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2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一、选题的涵义
论文选题是确定研究方向、范围和对象的过程,但是不少硕士生仅仅将论文的选题视为确定论文题目的过程。论文选题与确定论文题目确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的差别甚大,不可混为一谈。一般而言,论文题目是在论文选题确定以后,用文字符号对“论文主题”即论文的中心论点给予概括,亦即所谓“点题”。它要求遣词用字确切、科学、规范,并具有简单明了、易于检索和新颖醒目等特点。好的论文题目能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方向、范围和深度。论文选题却远比确定论文题目复杂得多。论文题目只是论文主题之简当的外化形式,而论文选题则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个步骤,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提。在通常情况下,论文选题选定之后就不再更改,而论文题目则在研究工作结束以后还可以反复斟酌,不断修改和完善。
论文选题首先要确定研究的问题。学位论文要选定的是研究问题,而不是一个研究领域。选题时要注意将研究领域、研究方向跟研究问题区分开来。不少硕士生找不到问题,往往是因为把这三个问题混起来了。研究领域是比较大的研究范围,例如“公民心理健康研究”就是一个研究领域。研究领域实际上是一个大的问题,它会涉及许多方向。研究方向相当于大问题里的小问题。例如,“公民心理压力研究”就是属于公民心理健康研究这个问题领域的一个方向,而每个方向又会有许多具体的问题。例如,“公民心理压力特征及其应对策略研究”,就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在选题的时候,必须深入到具体的研究问题层面,不能停留在研究领域或者研究方向。否则选题就会有问题,就可能出现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针对性。当然找到这样小的问题是不容易的,必须大量阅读已有的研究文献,看这个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已经有哪些问题研究了,哪些具体的问题还没有涉及到。然后,选择一个较小的具体问题就可以作为论文的选题了。
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很多,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值得硕士生去研究。值得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问题应该是科学的问题,而将非科研领域的问题排除在外。科研领域的问题又有真实问题和虚假问题之分,硕士生在选题的过程中,有必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背景知识,认真分析研究问题的真实性。像制造永动机之类的虚假问题,虽然有很大的诱惑力,但研究却注定是要失败的。同时,即使是真实问题,也还需要考虑它们可进一步区分为能解待解问题、知识性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问题。知识性问题尽管属于科研领域的真实问题,但由于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已经得到解决,如果再把它作为课题,势必重复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工作。为了避免这类无效劳动,在选题前要尽可能多地进行文献检索与查新,了解研究前沿动态,避免重复研究。同样,无法解决的问题虽然也属于真实问题,但在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下解答不了,超出了硕士生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尽管有研究的吸引力,也不应该作为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例如中世纪提出的“如何将贱金属炼制成贵金属”的问题,便属于此类。炼金术士们在当时条件下无论如何也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科研领域的真实问题中,能解和待解的问题才是贝尔纳所说的“实质性”的科学问题,才是爱因斯坦所讲的“标志着科学进步”的科学问题,才可纳入选题域。有的硕士导师也将学生选题视为确定论文题目。他们预先拟定若干个题目,分配给学生选择。这样做,也有可能完成较好的甚至优秀的学位论文。但学生并没有学会如何选题,缺乏选题的能力,其学术研究能力不完整。这样培养的学生,不掌握选题和题目设计的方法,最多只能参与别人的课题组,承担部分研究任务,而不会自己设计课题,很难在以后担任课题组负责人。
二、选题的来源
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是硕士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题主要有三个来源。
(一)他人的研究和建议
当硕士生不知道研究什么主题时,可以参阅相关的学术著作和他人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看别人在做什么研究,已经有了什么进展,是否还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就要求硕士生大量地阅读参考文献。有些硕士生在论文选题之前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与阅读,仅凭手头的几篇论文或书籍,或者仅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匆匆选题,这就容易重复他人研究。选题查新的好处在于可以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后续的学位论文工作提供线索,准备条件,了解到本研究方向哪些是已经研究出的成果,已取得了哪些进展、还存在哪些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从而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之上有所创新。查阅参考文献的关键是查准和查全。查准要求有合理的检索策略,如关键词的选取及其逻辑关系的确认等。查全则要求对参考文献全面占有。当然,由于时间及经费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文献进行检索,由此便会产生一个查全的标准问题。具体来讲,就是要合理确定检索所需数据库和检索年限。研究生应熟练掌握图书馆的各种学位论文数据库,如PQDD国际博硕论文文摘、中国学位全文数据库、PQDD国际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会议文献数据库,如国际会议录索引(ISTP);期刊数据库,如CNKI镜像站点、EI检索、Elsevier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link电子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专题全文数据库等等。