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6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是我国高校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一般都要参与的实践活动。毕业设计(论文)的作用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学生可以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理论上加以探讨,从而完成从课本知识到实践,再从社会实践回到更高层次的理论认识的过程,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来实现传授知识的真正目的。
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毕业论文的写作一方面是考查学生本科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实践教学过程,当然也是培养其从事独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一直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引起足够重视。但近年来,各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状况却不容乐观,论文质量下滑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影响近几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很复杂:首先,近几年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本科生数量猛增,使得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其次,随着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考研人数增多,学生将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择业和考研之中,使得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不合理,真正放在论文上的时间很少,往往只是最后一个学期的后半个学期,约2个月时间,仓促成文,焉能写出高质量论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论文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应付了事、走走过场的态度,忽视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愿亲自动手开展实验,进而导致论文内容空洞。科研素质是理工科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科研素养从组成要素来看,主要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态度、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4个方面。科研意识是科研素养的基础,有了科研意识,端正了科研态度,丰富了科研知识,再加上动手能力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够真正地开展科研实践活动,进而帮助学生们将课堂知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本科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和训练的加强已刻不容缓。另外,理工科类学生的毕业论文一般属于科研类论文,有着其特定的规范写作过程。
1、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科研素养学习和训练的重要环节,科研素质培养的好坏影响着学生开展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决定着获得的实验结果、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最终决定着论文质量的优劣。因此先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是提高理工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从毕业论文写作与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角度考察,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1课堂教学中的科研能力培养。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施教是高校本科教学最主要的途径。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维空间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相关知识的阅读,并结合课程知识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关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学术问题,这对于培养其科研素质是大有好处的。
1.2课下制定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计划。在保证学生课程学习的前提下,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科研素质,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此本院积极开展了“学生科研导师制”,它使学生从大学二年级下学期便可以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领导的科研课题或专门根据学生情况设立的学生科研立项课题。学生在参与导师科研以后,可以较快地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水平、最新动向,获得比较高的起点。学生在参加有关的科研实践活动的同时,还要完成有关科研报告或小论文,培养科研写作能力。指导教师要切实安排学生的科研训练,除了动手能力锻炼之外,还可以指导学生申报学校学生科研创业项目,撰写结题报告让学生参加科研实践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基本科研能力。因为学生在平时参与导师科研项目过程中对课题已经进行了解,熟悉了相关知识和资料,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再开展科研实验,撰写毕业论文,就要顺利得多,取得的效果也好些。
“课程论文”训练也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一个环节,结合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来确定题目,让学生初步感受如何撰写专业论文,使学生提前接受论文写作训练,这对今后的论文写作也是很有裨益的。
1.3毕业论文开展中的科研实验研究训练。科研实验研究是理工科学生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环节,开展科研实验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指导教师要做到多引导,少帮办,在加强辅导和管理的同时,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实验设计和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防止学生过分依赖指导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学生碰到难题时,指导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不要作正面、直接的回答,而应善于启发,循循善诱,指导学生如何针对某一问题去进行调研走访或查阅参考资料,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刺激和督促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独立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导师在每个阶段都要对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强化师生交流研讨,要指导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一般每周要把毕业生定期召集到一起1—2次,建立导师与学生讨论的例会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做毕业论文的进展状况,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创新点,促进和帮助他们实现创新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进行科研活动时,有较强的责任感,故更容易做出成果来。实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或结果,指导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对这些异常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必要时要及时对实验方案或步骤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学生积极参加到科学研究中。上述工作能使学生体会到实践中的快乐,引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大大激励他们开展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到了实验中期以后,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和指导教师一起讨论,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创新意识也会不断得到加强。另外,为了便于管理,指导老师还要建立严格的约束制度,勤于督促,敢于批评,掌握好论文工作的进度,保证论文的质量。
2、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一般步骤
2.1查找资料。根据所选题目,进行资料收集,这一点十分重要,它约占据全部论文工作时间的四分之一。只有充分学习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才可以少走弯路,才有助于顺利开展自己的科研实验。这里提供几个查找论文相关资料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到图书馆查找,学校的图书馆往往是资料比较全的资料库,对于查找论文资料来说,不要只把范围限定在学校的常规图书上,更要注意到科技期刊(论文)阅览室中查找,而且还可以借出几本往届相关的论文作为写论文的参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查找,除了从学校数字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处查找中文资料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外文资料数据库查找与课题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外文阅读和翻译能力。因此外文资料的检索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还可以到各大搜索引擎上搜索网络上的共享资料。
2.2拟写提纲。在正式开展论文工作前,要拟写论文提纲。有了论文提纲就可以统筹论文全过程,随时疏通思路,修正论题,安排布局,改进不完善的地方。提纲的基本项目应当包括:题目,文章的宗旨、目的,说明做了什么工作;引言,论点展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概况。引言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提出问题,可以直接开门见山,也可以迂回曲折。引言很有讲究,它既是一种写作技巧,又是作者知识面和综合素质的体现。对本科生来说,一般力求文字简洁利索,不拖泥带水。?正文,是论文的主干与主体。它包括相关课题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研究开展步骤、实验数据收集等。结论,也就是论文的总结部分,一般要求干净有力,紧扣主题。它包括实验数据分析、提炼并获得实验结论。
2.3确定实验方案,制订合理的进度计划。在对已收集资料充分分析、吸收的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见解,确定自己的实验开展方案和步骤。
2.4独立开展实验,并收集实验结果。这一部分是全部论文工作的关键,它决定着后期论文写作时,内容是否真实可靠,是否有创新性。这一过程主要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是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学生最为辛苦,也最需要帮助,所以,在此期间,指导教师要充满耐心和责任心地指导学生开展实验。经过这一阶段,学生的收获会很大。
2.5组织材料,撰写初稿。初稿尽可能一气呵成,尽量把事先想好的内容全部写进去,篇幅长一些,有些重复也不要紧,可以留在修改中加工。文章应尽量详略得当,布局合理。对那些重要的实验及结论要写清楚,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楚。
2.6修稿,定稿。这一步主要是通过对初稿的精心加工,使文章臻于完美。修改一般包括:验证观点,检查观点是否准确;深化观点,对观点进行展开;修改材料(实验),使之成为与观点形成和谐的整体;修改结构,使布局更合理;最后再次斟酌词语文字,使语言准确无误。完成以上几方面修改后,就可以完稿了。
3、结束语
培养科研素质和规范论文写作过程是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必须首先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科学研究,怎样开展科研活动?只有让学生亲身参加科研活动才能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写作能力,才能最终保证毕业论文质量。规范论文写作过程可以使学生明确理工类毕业论文写作的一般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毕业论文写作。科研素质的培养和写作过程的规范不仅可以有效保证毕业论文质量,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独立开展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加深了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进而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