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18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研究生是未来高层次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和学术研究的传承与发展。然而近几年研究生队伍中“学术道德的失范”与“学术规范的失衡”现象却非常严重。文章在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几种典型的学术不端行为,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培养和教育的途径。
一、学术道德培养和学术规范教育的意义
(一)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内涵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学术,是一种以研究真理为目的的终生事业。学术道德是指从事学术性研究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创造性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誉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术道德是和学风、校风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方面,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关于学术规范的问题,最早是陈平原先生发表在1988年第38期《瞻望》杂志上的《关于“学术语法”》一文中提出来的。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而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表现为“三高”,即培养高层次人才,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实施高效率管理。这“三高”都离不开良好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风气。在“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关系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外化和升华,二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牵制的因果互为关系。
(二)学术道德培养和学术规范教育的意义
高校是知识传承、学术研究与文化创新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和教育现代学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研究生,是造就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最重要的基础性源流,是学校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也是将来不断充实学术队伍的中坚力量,健康的学术氛围、科学的学术规范体系、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能够塑造他们的美好气质和形象,培养他们的高贵理想和品格,激励他们的意志和志向。学术道德培养和学术规范教育,小而言之,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大而言之,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高校发展的荣辱成败,关系到整个学术界的声誉和尊严,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学术道德培养和学术规范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业,只要我们坚持德业双修,学行并重,诚信为人,严谨治学的教育目标,必然能有效创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培育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真正繁荣和发展。
二、学术道德失范和学术规范失衡的表现和成因
学术道德培养和学术规范教育,与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及学术研究的传承与发展都息息相关。然而学术道德失范、学术规范失衡也可称之为“学术不端”现象,目前在高校研究生学术研究活动中广泛存在,成为当前学术园地的一股污浊之风。
通过分析有关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和学术规范教育方面调研报告,笔者认为,研究生学术失范的表现还是不可轻视的,也是绝对不应该忽视的。第一,移花接木。不少研究生为完成学校规定发表的论文数量,拿来他人的文章掐头去尾、改头换面,东拼西凑成自己的文章,但却无视引文规范,不加注释,不注明参考文献,隐藏引用来源,心存侥幸打“擦边球”,将他人成果占为己有。第二,弄虚作假。有的研究生,尤其是以实验、调研数据作为论文基础的研究生为了获取学位,轻率地修改、伪造实验数据;有的研究生既在别人文章中署名,也让别人在自己的文章中署名,“搭便车”的现象在研究生中普遍存在;还有的请人代写文章或者代人写文章,这主要发生在在职研究生群体中。一稿两投也是研究生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他们认为“一稿多投”能提高效益,节省时间。
这些学术“失范”“不端”行为,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前一些研究生盲目追求数量,却无视创新的学术心理。
不可否认,“学术规范失衡”行为首先在于学术道德失衡。学术道德的退化和衰败才会导致“学术规范失衡”现象的产生。“学术规范失衡”正是在一些特定的学术制度环境下,学术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达到不正当目的而制造学术垃圾和学术泡沫的学术不端不道德行为。而这些丑陋行为又直接牵涉到与学术道德有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影响着学术道德的培养和恪守。也可以说这些问题的现实存在可能正是学术道德失守的诱因。
1.社会风气的不纯正。社会大环境对当代研究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不同文化的冲击造成了当代研究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传播到学校形成造假腐败之风,对名利的过度追逐导致学术规范的边缘化、淡漠化,导致传统的学术道德规范体系的道德约束力日益被削弱,使严谨的学术研究精神在不正之风盛行之下日益虚弱。
2.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大多数高校现行的研究生评价体系不尽完善,缺乏严格统一的学术规范,过分追求量化管理。许多学校规定研究生获得学位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在校期间还要参加每年的综合素质测评,主要内容是对研究生参加课题活动、发表的论文数量进行量化,这种单调划一的忽视思想品德素质评定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精力从以科研创新为重心转移到以发表论文为重心。
3.德育力度的弱化。高校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不断弱化,导致学生的人文精神逐渐失落,加之现行的德育模式不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当所学理论与现实产生矛盾时,学生由于缺少自主判断能力而产生迷茫,对学术活动中的“善与恶”、“美与丑”难以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高校的重理论轻实践和重技术轻德行造成教育的失衡,使得学生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内容不了解或理解不深,很难在实践中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思想和行为。
