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论文写作被动性小议


2013年12月21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写作辅导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近些年来, 高等学校学报编辑部收到的自由来稿, 其数量较之以前大有增加, 我们为之兴奋, 是因为这样一种科研积极性的高涨, 于科学的进步, 于人类文化的繁荣、积累大有裨益。

为了适应社会改革,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人们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不断地激励自身去学习、去创造、去实现自身的最高价值。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亦是值得我们充分肯定和倡导的。然而,在这同时, 我们还注意到了另外一种倾向, 即为了评定技术职称需要而被迫写作论文。在高等学校里面, 教师系列要评定专业技术职称, 科研系列、工程系列、图书情报系列乃至行政管理系列等等, 都要评定技术职称, 都要有科研成果。其中, 公开发表的论文要有一定的数量。

在参评“ 硬件” 的压力下, 有些人的论文写作, 的确是在一种无可奈何的被动心态下完成的。处理这释不得已而为之的“ 职称稿” (我们暂且这么概定), 编辑困惑了, 尤其在校内稿件的处理上, 麻烦自然是涉及到方方面面, 个中苦味, 编辑同仁尽有体会。我们把“职称稿” 问题提出来, 不在于指责一些“ 什么” , 如“职称不该这样评定” , “ 人际关系不应这么复杂” 或“ 论文不该这样写作” 等等, 而是希望通过讨论, 大家都能形成一定的共识, 能明确一些原则的东西、规范的东西, 使得科研论文更具学术性、现实性。“职称稿” 的内在驱动力是为了评职称, 它表现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状态。

其表现形式是应急而敷衍成篇, 随便草行了事, 从而使文章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最为突出的有二点: 一是因循性, 一是浅表性。

1. 因循性。

“ 职称稿” 由于心理被动而产生一种客观被动状态, 那就是论文写作的时间很短促。写作者常常到了要评定职称时, 或是论文篇数还不够量时, 才急急忙忙去查找资料, 忙于写作。可谓逼着鸭子上架。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 今年申报高(中) 职, 外语考过了关, 可文章篇数还不够, 应急赶了一篇出来, 请编辑部照顾刊用。还有人说, 我就差这一篇文章了, 赶死赶活赶出来的, 编辑帮帮忙, 否则连参评的资格都没有了。

由于时间上的被动, 写作者无法去拓展空间领域, 也即是说, 他们无法去充分的构想立意, 无法去大量的占有材料以及调查取证。因此, 他们常常循着已有的文章模式去生搬硬套, 或者是沿用已有的观点、材料和方法, 这种直落案臼的论文写作于写作者来说, 既快又省事, 于评职称也可能有些帮助。然而, 文贵创新, 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东西公开发表, 重复传播, 缺乏价值意义。当然, 我们也可以围绕着别人谈论过的话题再做文章。

然而, 这种再做文章不是一种简单的因循。再做文章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那就是要除旧布新。即通过一种再学习、再思考, 能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 或提出新的观点, 或立有新的角度, 或有新的补充和修改求新不易, 在求新的过程中, 可能文章的观点会有失偏颇, 可能见解还不够完善, 抑或是论证还不够填密, 但于旧有文化的累积层上添加了些许新土, 这也是对学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所作的一点贡献, 对推动科学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2. 浅表性。

“ 职称稿”还表现为一种主观的被动情态。即写作者有时间去充分考虑问题, 但他们不想去思考, 不想去动笔。只是为了评职称, 他们才敷衍行事, 凑合着文章的篇数。这样的文章内容极具浅表性。

凡论文写作, 都有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除开读书外, 还须搜集大量的能够说明观点的材料, 或直接的, 或间接的, 并且是充足、翔实、可信的材料。我们都知道, 材料于观点, 血肉相连。材料“ 硬” , 观点才立得住, 说理才充分, 论证才有力。“ 职称稿” 由于心理被动, 在没有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论说, 其结果只能是泛泛而谈, 空话、废话连篇, 或者是有一点浮光掠影的材料, 也是无据可凭, 经不起一驳。

论说没有分析, 没有说理, 自然也就缺乏深度和力度, 也不具有信度和效度。“ 职称稿” 存在的问题, 除了因循性、浅表性外, 还有着非学术性探讨的问题, 以及由于胡乱传抄所带来的非真性问题等等。这些间题无论是对编者或是读者, 无论是对学校或是社会, 都有其负面影响, 其危害性也是不言自明的。因此, 我们必须有效地革除这些弊端, 使高校学报的论文质量得以提高, 使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要有效革除论文写作中的弊端, 我们以为, 一方面论文写作者要变被动为主动, 另一方面, 编者要把关。写作者若能将被动变为主动, 那么他们就能自觉地去遵循一些科研的原则, 如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等等。那么他们就能自觉地进入科研写作的准备阶段, 如注重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中去选择课题, 注重熟悉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了解本学科的前沿, 从学科发展的内在矛盾中去寻找课题。

他们还能主动去阅读国内外的有关文献, 掌握与科研课题有关的信息, 避免科研课题的重复。他们还能在做好科研选题的同时, 做深入的社会调查或实地考察及广泛取证的工作。最后在悉心研究的情感投入中, 获取丰硕的成果。俗话说得好, “ 慢工出细活” 。它和“ 职称稿” 的勺店时抱佛脚” 针锋相对, 它要求作者提高认识, 端正态度, 吃苦耐劳, 艰难求索, 把科研工作搞好, 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编者把关, 前辈学者多有撰述, 勿须赘言。然而对于“ 职称稿” 的把关, 我们想, 既要给予照顾, 又要实事求是, 坚持学术性的原则, 坚持求新、求实、求深的原则。不一棍子打死, 也不随意刊用。可通过和作者多次交流沟通, 反复修改, 直至符合价值判断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