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6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5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中,把学术不端行为定义为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学术不端行为既包括学者由于不了解学术研究的共同原则而犯下的技术性过失,还包括学者为获取利益而故意实施的抄袭、剽窃行为。21世纪以来,我国加快了进行学术规范建设的步伐,随着相关学术监管机构的设立、政策文件的出台,一大批重大的学术不端行为案件纷纷曝光,给那些还存在不端思想的科研人员以巨大的震慑力,在很大程度上端正了学术不正之风。在这些屡见报端的学术不端案件中鲜有研究生学术不端的报道,难道在基层科研群体研究生中不存在学术不端现象吗?
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培养对象,也是科研工作的基层力量,参与了全国70%的重大项目,作为研究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研究质量将对我国学术研究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少见报端的、未引起人们重视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却迅速地滋生在科研院校这块圣洁的土地上,且呈愈演愈烈之势。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不高,研究高度相对较低,社会效益相对不大等因素,这类群体学术不端行为很少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鲜见于媒体等外界信息平台之上。此外,针对这类群体学术不端现象的研究文章也屈指可数。
一、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应用现状
在国家相关学术规范政策的指引下,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学术道德管理办法。针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目前最为广泛的措施就是引入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该系统以5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6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将任意一篇需要检测的文章,与比对资源库中的文献进行比对,原则上,只要检测文章与比对文献存在一个相同的句子,就能被检测系统发现。检测系统在对论文进行检测之后,生成检测报告,一个重要指标是总文字复制比,此值越高,代表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可能性越大。对于检测系统的可信度等问题各大媒体都持有不同观点,但从出发点来说,希望能对学术不端现象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通过系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如果文字复制比超过规定的阈值,就视为论文撰写当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不予进行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需要对论文进行修改,再进行复检,直至复制比低于阈值。目前对大部分高校
来说检测系统处于试用阶段。下面就系统使用现状以某学院申请答辩学位论文检测情况进行个例分析,论文检测过程中,删除了目录、绪论、引用本人发表小论文部分、参考文献及致谢部分,只对文字进行检测。根据学院安排答辩分为两批,间隔2个月,每批每位研究生有两次检测机会。以比率段作为参考值,以各比率段人数分布百分比作为最终数据,如表1所示。此学院规定论文复制比低于20%为正常,超过此值视为有学术不端之嫌,需要对论文进行修改,之后再进行复检。
二、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及学术道德认识现状
(一)学习调研中的非常行为
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部分人精力大都放在科研、社会实践、人际交往中,把课程学习放到了次要位置,在考试时搞突击或在考试中作弊,在学位考试等关键考试中甚至采用第三方形式进行作弊,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给他人替考等。在课程学习期间,对于教师要求的课程小论文、报告等,不是根据课堂内容进行组织整理,而是直接到互联网上下载相关主题的材料或文章,进行简单地修改或甚至根本不进行修改,带着时间或名称上的显著错误直接上交。部分研究生在调研实习阶段,不认真对待实践环节,利用关系或凭空作没有实际内容的实践报告、实践证明;或以导师研究方向为原由,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同师的师长论文极其相似,导致学位论文重复率过高,为论文撰写过程中可能出现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潜在空间。
(二)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
现今大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在学期间都有发表论文篇数的限制,为了完成任务,部分学生不在学问上花功夫,而在如何快速发表文章上做起了学问。
首先是顺手牵羊。存在部分研究生由于不打算将来从事所学专业或对专业没有兴趣等因素,不把课程学习和实践调研及学术科研当回事,目标只是取得毕业证书。受不了学术清苦,坐不了冷板凳,论文撰写中伪造数据,非正当引文,大肆抄录网上信息,实为顺手牵羊之举,严重破坏了学术道德。
其次是粗制滥造。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是毕业基本要求,对作者来说也是科研能力的体现,涉及到名和利,甚至影响到将来就业时的待遇、职称等方面。深层次的科研必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受社会上浮躁之风与商业投机心理的影响,很大一部分研究生不重视专业知识的积淀,急功近利,滥发文章。在论文构架、内容和思路等方面和已有文章大同小异,只是对已有知识的重复或粗加工,实质性东西根本没有变。甚至有人动用金钱、关系等手段通过代写、买版面,非正当引用名人效应、项目效应等来催生论文,重量轻质。
(三)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认知现状
据一项调查,只有18.19%的研究生表示非常了解引用规范,而“不太了解”和“根本不了解”的竟占35.14%。许多研究生不知学术规范为何物,伪引、虚引、抄袭、拼凑等现象比比皆是。此外,研究生浮躁心理盛行,世俗
化、功利化思想严重,也就放松了对自己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严格要求,逐渐淡忘了作为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和学术道德规范要求,对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司空见惯。