4.科学教育的缺失。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不了解学术规范,高校也缺乏对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教育,这应该是造成研究生违反学术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教育部近年来先后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和《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等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做出明确规定的文件,但推出本校学术规范条例的高校仍在少数,高校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教育的疏忽,导致学生因认识匮乏而出现失误。
5.人文关怀意识的淡薄。研究生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执行者和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学术道德修养的培育具有直接的责任和义务。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导师带的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导致有些导师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对学生要求不严,甚至包庇护短;或导师本身作风不正,学术道德失范,不仅不能正确“传道”,反而导致学生“上行下效”,致使学生的学术道德偏离正确轨道。严格说,部分研究生出现学术失范行为很大程度跟导师直接相关,导师负有不可推卸的学术责任。
6.自律能力的下滑。外因终究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研究生本人才是“他们自己的伦理道德准则的监护人。只有他们的正直和诚实才能对他们自己的意识负责。”一些研究生求学的功利趋向增强,但缺乏追求真理的恒心与毅力,缺少“宁静致远”、严谨治学的心境,缺乏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必然会在外部邪恶力量作用下产生并形成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学术心理和学术失范行为。研究生学术规范失衡,究其根源是道德意识缺失和诚信意识淡薄所致。
三、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途径
1.加强教育引导,激励研究生维护学术道德尊严
修身正己、严格自律是维护学术道德尊严的基础。高校应从思想政治理论上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个人做起,严守道德自律、诚信为人、严谨治学的学术道德标准,勇于承担学术责任和学术义务,努力做学术道德和良好学风的维护者、践行者和弘扬者;在具体学术活动中反对弄虚作假、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积极开展学术批评,发扬学术民主作风,客观公正、不徇私情,杜绝权学、钱学交易。应从入学的第一天,从学术研究的第一步起,要求每一环节都认真严谨,每一步骤都要科学规范,努力提高学术素养和学术创新能力;应着眼于学术文化的教育,可开设《学术道德规范与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加强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的认识。可以利用校园网站、学术报告会、研究生的学术论坛等各种平台资源,积极推出研究生学术道德自律典型,并广泛宣传。可以调动导师切实从行动上引导研究生自觉维护学术道德尊严,通过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氛围,唤起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良知,真正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自律水平,使他们自觉自愿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比较重要的是高校应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给研究生提供一个“软”环境。因为校风、学风的好坏优劣会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素质的提高产生直接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激励研究生维护学术道德尊严,就需要全面开展学术道德教育。
2.加强制度约束,促进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管理
学术规范从根本上说就是学术的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高校首先要加强学术规范管理建设,促进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管理。遵守学术规范,既要教,也要管。将学术规范引入制度,用制度来约束,用制度来制裁。建构研究生的学术规范管理制度,是为学术道德尊严的维护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应着重抓好几个制度的建设:一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把是否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材料、获得新数据,是否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衡量研究生科研质量的主要指标,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来评奖评优的做法。二是建立学术规范奖励和惩处制度。教育部《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地提出要“建立学术惩戒处罚制度”。对模范遵守学术规范的研究生,要广泛宣传和表彰;对违反学术规范的要视情节严重情况给予批评教育、取消评奖评优资格、开除学籍等不同标准的处理。三是建立学术诚信制度。应制定学生学术诚信办法和诚信守则,要求学生在入学时,郑重做出学术诚信的保证,在毕业时将诚信记录装入学生档案。此外,在非正式制度方面,与全校研究生签定《研究生学术规范承诺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自加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全心全意地遵守学术规范。
3.加强监督检查,形成良好自查自纠氛围
高校应在学术领域里设立、完善学术监督机制。首先,要加强师生舆论的监督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媒体、网络和学术团体的作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在研究生中形成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其次,建立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监察制度,加强警示作用,形成良好的监督制度的政策导向,定期对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进行自查自纠,包括及时妥善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再次,要成立研究生学术道德委员会,隶属于校学位委员会,明确其为研究生学术行为失范受理机构,鉴定学术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监督和执行解决学术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有关学术道德的投诉和举报进行独立调查,要建立规范的举报、听证、审议、处理、申述等渠道和程序,建立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和学术规范失衡的监督预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