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如何构建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


2013年12月08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为了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和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加大投入, 为研究生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鼓励研究生潜心科研、多出成果。为了做好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研究生管理部门应该不断优化办学模式, 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教育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 依托各高校学科优势、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推动研究生创新教育,更好地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新项目

( 一) 创新基金

一个合格的研究生不应仅仅满足于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 还应具备科研创新的热情和志向。因此,为了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为研究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平台, 研究生管理部门还可以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鼓励在校研究生申报科研创新项目, 引导研究生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课题, 研究生们可以通过创新基金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使有心钻研却苦于无经费支持的学习者解决了后顾之忧,使他们能更好地将想法付诸行动, 把创新的灵感变成现实。

为了合理利用创新基金, 在扩大受惠面的同时提高基金成效, 研究生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创新基金的管理, 严格申报、中期检查和结项工作, 设立创新基金领导工作小组, 制定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章程, 在中期检查和结项过程中严格把关, 采取公开答辩等形式, 严把创新基金项目质量关, 将学校对研究生科研创新工作的支持落到实处。

( 二) 研究生暑期学校

研究生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人才培养, 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 研究生管理部门应拓宽思路、从外部寻找资源, 在课堂学习之外, 利用假期为研究生组织暑期学校, 聘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通过讲座、报告、论文发表会等多种形式, 通过集中密集的学习, 帮助研究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 增加与国内外学者互动交流的机会, 同时也促进了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

( 三) 研究生学术论坛

做学问不是闭门造车, 与同行多交流、多借鉴,对自身的学术视野、思考角度都将起到促进作用。研究生除了在学校的日常学习, 还应该有更多的机会与兄弟院校的同学、老师一起探讨交流, 研究生管理部门无疑应该为他们创造这种条件, 为来自不同学校的研究生们创造共同学习、交流的环境, 帮助他们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前沿知识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学术观点, 研究生学术论坛有益于打破各高校之间的学术壁垒, 研究生们自己组织论坛, 开展论文征集、评比、论文报告等一系列活动, 在与其他高校研究生的不同学科的学术碰撞中, 围绕热点学术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切磋, 增进学术研究与产业研究的结合,展现研究生们跨地区、跨学校的学术特点, 对他们今后的科研道路将大有裨益。

二、研究生国际交流

( 一) 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

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0每年选拔各专业优秀研究生赴海外一流高校、机构攻读博士学位或联合培养, 选拔的学生派往的国外学科专业应为国家重点选派的领域, 该项目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全局规划举足轻重, 研究生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宣传, 将此项工作常态化, 以扩大该项目的覆盖面、提高项目质量。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研究生国际交流方面的相关政策, 在网络告知的基础上, 还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刊物、学院和导师告知等途径使在校研究生都能对该项目有全面了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以出国留学为主题的各种宣讲会、咨询会, 使学生在进行相关申请工作时能够有的放矢, 提高申请成功率。同时, 应做好对出国留学人员的行前培训和心理疏导工作, 引导留学人员建立交流圈, 探讨出国留学的相关事项, 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

( 二) 研究生短期出国访学及参加国际会议研究生们能够走出国门赴海外学习、交流, 不管是前往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其他地区, 都对他们的学习、科研、人生规划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欧美国家科技实力强、技术创新快, 是各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技术精英汇聚之地, 研究生们在第一时间获取本专业最新最前沿知识的同时, 也获得了和全球其他高校青年学人互动交流的机会。而前往非英语国家访学、交流的研究生, 通过短期的生活、学习, 与外国同事、同学的近距离接触, 也极大丰富了自己的海外生活体验, 开拓了海外视野。不管是理工科研究生还是文科研究生, 都应该努力争取赴海外交流的机会, 研究生管理部门也应该从政策上、物质上给予必要支持, 不少高校都与海外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研究生出国交流, 形成了常态化的互访机制。一些研究生在出国交流的过程中表现突出, 获得了外方单位的好评和青睐, 进而争取到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此外, 研究生管理部门也应对短期出访项目严格把关, 短期出国访学类主要考察邀请单位、访学计划、学生英语水平等, 国际会议类应考察会议在业内的影响力、会议规模、与会人员和学生英语水平等,对赴国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访学交流以及参加国际知名学术会议的研究生予以重点资助, 帮助获资助研究生及时办好出国相关手续。考核环节也不容忽视, 应要求学生回国后及时提交出国总结, 考察研究生在国外的学习、科研情况, 了解研究生出国交流的收获和体会, 提高资助成效。

三、校企联合培养

研究生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高校, 应该充分发挥地方、社会的优势, 争取多种培养力量, 围绕地方支柱产业, 依托研发能力较强的一流大型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搭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平台, 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专家和研究生导师一起共同辅导研究生的科研实验工作, 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实现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双赢。这不仅是为了促进高校改革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和机制, 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也为了提升相关企业的社会声誉, 提高他们的人才培养和储备能力, 并促进其增大研发投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无论对研究生培养单位还是企业来说都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