三、研究生学术不端的成因
(一)被淡化的科研群体
研究生处于科研群体的基层,是影响着未来科研走向和研究能力的重要群体。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及学术道德的熏陶本应是研究生培养阶段最为重要的环节,科研能力的培养决定着未来在科研水平的高低,而学术道德则是进行科研的前提。然而由于研究生扩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导师责任落实不到位、学校管理松散等因素,导致大多数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导师只是简单作开题引导,至于怎样研究、具体研究什么等过程环节根本不过问,只看研究的成果,全然不知道研究生是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由于缺少师长等人的关注,迫于学校或导师规定的科研要求,需自行解决科研过程遇到的种种问题,在现行的社会风气下,缺少正确的引导和监督,他们不由自主地踏入学术不端这片土壤。
(二)以恶小而为之心态
由于在研究生阶段,一般研究生自身在学术界没有名气和地位,此外还由于研究生扩招,研究生教育在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加上社会世俗化、功利化风气的影响,科研过程中大多是重量轻质,存在一种心态,认为学术不端是那些学术名家、社会名流等有名气人士应该注意的,而对于他们来说,基本上没有人关注,也就不存在什么不端行为,不会站在专家高度来审视自己。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多多少少地存一些隐式的学术不端现象。
(三)纵容的学术环境
作为初入学术界的研究生群体,由于扩招等因素,造成研究生数量剧增,同时个人能力及道德水平良莠不齐,学校又缺少相关学术道德教育,多数研究生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但由于这些不端行为一般发生在对学术界影响不大、同时又有学校充当对内保护屏障的研究生群体身上。而很多学校对学术不端影响,对研究生未来的不负责,降低了学校的教育水平,破坏学校科研风气,一旦曝光严重影响学校声誉。对社会来说,
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浪潮中的暗涌,对整个学术界是一种巨大的潜在侵蚀视而不见,或者“护犊情深”,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行事,在处罚上也是“轻描淡写”,无形中助长了研究生的学术不端现象。
四、防治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
(一)以德治学,加强自身修养
道德的形成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的一个长期过程,只有通过前人言传身教,自身的学习才能成为自己固定不化的行为规范。学术诚信是学术进步的基础,是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底线和基本准则。作为初入学术界的研究生来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能抱着自己现在在学术界没有名气,也没有人会关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了好快省达到目的,科研过程中出现些不端行为的也是正常的自我开责思想。研究生阶段正是学术道德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进行学品、学术道德方面的学习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观,树立长远的学术意识,用一种学术权威的眼光来对待学术科研,把引诱性的学术不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制度保障,建立长效学术监管机制
首先,加强导师负责制,学生对待学术的态度与导师有着重大关系,导师要负起责任来,对研究生学习生活,学术科研进行关注,及时发现研究生存在的学术不端动机,进行阻止;同时导师也要加强自身学术道德的践行,用自身行动来影响研究生。其次,要开设相关学术规范、科研、知识产权教育等方面的培训,补充研究生知识的欠缺。第三,要加强研究生管理体制,不能只依赖如“机器检测”这样单一、被动的、机械的手段来对学术道德问题进行监管。可以建立长效可以影响终生的诚信考核机制,如建立诚信档案等,激发学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的意识。最后,学校需要设立目前大部分高校缺少的专门学术规范监督机构,并建立多级监督制度,对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进行监控,防止出现内部包庇,姑息纵容现象。一旦发现严厉公开处理,通过实际处罚行动,打消部分研究生的学术不端侥幸心理。
(三)改善环境,建立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优良学术氛围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同化力和约束力,它所形成的感染力是任何物质力量无法替代的。要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首先,要积极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弘扬学术正气。其次,加强学术交流,了解学科前沿,激发科研兴趣,活跃学术气氛;关注学术动态,拓展学术视野,增强参与竞争意识;创建浓厚学术环境,让研究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四)优化机制,进行综合性学术能力考察
考核机制是引导研究生走向的导航灯。目前,多数高校都是以发表文章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科研能力的唯一标准,这种机械的要求导致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频繁出现学术不端行为。为此,对研究生能力的考察可采用多种评价标准,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来考察,重点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如设立没有明确课程、考试范围的积累性资格考试,如果顺利通过考试也是研究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
五、结语
研究生学术道德意识是影响我国未来科研走向的关键因素,遗憾的是目前大部高校都忽略了这一点,单一的培养考核机制,导致在研究生当中存在大量的学术不端现象,给未来的科学研究带来了诚信隐患。认识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和长远影响,抓好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意识的培养和监督,改革研究生培养考核机制,铲除研究生学习不端滋生的温床,是目前研究生培养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