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试论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的改革


2014年06月26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一、毕业论文环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教学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系统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它对学生走向社会、顺利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毕业论文环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写作的衔接不够。从目前各专业的教学计划看,通常包括公共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必修和公共选修课等模块,或者是包括公共必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跨专业选修和社会实践课等模块。这样的课程结构设计,全面反映了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艺术、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各科理论知识与能力的学习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毕业论文写作环节相联系。但是,在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中,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与考核环节上却表现出了各自为政的倾向。教学过程怎样成为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既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也没有在教学思想中较为明确地体现出来。

近年来,国家、省、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科技创新活动,促进了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但是,这些活动往往显示出孤立性、阶段性、应对性等特征,没有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也没有与毕业论文环节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成效并不显著,也没有形成应有的科研创作氛围。

第二,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注重知识传授,对论文写作训练要求不够。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与课程体系,教师往往以课程体系去组织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性问题及发展的难点、突破点,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组织教学中,普遍对阶段性论文或学业性论文要求不够,使学生失去了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和对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有余,写作能力培养不足,以至于学生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时,感到难以把握,不知如何下手。学生结合课程学习进行小论文写作,如果在低年级阶段不做过多要求还能理解的话,在高年级阶段仍是这样,就是不科学的了,它意味着学生失去了毕业论文写作前重要的“热身赛”。

第三,师生在论文指导与写作阶段交流不足。毕业论文同其他学术论文的不同之处在于,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科研论文。论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又不是由教师代其写作,也不是教师自己思想的反映,而是由指导教师把握方向,学生独立地限期完成的学业,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虽然学生和指导教师在论文写作前进行了双向选择,但往往是论文写作阶段的一次性选择,学生在什么方向上有专长、论文方向选择是否正确等,师生间缺乏一个较长时间的了解和磨合。

第四,学生不知写什么与写不出来的问题。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前的几年学习中,由于缺乏应有的训练,在进入论文写作阶段时,学生普遍感到要写的题目太多,什么都可以写,什么都能够写,但具体到要写什么时,又感到为难,不知该写些什么。在题目确定后,对于怎样收集资料、怎样整理资料、怎样下笔更是感到困难。总感到自己要说的话,要写的字,别人都写了、说了,结果又产生了畏难情绪。论文写出来了,什么是自己的思想说不上来,什么地方创新了,怎样创新了,也感到茫然。因此,常常得到没有创新的评价,从而达不到毕业论文写作预期的目标。

最后,毕业论文写作上心理准备不足。一方面,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变革,找工作、考研与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着矛盾与不协调。找工作、考研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使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资料查询、资料整理、思考和写作时间不足。能否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能否考取研究生,往往与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没有必然联系,或关系甚小,客观上助长了找工作、考研的“硬”,论文写作质量高低的“软”。另一方面,个别教师在心理上觉得学生就要毕业了,不要难为学生了,无形中对毕业论文把关不严。个别教师甚至还认为,现在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创新都很难,本科生能写出什么有新意的论文来,更造成了论文写作流于形式,其结果是毕业论文写作整体水平下滑。

二、加强毕业论文环节教学改革的深层次思考

加强毕业论文环节教学是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高等教育是在近代社会中产生的,并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而迅猛发展起来的。当我们进入新的世纪,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背景成为教育改革的契机,要求我们对过去教育取得的成就重新进行审视,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教育精华的基础上,扬弃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这首先就对现有的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变革要求,就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协调配合,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过程,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水准,更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改革中绝不能忽视这一环节。

加强毕业论文环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有意识地培养、发展人在后天形成的某些稳定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现代教育告诉我们,教育是一种人类有目的、有组织的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塑造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不仅是把文化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更重要的是让受教育者融会贯通,熟练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样,传统的应试教育就难以适应了。毕业论文环节教学也恰恰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正是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受教育者综合运用知识的技能得到提高。如果说毕业论文环节教学在应试教育模式中不会引起足够重视的话,那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则要大力提升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了。

加强毕业论文环节教学符合教育认知规律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要的是掌握和了解理论的基本思想、内在联系和思维方法,在此基础上把握理论发展的走向与趋势,并且进一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促进和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前者体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中,后者体现在我们的积极思维和知识转化中。后者如何培养,不仅体现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体现在知识的运用中。在大学教育阶段,毕业论文环节教学正是这样的尝试和实践,只有学生具备了这一能力,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预期目标。

加强毕业论文环节教学是提高学科知识教育的要求。每一学科都是对自然、社会某一方面研究的理论结晶,都有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内在发展逻辑。这种理论内在的发展逻辑告诉我们,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学科的创立和完善,不是靠少数精英的努力,而是需要千千万万人孜孜不倦的探求,接受高等教育的学子们则应承担起这一重任,真正使学科知识得以发展与传递。这一使命的履行不仅要在学科知识掌握中进行,更要在知识创新中体现。知识创新不仅表现在实践中,而且表现在创新的理论性成果方面。

