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刍议医学科研论文的立题与撰写


2014年10月24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许多作者认为科研论文的撰写需要极好的文字功底,故常常信心不足,认为舞文弄墨比舞刀弄线(外科)困难得多。事实并非如此。在现实中我们发现,每个单位发表论文多的人总是集中在不多的几个人。这几个人有很好的文字功底?细想也不是。他们能写出不错的论文其实在于有着良好的业务功底,和对医学论文写作要领的了解与掌握。医学论文写作不同于文学写作,文学写作是复杂的,它有着太多的技巧与变数。而医学写作只有一个规律和技巧:就是客观描记事实。医学论文写作在写作中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门类,只要掌握基本写作要领,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把问题清楚地提出来,清楚地论证即可。

总结医学论文写作中林林总总的问题。笔者认为,写好医学论文应掌握好以下要领。

1、立题的要领

选题的基本要求是立意新颖,有专业深度,能够引发同道的兴趣与注意。注意,一定是同道的兴趣与注意。我们知道,学术论著不同于科普文,它探讨问题的对象是同行,目的是给同道以教益或启发,而不是一般知识的普及。作为学术刊物,一般默认读者是具有相当学术水准的专业人员,因此,作者不必考虑读者的认知程度。从严格意义上讲,一篇好的论著需要有专业深度(只有本专业者能有所通晓,其他专业者或全然不知或只知一二)。

同行想在你的论文中得到什么?一定是学科研究的空白点,或是与同道认知相悖的新资讯、新观点。这样,我们的论文选题就要立足于这两点。学科研究的空白点,指前人未涉及的研究盲点或新出现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如《青海回族胃癌患者ACE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这是以往所有研究所未涉及到的一个内容,再如《新药XXX对获得性免疫缺乏症的疗效观察》,这是针对目前医学难题所做的一个探索性研究。与同道认知相悖的新资讯、新观点,指我们的研究观点与当前同行的认知相悖,对以往的认知具有颠覆性,如《现场抢救原则是降低高原脑水肿、肺水肿死亡率的重要原则》,文献一改以往所有医务人员认为遇到高原脑水肿、肺水肿必须紧急下撤至低海拔地区的通行认识。

立题最大的毛病是,所选题目为公知公认或根本没有讨论意义的问题,如《甘草的解毒功效研究》,或为一般科普性质的问题,如《老人服药应多饮水》,或内容过大的问题,如《藏药毒理学研究》。选题要适度,不能过大,过大容易失“深”(深度);也不能过小,过小容易失“意”(学术意义)。

选题要有可研究性(可实现性)。有些选题,的确符合上述要义,但难以设计研究方案,也不可为题。如常见的新药疗效观察,是l临床医生爱做的选题,事实上这种选题对一般医师而言是难以做临床研究的。原因很简单,对照组不易设计,排他性问题无法解决。我们看到,许多临床医生在做此类研究时,仅仅简单到观察组用观察药物,对照组不用观察药物即可,然后通过比对两组患者不良检验指标消退时间的长短、并发症出现的多少来判断药物的有效性,其科学性和可信度极其有限。药物临床观察是一个很复杂的研究项目,国际上做一个药物的某一项效果观察,仅时间平均就要十数年,其他不言。

而我们,连一般要求的多中心试验(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地点和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各中心同期开始与结束试验)都无法实现。故在选题时,一定要考虑选题研究的可设计性、可操作性。

2、撰写的要领

2.1前言部分撰写要领

前言的撰写,许多人认为是最省事最好写的,因为有基本的模板。而事实上,这是作者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前言是最不好写的。前言相当于课题申报书的“课题立项的理由及意义”项,作者须将你的研究的特别之处及可行性阐述清楚,课题能够引起审阅者兴趣和关注的基本信息要点一般要在200字内完成,何等容易?!一篇论文初审能否通过,前言的作用要占到八成以上。

