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7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培养、提高和检查大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实际上是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毕业论文非常重要,但无论是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还是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系列难题,具体表现为时间的紧迫性(时间紧)、如何选题目、如何出新意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希望给予面临这一系列难题的教师以及大学生某些启示。
1、时间的紧迫性
自从我国实行学位制以来,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即学士论文)的篇幅通常在七八千字左右,这项工作安排在本科阶段的最后一年即第四年。通常情况下,大学本科阶段的第四年几乎不再安排或很少安排其他课程,也就是说有大约一年的时间写一篇七八千字的毕业论文,一年有365天,这样平均每天写20左右个字,似乎根本谈不上什么时间紧的问题,其实不然,大学四年级是最忙碌、最令大学生焦虑的一年,在这大学阶段的最后一年里,大学生要实习、考研、找工作,样样都不轻松,再加上毕业论文的写作,更让大学生感到时间不够用,千头万绪,压力不同寻常,那么,如何面对时间紧这个难题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去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如果让学生每天都应对多项工作,他们自然会有无所适从、身心疲惫之感,但是如果在每一时间段集中应对某一问题,而把其他问题暂时搁置,这样就使压力无形之中消减了很多,实际上这也容易使每项工作得到相对完善的解决。比如说可以先应付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得好自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如果考得不好也应该立刻放下,更加全身心地从事论文写作中,因为只有毕业论文顺利完成,学生才能按时拿到毕业证,也为下一步找工作奠定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总之,不管面对怎样多的问题,让学生短时间内一下子全部解决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最佳策略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段,各个击破,毕业论文的写作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最佳的时间,优质高效地完成。
2、如何选题目
题目的选择是论文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怎样选题目?选择怎样的题目?选好的题目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都涉及到论文的成功与否。因此,很多学者都指出:选好题目,是论文成功的一半。那么选题从何而来?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学生自己提出切实可行的题目,另一种是指导教师帮助学生选定。在此笔者主要探讨第二种情况,即教师如何帮助学生选择论文题目。
当学生对论文题目的选择感到困惑、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指导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题目。笔者在此强调的是,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题目的时候,应注重学生的兴趣、能力,而不是教师自己的兴趣及研究。教师的专业研究有所偏重,或正在进行某一领域的研究,但在帮助学生选题的时候,最好不要从自己的兴趣及研究方向给学生定题目,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的题目,很可能颇有学术价值,也很可能具有相当的学科高度,但这样的题目未必适合写本科毕业论文的大学生,教师一定不要忽略学生的自身接受情况。比较明智的策略是同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交谈,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写作能力,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指导教师帮助把学生某些朦胧的、模糊的看法提炼升华为一个有学术价值的观点。毕竟,教师是学生写论文的帮手,学生是主体,最后学生还要进入论文答辩的环节,如果学生接受了自己力所不及的题目,不仅写作过程中苦不堪言,最后的论文答辩也让学生心中忐忑,很难完成一个成功的答辩。
实际上学生在论文题目选择上出现困惑的现象,也给教师一个侧面的提醒,就是要督促做好学年论文的写作,以及在大学一、二、三年级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各种类型的讲座、读书会以及作品研讨会等各项学术活动,寻找发现自己的兴趣,从而围绕着自己的兴趣多读一些资料书籍,这样的话,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在自己学年论文的基础上加以深入丰富或是略做适当调整,等到毕业论文选题时就会游刃有余,轻松应对。
3、如何出新意
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学术论文不仅要进行专门化的学术研究,而且还要报告自己独到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不同于一般的教科书,它不能重复已有的知识,它也不同于某些学术专著,因为学术专著主要用于专业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更多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常规性。学术论文则必须创造性地解决某一学术问题,如果没有创新性,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关于创新性,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在读某个文本过程中他所知的意义线索(Sinnlinie),必然被中断于一个开放的不确定性之中。他可能承认,而且他必须承认,未来的世代将以不同的方式理解他在文本中所曾读到的东西。”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勒内·韦勒克也认为:“我们在批评历代的作品时,根本不可能不以一个20世纪人的姿态出现:我们不可能忘却我们自己的语言会引起的各种联想和我们新近培植起来的态度和往昔给予我们的影响。我们不会变成荷马或乔叟(G·Chaucer)时代的读者,也不可能充当古代雅典的狄俄尼索斯剧院或伦敦环球剧院的观众。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观点去评判一件艺术品是一般文学批评家的特权,一般的文学批评家都要根据今天的文学风格或文学运动的要求,来重新评估过去的作品。”这样看来,创造性或创新性似乎是一种浑然天成、再自然不过的行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不创新都难,那么为什么本科毕业论文写出新意却让很多学生感到是个难题呢?