加强毕业论文环节教学是就业模式变革的要求。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由人事部门计划分配到由用人单位与受聘者在市场上的双向选择,对毕业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而且对其知识运用能力、理论动态把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问题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四年大学生活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而且也体现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

三、毕业论文环节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鉴于目前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环节存在的问题和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加强毕业论文环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在指导思想上,树立毕业论文环节教学的全新观念。毕业论文环节教学是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受教育期间的全程性的论文写作,毕业论文不是在全部文化课学习和社会实践完结后,离开大学校园前最后几周的教学活动,而是大学生一走进大学校门就要树立的思想观念。要求全体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树立新的观念,将毕业论文教学纳入教学系统管理中,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的全程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各专业、各学科、各科目的特点增加方法论教育。每一学科、每一门课程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有其内在联系的内容和独立的体系。课程内部的这种联系都是以方法论为基础和纽带的,方法论既反映了学科的特点即个性的一面,同时又反映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即共性的一面,从中可探索人类一般的思维规律。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除向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外,还应将贯穿于整个学科体系之中的方法论提炼出来,进行方法论教育,将方法论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训练培养也体现了“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的思想。让学生充分领略方法论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用的同时,引导他们逐步将其用于自己的实践之中。彻底改变一些教师只注意本学科知识点的焊接,不重视方法论教育的现状。彻底改变方法论教学是哲学和思维科学工作者的事情,而放弃教师自己应有的责任的状况。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前沿性理论动态的介绍与评论。各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都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学科发展完善中,会有许多新的理论增长点和新的学科形成。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用相当一部分时间加强对理论发展动向和学术争鸣的介绍与评论。这不仅为学生了解理论前沿提供了便利,而且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为论文写作奠定了基础。

这是对教师知识更新的考验,也是督促教师自身能力提高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另外,对校园内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应有专门的学术团体或专人加以引导,并配合学术讲座让学生搞一些习作,使学术讲座进一步深入。

在教学主体上,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思想上,使学生根本改变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一个人一生都有用的观念,强调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评价一个人的学习水平和能力高低,不在于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在于学习能力的强弱。阶段性学习体会、阶段性论文、毕业论文的层次递进,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反映。当学生确立了主体地位、完成了角色转变、明确了怎样学、应该学什么,就达到了毕业论文环节教学能力培养的目的了。

在教学安排上,变一次性论文为四年性论文写作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应的考试模式,导致学生一学期或一年的课程学习,就是为了通过考试。对教学环节中如何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理论发展动态去查阅资料,去谈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去进行必要的写作与讨论都忽视了,导致学生没有能够得到应有的思维与写作训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考试模式,将写作能力、创新能力融入到学业水平、学业能力考核中,而不只是简单地识记和述诵。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可要求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总结的写作,在高年级阶段,进行阶段性学术动态整理和学术论文的写作,最后,才是反映四年学习水平的综合测试毕业论文。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的练笔过程,就没有最后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的完成。没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就没有写作能力和写作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实践环节上,加强社会实践考察,增强对社会的感性认识。近年来,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普遍感到方向不明,除对理论发展前沿动态把握不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社会问题缺乏透彻地了解,论文写作内容空泛。除了先天不足因素外,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实践考察不深入、不具体。因此,要加强社会实践的应对性教育,真正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社会实践考察的目的,在提升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和把握社会能力的同时,提升调查报告或论文写作的水准,为毕业论文写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加强学术研究和论文指导上,实行本科生阶段的导师制。目前,高等学校普遍是在学生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时,才进行师生的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因时间仓促,师生相互了解不够,给论文写作和指导带来诸多不便,指导效果不明显。同时,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缺乏教师的引导,仅靠任课教师无法给学生的阶段性论文写作提供必要的指导,使阶段性论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本科生学习中实行导师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导师制形式多样,既可依阶段性学习重点安排有专长的教师担任导师,也可按研究方向确定指导教师,还可就热点问题、学生社团活动安排指导教师。师生经过长时间磨合,教师了解了学生,学生也了解了教师,不仅为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导师确定创造了条件,而且保证了阶段性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质量。导师遴选制度的严格与完善是保证导师质量的关键,因此,加强导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优秀教师投身于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

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实现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在责、权、利三方面明确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必要时,学校可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一定的倾斜政策。同时,要加强和完善毕业论文送审、答辩以及复查评审等环节的制度建设,实行毕业论文教学的程序化管理,在实施中要防止走过场、送人情现象的发生。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对大学毕业论文教学的监督抽查制度,以保证高校的全部行动真正落实在教学各个环节之中,保证大学生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环节教学不是毕其功于一役之事,而是应落实和贯彻在整个大学教育期间,应彻底改变平时教学中的只学不练、仅靠短短几星期突击的被动局面。只有将毕业论文写作不只是看作教学的一个环节,而是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前,在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上全面提高的必要手段,我们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高等教育才能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