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2014年05月14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1、建议提出的背景及初衷

1.1 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学位论文抄袭现象亦有愈演愈烈之势,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以至于有学者呼吁“与其滥竽充数,东拼西凑,不如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导致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引起了教育界的热议。总的来说,在现阶段我国的本科教育中,毕业论文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取消,而是应竭尽全力的改进和加强该工作。

2012 年7 月16 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暂行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于7 月16 日至8 月16 日期间接受社会意见。《办法》针对学位申请者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所提交的学位论文作出了明确规定:1) 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他人代写、或者抄袭、剽窃等作假情形的,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已经获得学位的,依法撤销其学位。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者撤销学位的,从处理决定之日起3 年内,各学位授予单位不得再接受其学位申请。

2) 指导教师未尽到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论文指导和审查把关等职责,其负责指导的学生学位论文存在购买、他人代写或者抄袭、剽窃等作假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视情节轻重,可暂停其招生、取消指导教师资格,并可给予处分直至解除聘任合同等处理。

3) 学位授予单位应当将学位论文审查情况纳入对学院(系)等学生培养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其培养的学生学位论文出现购买、他人代写或者抄袭、剽窃等作假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应当对学院(系)等学生培养部门负有直接责任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4) 学位授予单位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其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出现多起或者连续出现购买、他人代写或者抄袭、剽窃等作假情形的,由国务院或者省级学位委员会停止或者撤销其授予学位的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减其招生名额;并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学位授予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该《办法》针对学位论文造假所涉及的学位申请人、其导师、学位授予单位及其负责人等近乎所有的相关方都制定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惩罚制度,可谓是教育部对学位论文造假现象的重拳打击,亦充分说明目前学位论文造假现象已相当严重,已到了必须立下猛药的地步。

1.2 提出本建议的初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规模上看,1977 年恢复高考当年录取27 万,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10 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达2358 所,仅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已达661余万,在读学生规模达到3317 余万人,其中研究生153 余万,普通本专科生2231 余万,成人本专科生536万余人,在职研究生42 万余人,网络本专科生453万余人,规模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继2002年突破15%进入大众化阶段后,2008 年达到23.3%;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占据世界的份额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46 提高至目前的1/7,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从质量上看,伴随着投资巨大的“211”、“985”工程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一流的距离正在拉近。

必须肯定的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超常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入学机会,使得高等教育惠及普通人群,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体现了教育机会公平。

但是,招生规模、高校校园建设、高效师资队伍建设的高速超常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生源质量下降、毕业生质量下降、师资水平下降、特别是教师道德水平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为严重的是,学位论文造假现象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以及网络日益发达、信息获取易如反掌的情况下迅速蔓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毋庸置疑,目前学位论文造假日益严重的客观情况与我国高校规模近10 余年来的超常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却并不是必然的结果,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总量相比依旧很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还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学位论文造假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整个国家或者部分学校的培养、管理体制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暂时与教学实践脱节所致。所以,我们要在肯定我国高等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基础上,正视学位论文造假之风蔓延这一不良现象,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影响,冷静的审视目前的教育体制的缺点和不足,着眼于细节,调查研究解决之道,扎扎实实的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绝不应该放任自流,无所作为。

2、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作者从教20 余年,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以及其中的本科学位论文造假现象有着一些粗浅的认识;作者还先后在某重点985 高校和某普通二本院校任教,亲身经历了两所学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对比了其中的异同,同时对其他一些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情况也有所了解。归纳起来,以作者所任教的工业工程专业的情况来看,作者认为在大多数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2.1 问题之一:论文选题方式不合理

1) 问题:目前在很多普通高校中,选题模式基本上是教师框定范围、学生自主选题;

