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当“拿来主义”造“论文”成了病毒


2014年08月13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目前快要毕业的大学生,最“头疼”的可能是两件事,一是找工作,另外就是毕业论文过关。搜索一下,媒体历年这时候的报道也多会触及这两个话题。

继东北财经大学曝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后,上海一位博士研究生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举报,他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在中国期刊网上发现一篇比“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还要牛的论文抄袭事件,除了“致谢”不一样外,两篇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内容、注释、参考文献一字不差。

和昨天探讨的户籍改革一样,论文抄袭同样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我们想知道的是,论文抄袭是小概率事件,还是已经内化为习惯与程式?还有,老师自己带好头了吗?论文造假“很正常”?

两项网络调查显示,论文造假已经被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怎么看论文造假”的回答中,一项调查中“见多不怪”占36.1%;另一项调查中,“普遍现象,屡见不鲜”占46.61%。“如果让你写毕业论文,你怎么处理”的回答中,“认真准备,写出高质量论文”的占31.12%,而“拼拼凑凑,能应付过去就好”则高达47.36%。

人民网教育频道报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日前对该校的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本科生的论文写作现状进行调查(实际发出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5份,有效问卷265份)。79.4%通过网络获取资料。47.7%觉得抄袭是正常现象。69.1%的同学认为身边存在较多或很多抄袭现象,然而在发现抄袭现象后,却有47.7%的学生觉得正常,13.7%的同学甚至当作没有发现。

还有两个数据也让人忧心。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EI论文数已经在2007年高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单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数排在所统计的145个国家中的第117位。每年都有人出来指责,90%以上的论文都是垃圾论文,毫无学术价值与学术贡献,众大学依旧以论文发表数,作为学校当年的重要办学业绩、将论文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标准。

4年前,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就发表文章警告说:“我们的一些制度助长了浮躁风,形成恶性互动。国家图书馆设有‘博士生文库’,专门收集储存我国的博士生论文。按年代顺序排队,发现各学科论文水平逐年下降。”

更为可怕的是,论文枪手、抄袭软件、论文代售网站、学术期刊,已经形成牟利产业链,一批论文掮客应运而生,所需论文按专业、字数、版面、要求时间明码标价。

相比这种明目张胆的“复制粘贴”,隐性抄袭同样触目惊心。《齐鲁晚报》评论就指出,许多论文虽然看似没有抄袭,却充满着陈词滥调;有些论文表面看没有抄袭,但细细分析,其实只是抄得更高明更隐蔽而已。

有多少错别再重来

论文抄袭原由可以举出很多,比如就业压力增大,学生求学观念急功近利;大学教育管理混乱,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脱节;老师不负责任让造假论文过关,而相关惩罚措施软弱;网络技术使抄袭更为方便,等等。

“科学研究应当基于怀疑批判的精神,但在许多论文中,你一点也感受不到这种精神。学术人才的培养,兴趣十分重要。有兴趣,才谈得上能力,但目前的人才培养机制,并不是以兴趣为中心,而是以考试为中心。”《中国青年报》评论认为,“许多研究生写论文的动机并不是研究学术,他们只是为了获得一个资格,取得职业选择的优势地位。一些导师也不鼓励学生创新和探索,平庸的课题反而保险。”

中国江西网的评论则认为,是大学的“论文情结”谋杀了学术研究。文章说,概括起来就是“做研究=写论文”、“论文多=水平高”、“论文发表期刊档次高=水平更高”、“论文多、档次高=杰出学者、院士”、“论文多、档次高=办学业绩”。根据以上等式,几乎所有高校,都将论文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而且,在高校、科研机构之外,还有更多的机构、部门,加入用论文来评价“学术能力”、办学水平的行列,包括中小学,以至幼儿园——写高水平理论文章与当好幼儿教师,有何关系呢?

官场化的学术体制,也是导致种种学术不端的另一根源。荆楚网认为,中国高校是行政化管理,“学术”要“运作”,“教授”要臣服于“处长”,控制行政权力的人同时掌握着学术资源,处长可以当“博导”。

人民网严厉地指出,“窃钩者虽诛,沐猴而冠者却大有人在,某些官员头上的硕士博士帽、硕导博导帽,更值得审视与调查。认识到这一点,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社会上存在同情抄袭者的言论了。”

“学术大裁军”及其他

针对学术泡沫化,有人建议“学术大裁军”。《中国青年报》认为,一定时期,只能产生一定的学术成果。有可能在学术上创新的拔尖人才永远是少数。拔苗助长收不了庄稼。研究生扩招后,就业压力增加,人心浮动,学生忙于实习、面试,没心思做论文。有高校老师提出,论文写作要鼓励学生通过调查、实践去获取第一手材料,而非拾他人的牙慧。只有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论文才能真正变得有分量。

新华网援引专家的建议说,必须改善评价体系太过硬性与指标化的现状,形成一套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同时,应在大学中开设一门“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的课程,向学生普及抄袭论文的危害和正确的论文习作方法,指导学生重视论文写作。

中国江西网评论也认为,论文惟有以学术价值来评价,这种评价不以数量、期刊档次为基础,而应针对论文本身的学术贡献,而实行这样的评价,必须把评价权交给学者,而不是由行政领导用行政指标评判,即真正实行学术自治、学术管理。

文章指出,不管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学科专业,一刀切地要求所有研究生都必须撰写毕业论文,是不恰当的。根据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硕士研究生只是一种过渡学位,学制一般在一年到两年间,根本没有毕业论文要求,更无在求学期间撰写论文的要求,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通过课程研究性教学、平时的课程论文、报告进行保障。

东方网还提出,对学位论文采取公示的办法,在答辩之前全文上网,接受监督。可设立专业网站,进行开放式评议,以及时发现抄袭舞弊行为。另外,推广普及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用于对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一个民族需要创新精神,但是,如果“拿来主义”地敷衍潦草、歪门邪道制造“论文”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病毒,那么,最应具创新激情的年轻人将丧失认真做事的精神,创新,离我们将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