中“管理、疏引、指导”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将帮助学生最后确定论文选题、指导参考文献书目、指导研究计划、审定论文提纲、指导研究方法、解答疑难问题、审阅论文、中期检(抽)察、评定论文成绩等一系列的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老专家或经过严格培训的中青年教师才能够胜任。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讲解要领、富有启发性地引导学生去独立工作。指导导师自身除需要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拥有丰富指导经验和相关知识外,还需要有掌握本专业学科前沿动态,预见学科今后发展方向的能力,并有识别部分抄袭、拼凑论文设计作品的能力。另一方面,指导导师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能以高标准、严要求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对于一些知名老专家、老教授,应该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对其他中青指导教师进行业务指导传授。对于一些青年教师,一定要加强毕业论文指导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学术水平。同时,严格控制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不要一味强调数量而冲淡了对质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