2) 原因:

a) 一方面,多数普通高校教师的科研资源匮乏(包括纵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企业实习基地等),导师无法指定论文题目和内容,更无法提供校内的科研环境或校外的工程实践环境;

b) 另一方面,毕设的师生比例太高,很多普通高校已达到1:8,甚至超过1:10,这样的比例利用导师的科研资源安排毕业论文确有难度。

3) 直接后果:

a) 学生自己选题的毕业论文,其毕设任务、内容及相关数据造假、抄袭现象相当严重,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人生态度;

b) 毕业设计的任务量、任务难度达不到相关要求,甚至大大低于应有水平;

c) 学生在此过程中经受的锻炼难以达到本科教育的目标,非常可能导致他们在工作和就业中输在起跑线上,大大影响他们未来的成就。

2.2 问题之二:毕业实习冲击毕业论文工作时间

1) 问题:目前,在很多高校中,名义上大四之初学生就进入毕业论文工作,但实际上学生用于毕业论文工作的时间非常之少,而且被挤压成碎片;

2) 原因:名义上大四整个一年都是毕业论文工作时间,但实际上第7 学期还有很多课程(不亚于前6 个学期),加之考研、找工作的冲击,花在毕业论文工作上的时间与精力可想而知;而第8 学期,名义上是论文最主要的完成阶段,但目前在很多地方所谓4 年本科实为3.5 年,整个第8 学期学生均在企业实习或已上班就业,基本不在学校,也基本没有花精力在论文上——当然这与目前毕业生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很大有关。但客观后果却是严重的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3) 直接后果:如果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确如上所述,则对毕业设计的冲击很大,学生无法保证足够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能经受应有的锻炼,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导师、甚至学校对此均束手无策。

2.3 问题之三:导师回避制度问题

1) 问题:目前,很多学校在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实行导师回避制度,即导师不参加所指导的毕设学生的开题/中期/正式答辩,这种作法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利后果。

2) 原因:据说是为了避免教师之间产生矛盾,保证答辩教师在学生的导师回避的情况下能够畅所欲言;

3) 直接后果:

a) 学生与答辩老师之间的沟通非常容易出现误解,导师也无法及时得到或者根本得不到相关信息,无助于误解的消除;

b) 更恶劣的是,由于指导教师各种答辩时不在场,少数学生在答辩老师和指导老师之间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c) 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答辩时,学生有可能讲不清楚论文的某些关键情况,容易导致评审老师的误会,如果指导导师在场则可以主动的或应要求进行简明的补充说明,则可以轻易的消除误会,保持顺畅的沟通;

d) 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可能不能准确的理解答辩老师所提出的意见;向导师转述时很可能会产生偏差,最终,答辩意见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被(指导教师、毕设学生)接收、理解、执行;

e) 更重要的是,毕设成绩不仅取决于毕设本身,还取决于毕设学生对待毕设态度、工作投入、题目难易程度、得到的支持条件等很多因素;这些情况只有导师最了解,所以学生毕设工作的评判、毕设成绩的判定,应充分尊重导师的意见;答辩时实行导师回避制度实在是自找麻烦、自添障碍。

2.4 问题之四:过程控制不力问题

1) 问题: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过程控制混乱,例如:

a) 指导意见多为后期填写,流于形式;

b) 导师意见没有在评阅之前出具;

c) 论文评阅及相关意见没有在答辩前完成;

d) 关于论文题目拟定/审核/变更、论文整改/重新答辩/答辩不及格延期毕业的规定不够明确。

2) 原因:

a) 对于毕业论文工作的控制节点、控制流程的理解不到位;

b) 缺少对于整个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规定以及处理方法;

c) 专业负责人能力不足或未能尽职。

3) 直接后果:容易导致过程失控、结果不理想

2.5 问题之五:专业负责人的能力与尽职至关重要

为了适应招生规模、校园规模的迅速扩充,各高校不仅大量扩充师资队伍,新专业的申报和成立也呈现井喷之势,这就带来了带来一个重要问题——是否有称职的专业负责人,如果专业负责人业务水平、敬业精神不足,将导致毕业论文工作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

1) 流程设计、执行、控制失当;

2) 答辩记录等重要信息缺失;

