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及处理


2014年03月12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学术不端行为(本文主要指剽窃和一稿多投)一直是困扰科技期刊编辑的重要问题,各个期刊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以杜绝这种行为,如签订投稿合同、外审前及发稿前的两次相似文献检测(通过关键词等下载相似文献)、缩短审稿周期和发稿周期等,上述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但都存在局限性。因此,更为方便快捷、查重率更高的相似文献检测方式备受期待,在这种情况下,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应运而生,如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论文相似性检验”等。由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包罗了各个合作期刊的已经刊出的所有文章,且大多数期刊都使用这些系统进行重复率检测,所以在这些网络平台的检测系统进行文章重复率检测的成功率很高,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现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目前,上述相似文献检测方式已经成为期刊编辑部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手段。笔者以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为例,介绍了其查重方法,分析了在文章重复率检测过程中遇到的3种情况,阐述了不同情况下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及处理措施。

1.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查重方法

编辑将待检测文章上传到“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后,系统可以检测出上传文章与系统内已发表文章的重复率(以整句话完全相同为依据),系统将待检测文章与已发表文章内容的重复部分用红色字体体现,在某段红色字体上面双击鼠标左键,可以查看该段文字与哪篇已发表文章存在文字复制现象,并可以进一步检测出该文章是否引用了该已发表文章作为参考文献。这种检测方式直观、方便、快捷,给编辑工作带来很大便利,但是这种方法也并非是一劳永逸的,需要编辑根据情况判别文章是否真的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严重程度,以便于进一步处理稿件

2.被检测文章的重复率较高

被检测文章全文超过30%甚至80%以上与已经发表的文章重复,若排除文章题目、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摘要、参考文献、作者简介这些通常不会与其他文章重复的部分,以及图形等不易进行重复率检测的部分,文章主体部分与其他文章的重复率要比检测到的重复率还高。重复率80%以上的文章基本为一稿多投或者直接将他人已经发表文章用于投稿。毫无疑问,这种稿件宜直接做退稿处理并对作者进行批评教育。

重复率30%以上文章的处理,要视重复内容处于文章的哪个部分而定。若重复内容处于文章的引言部分,说明作者没有认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如果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刊用价值,可以在文章通过审稿、让作者修改时,请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并督促作者将引用的文献都作为参考文献标注在文章中;如果重复内容处于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阐述或者结论部分,即不仅文章的语言表述抄袭其他文章,而且文章的主要观点也抄袭其他文章,这样的文章宜做退稿处理。

3.被检测文章已经提前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某些文章已经先于投稿期刊编辑提前上传到“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过检测了。这种情况下,系统会在被检测文章编号前面列出类似于交通标志中的“注意危险”(三角形中间加一个红色的感叹号)符号,将鼠标放在这个符号上面,会出现提示性文字如:“可能已经提前检测,检测时间:2012-02-288:29:02,检测结果:47.7%”。出现这种情况有3种原因:(1)该文章一稿多投到两个甚至多个刊物,其他刊物先于本刊进行了文章重复率检测;(2)该文章曾经投到其他刊物,由于某种原因,被退稿,而后投到本刊;(3)作者曾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上对文章进行过重复率检测,而后对文章重复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并投稿,文章的主要观点不变,但是文字重复率较改前大幅下降。

遇到被检测文章已经提前检测的情况需要引起编辑的充分注意和重视。应采取与作者核实、与同类期刊社沟通等手段确认文章提前检测的原因。确认后的处理方法如下:

(1)原因,编辑部应采取退稿和对作者批评教育等处理方式,并责成作者在其他期刊社也退稿,以免造成一稿多登。

(2)原因,加强文章的审查,关注文章的写作质量、技术含量与创新性等,确认文章是否确实有刊用价值。

(3)原因,文章由显性的文字重复变为隐性的观点重复,这给编辑部的学术不端检测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编辑还应辅以其他常规方式进行重复率检测,另外,编辑部应该加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账号和密码的管理,责成编辑只能将该系统用于工作时的文章检测,编辑不得助纣为虐,不得帮助他人检测文章以逃避投稿后的重复率检测,更不得将账号、密码告知他人使用,甚至以此谋私利。中国知网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治这种行为:加强账号管理,全面实行检测系统账号与IP绑定;设置总量限制,严格审核申请检测篇数;加大惩处力度,坚决打击违规使用行为。

4.被检测文章重复率不高且并未提前检测

重复率不高且并未提前检测的文章并不意味着一定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这类文章可能会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一稿多投和整合已发表文章再次投稿(剽窃观点、自我剽窃)。所以编辑要时刻提高警惕,可以采用常规的和有针对性的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以发现和防止该行为。

(1)一稿多投。因为在稿件发稿到刊出有一段真空期,在这个期间,该文章未在任何期刊刊出,也就未入检测系统中,因此在系统中进行重复率检测时不会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很多作者利用这段真空期投稿发稿,待编辑发现时,往往文章已经在两个或者多个杂志刊出了。防范这种情况的主要措施有:与作者签订投稿合同,其中应有关于决定刊登通知时限的约定,明示一稿多投的约定等;在作者投稿后,可以以邮件形式等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对于投稿的规定;可以提前刊出下期目录;另外,应加强与同类期刊社的联系沟通,可以共享投稿题目和作者等信息。

(2)将自己或者他人(主要是同一课题组的人)已经发表的文章重新整合后再次投稿。由于“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目前还只能以文字(包括表中的数据)相同检测为主,不能对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图形的相同性进行检测,而对于一些设计类和试验类的文章,其精华往往就体现在图中,所以文章仅观点或图形相似,一般不易被检测出。针对这种情况,编辑也可以采取与同类期刊共享审稿专家库,以期在审稿过程中,由专家帮忙发现文章的雷同观点,笔者所在的期刊与《煤炭学报》共享了审稿专家库,在请同一位煤矿火灾防治方面的专家审稿时,两次发现了文章重新整合后重复投稿的情况,避免了更为严重后果的产生;编辑应注意积累作者资料、其所在的课题组的科研情况以及该组成员的情况,全国同类期刊也可协作建立“作者信用档案”。这样,不仅可以检测文章,也借此了解作者的信用情况,以便于期刊编辑出版部门对那些经常一稿多投的作者提高警惕。对于采用上述方法后,疑似有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需要将文章第一作者和文章其他作者甚至与作者同一课题组的其他人员近几年发表的类似文章全部检索出来,进行比对确认。

综上所述,科技期刊社应根据情况综合运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签订投稿合同、与其他同类期刊社共享审稿专家库等多种方式,以对学术不端检测行为进行有效地防范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