实际上,毕业论文中的新意具有相对性,而非绝对性。绝对的创新也就是绝对的原创性,即提出一个新问题,用一个新理论解决这个新问题,这种绝对的创新非但学术积累比较有限的本科阶段的大学生做不到,就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专家学者也感到十分困难,所以我们所说的毕业论文中的创新、新意是相对的,是一点点的,你只要做到了这一点点,你就有可能颠覆了以前的历史,开创了一段新历史,或者给原有的历史增添了新事物。关于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我们可以更具体、形象地说,前人研究不够的地方容易出新意,或者再退一步说,前人写的不多的方面你写了,让人感到有新意。下面我们以中文专业论文写作加以具体分析说明。我们知道,“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也是文本中最可靠的实体。”说中人物的性格及其命运也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所以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以人物论居多,并且往往论述的是小说中的主角,比如说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简·爱,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卡列尼娜等。当然选择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作为论文论述分析的对象无可厚非,但由于主要人物作为作品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最能吸引研究者的注意力,所以研究他们的论文及其专著也是汗牛充栋,相对来说作为本科阶段的大学生再去研究他们就难以写出新意。但对作品中的非主要人物或配角却普遍存在研究力度不足的现象。比如说《简·爱》中的罗切斯特的前妻伯莎·梅森,即关在阁楼里的疯女人,仅仅被看作是简-爱幸福道路上的障碍吗?或者像她的丈夫罗切斯特所言:“伯莎·梅森——一个与不名誉的母亲一个坯子里出来的女儿——硬拖着我经历了所有可憎、可耻的痛苦烦恼,经历了一个娶了放纵、淫荡的妻子的男人所必然经历的痛苦烦恼。”罗切斯特对自己前妻的评价客观公正吗?对自己的前妻作出如此评价的罗切斯特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样通过带着问题去细读《简·爱》,我们就会发现相对来说前人对不管是伯莎·梅森还是罗切斯特的研究都还存有一些空白,都还有待深入,如果我们的研究对象落实到这样作品中的非一号主角身上,相对来说就更容易写出新意,同样,《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卡列尼娜的丈夫卡列宁,仅仅就像教科书中所说的“卡列宁是个伪君子。他需要安娜,但不是出于爱,而是把安娜当做一种美丽的点缀品他用她的一生,连同她的生命作为代价,来维护他的体面,实际上也是维护封建的传统。他就是旧制度的化身”。照这种说法,卡列宁似乎是一无是处、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但《安娜·卡列尼娜》的最后,通过渥伦斯基的母亲老伯爵夫人之口,我们得知,卡列宁收养了安娜与渥伦斯基的小女儿,将伟大的父爱给予妻子与情人的骨肉,这需要何等的气度,这样的行为是“卡列宁是个伪君子”所能解释得了的吗?卡列宁形象的复杂性与多义性是不是值得进一步探究呢?以往我们的注意力总被作品中的第一主角所吸引,论文论述的内容也总是围着第一主角打转,如果我们把注意的焦点放在作品中的其他人物身上,是不是会发现前人研究得还不够细致深入,从而留给我们相当大的创新的空间呢?
4、结语
实际上,本科生在写作毕业论文和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远远多于笔者在本文中所分析论述的三大难题,笔者只所以挑出这三大难题加以分析论述,只是因为相对来说它们比较有代表性。事实告诉我们,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的完成,既需要写作者认真努力地付出,同样也需要指导教师耐心细致的辅导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又能使学生受到全面的科研和专业的基本训练,摈弃把毕业论文的写作当作是走过场,摆样子,如果这样的话,不仅是在浪费时间,更是在浪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