对检索年限,一般以最近5—10年为好,具体年限应视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对汉语言文字的研究、中国文学的研究、中国文献学的研究、中国史学的研究、中国哲学的研究等,仅仅检索近年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往往要检索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前的研究资料。18世纪《四库全书》,囊括了人类大半文籍。我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治国学者忽视了这一点,终不得入其门墙矣。因此,查阅参考文献是一个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严谨科学态度的过程,一定认真地查,仔细地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参考文献包括学术专著和论文。他人的专著包括经典名著和现当代著作。比如对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生来说,应该选择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罗素的《论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等作为重点阅读的文本。也应该阅读加德纳的《智力的结构》、加涅的《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等时下比较有影响的当代研究者的著作。此外,还需要重点阅读发表在专业杂志上的权威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往往代表了该领域的学术前沿。阅读此类论文,有助于硕士生拓展选题思路,比较容易获得选题的启发。另外,多听学者的学术讲座,也可启发我们有效选题。这就需要研究生在听学术讲座的过程中形成“倾听”与“提问”的习惯。倾听,意味着领会讲座者的主题和意义;提问,意味着听讲者从讲座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形成自己的选题或成为自己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观点。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自己导师的课题还是自选的问题。我们从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对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课题来源作过调查。表1是这三届学生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来源的统计。表1的结果显示,尽管省部级课题来源的硕士学位论文已经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是,自选课题还是占了百分之六十左右,显然偏高。而且从这几年的硕士学位论文来看,来自导师课题的选题,最后大多做出了优秀的学位论文。而且还表明,导师课题的级别越高,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也越高。2””》年,我们曾经抽查过十篇硕士学位论文,再由专家打分。结果排序第一、二、三名的三篇论文都是以国家或省部级课题为依托的,而排序较后的六篇论文都是自选课题。其中原因之一是导师获准的基金项目及各种课题,都经历过较严格的审查和选择,具有较高的学术或应用水准。硕士生从导师的课题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特点或能力的题目来做硕士学位论文,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途径。这样的选题往往有较高的起点,容易做出较高学术水平的学位论文。所以,为了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不妨把导师课题作为硕士生选题来源之一。但是,由此影响了硕士生选题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有补救措施,特别文科学生。
(二)他人或自己的实践
纯理论研究者可能较少考虑现实问题,但对于文科硕士学位论文来说,在选择研究的主题时应该首先考虑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通过研究得到解决或缓解,那么就可以考虑将这些现实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的主题。这里的实践,可以是硕士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他人的实践活动,而且后者往往是主要的。比如教育学专业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可以考虑来自三个实践领域。一是课程改革的实践。1949年以来,我国经历过几次大的课程改革。每一次课程改革的实践都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为学位论文提供了重要的选题来源。二是教学的实践。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涉及面最广、教师参与程度最深的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既产生大量的经验,又发现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三是教育管理的实践。学校领导的管理实践、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实践和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实践,都是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
有时,自己的实践也不妨作为选题时的参考。比如我们每个人从小学就学习汉语语法,一直学到中学、大学,而这对我们语文能力的提高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对于语法书里讲的那些语法规范,学者哀叹“不能就范的规范!”作家更是要“扭断语法的脖子!”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我们汉语学专业的硕士生不妨根据自己的语法学习与实践,体会有关社会呼声,选出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三)历史上或现实中的争议问题
简言之,这个问题也属他人的研究。但由于它有特殊的意义,不便泛泛,所以特别抽出,简单一叙。人们常说,社会科学是软科学。由于受认识或研究条件的局限,社会科学领域中大多数课题都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争议。一些争议准确地反映了学术前沿的现状。如语言规范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其可行性有多大,怎样看待目前在这一问题上正反两个方面的意见,世界各国从事语言规范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有哪些,等等。争议的问题多具尖端性,硕士生侧身其中接受锻炼,利于成才,所以应当知难而进,勇选这类课题,并乐在其中。这和选择那些被人冷落的高难度课题不一样。前者虽难,但由于可以亲身感受到热烈的学术氛围,受到各种各样的启发,因而形难实易,这与时代造就英雄是一个道理;后者则不然。