3) 情况汇总/沟通不充分不及时

2.6 问题之六:论文格式问题

1) 问题:学生毕业论文在格式方面存在大量问题。一般的如字体、字号、行距、缩进等,随心所欲;复杂一点的如各级编号、文献索引、公式及编号及其引用、图表格式及图题图号及表题表号及其引用等,毫无章法。

2) 原因:关于论文格式的要求不细、没有作专门的讲座、更没有统一的自动化模板;

3) 直接后果:

a) 影响论文评阅、答辩工作对论文本身内容的关注,喧宾夺主;

b) 很容易给人(特别是校内外评审专家们)造成论文质量不佳、培养效果不好的直观印象。

3、毕业论文工作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如果确实存在,建议:

1) 由学校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操作性强的具体执行办法;

2) 由学校选定示范单位,组织校内的学习交流;

3) 对于某些具体的问题,由学校立项,设立相关的教研教改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以便更加深入、广泛的研究相应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及后果,以便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教研教改工作,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水平。

要特别指出的是,改革建议的想法和做法可能会与现行的某些管理制度甚至外部环境冲突,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如何适应或者逐步改变政策及环境,需要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索和尝试。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如下两点具体建议。其一是进行改革试点,探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新模式;其二是开发、推广自动化的论文模板,以求较好的解决论文格式问题。

3.1 本科毕业设计改革试点建议

改革试点的目标是清本正源——通过包括选题、指导、时间安排、流程控制、答辩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改革,使毕业设计工作回到踏踏实实、真抓实干的轨道上来,去除浮躁,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工作阶段,提供给他们一个真实的、有工程价值的毕业设计课题,给予他们认真细致的指导,使之能够在毕业设计的课题中,努力的学习和工作,真正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融合,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必要的、有效的、有价值的准备[。

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改变现有毕业设计的形式、流程、要求等,但关键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认同改革理念、愿意为之进行尝试的师生进行改革试点。

1) 组建新型的毕业设计指导小组:成立以教师科研方向相近、对于本科生培养理念相通等因素,自愿(非行政指令安排)结成专业内或相近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小组内的指导老师不仅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而且全程参加其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2) 主要的管理办法包括:

a) 毕业设计工作开始之前,由该毕设指导小组面向毕业生举办讲座,宣讲相应理念、方法、规定等,招纳、吸收参加毕业设计试点的学生;特别要强调双向选择,特别是由指导小组的老师经过个别谈话,挑选踏实肯干、有强烈愿望、能够超常付出的学生;

b) 选题:由导师主导选题,最好结合老师的横纵向科研项目,提供实际的科研题目、内容、环境条件;

c) 毕设时间:学生3–4 月底结束毕业设计工作,之前不允许参加找工作、就业等。

d) 就业:学校/学院/指导小组要积极主动的联络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了解需求,积极推荐试点学生前去实习、试用。

3) 提前介入:结合学业导师、班导师等制度,在大三阶段就开始了解学生的能力、兴趣、意愿等,鼓励一半以上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当中。

4) 该建议最好先进行试点,不宜快速展开,取得预期的成效后再予以推广。

3.2 开展“本科学位论文模板研究与设计”的教研教改工作

1) 学校教务部门应该了解教育部、标杆学校以及同类院校关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格式的相关规定以及现状,完善毕业论文要求,形成清晰、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格式规范。

2) 同时,开发设计统一、规范、自动化的、简单易用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板,彻底消除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格式方面的各种问题,使教师、学生的主要精力都可以集中在毕业设计的工作内容上来。

4、结束语

上述的问题总结分析以及改革建议,仅来源于笔者在工业工程专业及质量工程专业的实际工作中的浅陋认识,由于学识、经验所限,考虑到地区差异、学校间的差异、专业差异等情况,可能文中所述的情况及其分析,并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所提的改革建议也可能已有相关的规定、制度,抑或某些问题受限于某些特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暂时还难以改变——这在我国并不少见。

总之,本科教育是高校之本,是高校的生命线,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关注我国本科教育工作及其改革,关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关注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改进意见,至少能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引起更多领导与老师的重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