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2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以为论文撰写是“象牙塔里的贵族”,满怀敬畏,同时也以为今生与它无缘。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渐渐明白论文是对教学的总结与探索,可以是深刻的哲学思考,也可以是质朴的课堂叙事。于是每当在教学中有所思,有所悟的时候,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冲动;可是拿起笔时又发现这些“草根”的思考与感悟离严格意义上的论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第一,草根化的深度———只看到现象,抓不到本质。作为一线的教师,常常只看到现象,对现象缺乏深度把握。鲜活的课堂是论文素材的源头活水,工作实践告诉我,教学中有一些现象值得研究,比如在学生还没有掌握新知识之前过早进行变式训练效果适得其反;有时学生做错一个不算难的题目时,不需要指导,只要让他把问题再读一遍,他往往能独立改正;有一些学生上课时十分投入,发言也积极,可是做作业时却会出现较多的错误,还有一些学生课上默默无闻,对一些问题却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等等。认识和揭示发生这些现象的本质原因,应当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益处。然而,当真动起笔来时,又真有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难以认清其本质。
第二,草根化的高度———从经验到理论,难以跨越。当我的教学遇到困难时,总会尝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思路,几年下来,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但始终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不能上升到有关的理论高度。比如我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发现学生计算速度不够快,原因是有进位的乘加口算不熟练。所以我在课前的基本训练时间就让学生重点练习有进位的乘加口算,效果很好。再如新课标教材里不把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单独作为一个章节来教学,相似的类型缺乏对比。我在教学了第六册的连除问题后,把几种连除问题和连乘问题罗列在一起进行对比练习,并重点指导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通过比较练习和说算式的算理,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些从切身实践中感悟到的经验,不过是最最草根的想法和做法,有没有写成论文的价值?我常常为之困惑。
第三,草根化的宽度———在耕耘过的土地上耕耘,如何创新。当我确定一个题材,想写一写的时候,却总是遗憾地发现:我遇到的问题,别人早就思考过了;我想到的点子,别人早就写成文章了,既然已经有前人写过了,我的思考还有必要吗?例如我在进行学校的课题“课堂教学中认知不和谐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时,曾着意关注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方式,写了《课堂中教师提问方式不和谐现象例谈》一文。可是,写完以后却发现杂志上写“提问方式”的论文已经屡见不鲜了,这样的题材难以创新,还有写的必要吗?
第四,草根化的语言———苍白单调,缺乏表达力量。有时候,发现了有价值的题材,思考也有了一定深度,自感值得一写了,可是下笔之后,却觉得语言不够鲜活灵动,甚至辞不达意。我曾两次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教学思路:第一次,我组织学生通过3次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操作,探索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的操作活动丰富,但是思考空间狭隘。第二次,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摆的过程,替代学生的两次操作,使学生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内所含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两次教学体现了我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的不同理解,自以为有研究价值,可在写的过程中却发现表述不清两次教学的本质差异,更不要说引人入胜了。
能把自己的思考写成文字固然是一件快乐的事,然而想写出一篇有质量的经验论文,在我看来依然是一件困难的事,多么希望得到能者的指导和帮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