多数论文的前言是这样写的:定义——目的——方法——意义。如:“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HHP)是指预先间断反复短时间非致死性低压低氧应激处理后,机体组织细胞获得一种抗缺氧/缺血内源性保护,对随后长时间致死性缺血/缺氧损伤的高度耐受性处理。低压低氧预处理研究成为神经科学界的热门课题。本研究采用复制间歇性低压低氧环境模型,应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察低压低氧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组织学分级和神经元密度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

这种写法很常规。但笔者认为,这种写法很败笔。评判它是否败笔的惟一标准是,它提供的有效信息有多少、看点有多少。试看上面这段文字,定义是公知公认的,作为给同道看的有些多余;研究目的写得平淡如水,找不出看点;方法写得例行公事;意义更是敷衍了事。

前言撰写,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惊世骇俗”(观点犀利,见解独到)。太多的论文,观点平淡,波澜不兴。

2.2“方法”部分撰写要领

“方法”作为论文正文的开篇极其重要。但从大量的来稿看,“方法”一章很少引起作者的注意,多把“研究”方法写成了“操作”方法,降低了文稿的学术性。“研究方法”一般是研究性论文的灵魂,它裹含着作者对破解一个问题的“巧思妙想”,作为作者的“智慧性成果”,它甚至是论文的真正核心所在。至于后面的“结果”,只是这种“巧思妙想”的必然结果,重要性多不及“研究方法”。也可能有作者会说,“研究”方法是经典方法,无需验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只需写操作方法即可。对此,笔者认为,如果是经典方法,而又无改良之处,大可不必赘言,在文中只需标出方法出处(参考文献)即可。

2.3“讨论”部分写作要领

“讨论”作为论文的点睛部分,它展现的是作者通过自己的研究结果,对自己所提学术观点的总结、阐述与说明,它与文稿的前述部分关系紧密,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但我们在大量的文稿中看到,太多作者的“讨论部分”独立成章,是与作者所述观点毫不沾边的“复制粘贴”,看不到与前述部分的内在关系,有注水嫌疑。一篇论文是否合格,是否有水准,讨论部分至关重要。在这一部分,要充分对研究结果予以论证。尤其是对于己结果有异、甚至是相反的结果要进行充分讨论。作为好的论文,一定要把“异己之见”同时呈现出来,而不是一味引用与己观点相同之观点,佐证己观点之正确。从某种程度讲,这种“一边倒”的“讨论”反倒会降低自己论文的学术性。论文在“论”。

3、“参考文献”应用要领

严格讲,论文观点是一家之言,言之有据才能提高“一家之言”的缜密性和可信度。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实现言之有据依靠的就是“参考文献”。在大量文稿中我们看到,许多作者引用随意,于文无益,似为引用而引用,暴露出对参考文献的概念与意义不甚了解。如:无需引用作了引用:食管癌系指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病变,其发展一般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等阶段。¨

什么时候需用参考文献,笔者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你文稿所述的某句话,教科书从未提及(包括意思),或与教科书相左,或与同道认识相左。在引用时,一定要引用权威人士、权威出版物的。引用的判断与论述,越具要害性越要引用具有相当权威性的出版物(非教科书),而非是书就可引。

参考文献在引用时,尽可能原文摘抄,不做任何修改。因为我们在修改中往往会“按需取意”,或曲解或片面引用原著。引用文献要忠于原著,这是我们应用文献的绝对准则。但在具体事件中我们发现,由于原著描述过于冗长,或作者认为自己的描述更清晰,便对引用文献进行取舍、归纳、总结。但我们在查阅原始文献时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加工”未真实反映原著原意,或者断章取义,或者遗漏观点。有作者会问,如果原作过于冗长或有语病可不可以加工?笔者认为,原则上不可以加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考虑放弃对其的引用。如果一定要引用,我们看其他文献是否可以替代,实在无可替代,可在其错误处加以注释说明,而不可擅自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