历史常常有惊人的“重复”现象。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很可能在历史中已经出现过。比如中国文化中的孝道,过去一个阶段不讲,现在又讲,但现在讲的孝道与历史上的孝道不尽相同,这“同”和“不同”都很值得研究。另外,当代学者研究的课题很可能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如果我们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就可能找到自己的研究课题。总之,凡是有争议的地方,都隐含了相关的道理和值得研究的主题。只要我们从大量的社会事件中发现、领会其中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纷争,就有可能找到值得研究的课题。
三、选题的标准
硕士学位论文无论根据什么来源选题,都应该独立地去判断选题的学术性、前瞻性、价值性和可行性。
(一)学术性
硕士生首先应该判断自己的选题是否具有学术性。如果没有学术性,即纯粹技术性的、实用性的课题,不适于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例如法律中的“执行难”问题,虽说是重大的问题,但不是学术问题,就不适于选作学位论文的课题。即使勉强选了,空对空地研究一番,由于缺乏实践的机会,得不到实践的检验,也只是做了无用功。有的属于政策性问题,也不适于作学位论文选题,一切不在其位而强谋其政的做法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具有学术性的选题主要包括五种类型。一是补白性选题。前人没有研究,至少是国内没有作过研究,属于填补研究的空白。二是开拓性选题。前人虽然有所研究,但成果很少,仅有几篇一般性文章,或者仅研究其个别部分,本研究将范围拓宽、程度加深。三是提出问题性选题。此类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的学术性体现在率先提出问题。四是超越性选题。前人已经作过很多研究,可能已经形成通说,但本研究结果有可能超过前人研究。五是总结性选题。此类课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国家都有过很多研究成果,本研究在前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作系统、全面、深入的带总结性的研究。
(二)前瞻性
硕士生学位论文也应该有前瞻性。一个课题虽然有学术性,但如果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地位,或者在现代社会中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可是,有的课题在当时可能没有什么实践性,但却有前瞻性。例如2”世纪8”年代初期,研究破产法,研究期货、证券制度,往往会被人指责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这样的问题能否选题,就要预见社会的发展。我国第一篇以证券交易法律制度研究为题的学位论文在选题时,我国还没有证券交易所;第一篇研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学位论文在选题时,北京还没有几座公寓式大厦,住宅商品化政策还没有出台。但这样的选题无疑具有很好的前瞻性。
(三)价值性
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将科研成果服务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价值性原则是科研选题重要原则。没有价值的选题即使出了“成果”也是没有意义的。什么样的选题才是有价值的呢?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新”字上,即发现新问题、提供新材料、阐述新观点。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中就曾经说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如果论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了研究中的新问题,那么论文是有价值的。如果论文是实证式的,介绍了一个以前未曾研究过的或者研究不充分的问题,那么论文提供了新材料,也是有价值的。至于如何判断论文是不是做到了“三新”,有效的办法当然是借助学术期刊网和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以及网上的外文数据库。
从“三新”的要求来看,根本的问题自然是论文选题的社会价值。具体来说,选题的价值性取决于是否有利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否符合人类认识和事物发展基本规律;是否符合验证、修正、创新、发展科技理论的需要。如果我们的论文能够为社会提供新材料、发现新问题、阐述新观点,肯定能够符合这三条要求,其社会价值当然是无庸置疑的。
“三新”无疑需要通过内容来体现。但是论文的内容是由论文的选题决定的。选题决定之后,应该由一个颇具新意的题目来准确地表达选题。论文题目首先要明示作者所研究的对象,使读者一望而知其研究的主题。其次,要体现研究的最佳角度,将自己的研究限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选择一个最好的切入点。最后,还要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相反,如果题目一般化,就不可能给读者以好的第一印象。比如有一篇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商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不但显得题目过大,而且缺乏新意。如果改为“国际贸易惯例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国际贸易中银行担保法律问题研究”、“违约损害赔偿研究”等题目,不但显得大小适宜,而且颇具新颖性。
(四)可行性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在符合上述三条标准之后,还需要考虑该选题的可行性。所谓可行,主要指对于硕士生,选题是否适合。首先,硕士生对于所选课题应是力所能及和深有体会的。好高骛远、贪大求全,是学术研究之大忌。选题时必须要考虑对于所选择的课题,有没有足够的认识,有没有相应的研究能力。其次,硕士生应具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研究资料和设备是否都能解决,研究时间是否充分,研究能否按既定方案顺利地开展等等,这些都是选题时应当考虑的问题。硕士生选择研究课题,要注意实际需要。但实际需要的问题并不是谁都能够研究的,还要看是否具备足够的条件。最后,硕士生应选难易适中的课题。从科学实践和科学理论建设的需要来看,科研应该攻克难题,但难度大的课题对研究者主观和客观条件的要求高,往往需要花更长时间,更多精力,而且久攻不克,失去信心,导致半途而废。对初涉科研的硕士生来说,宜在自己所学领域里选难度适中的课题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