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分析


2013年03月06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种功利和浮躁的不良风气在学术研究领域逐渐蔓延开来,学术研究违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愈演愈烈,成为当前高校整治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领域。透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形式:

1.抄袭剽窃成风,缺乏真知灼见。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已经发展成为学术界一种“潜规则”。为了捞取学术资本,不少人采取剪刀加糨糊或者移花接木的方法大肆进行“学术创作”,而且抄袭者的学术级别越来越高,部分知名教授、博导也参与到抄袭行列中来。前不久,中国政法大学某教授的学术专著竟有60%涉嫌抄袭 。更严重的是教师的抄袭剽窃行为给学生作了一个负面的“榜样”,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2.学术交易盛行,科学精神沦丧。

近年来,学权交易之风盛行。有的领导干部千方百计向高等学校索取硕士、博士甚至博导的头衔,恰好有些高校也需要这些当官者手中的权力而为其开辟“绿色通道”,致使这些干部不用听课,甚至不用考试,就能顺利地拿到文凭。同时,学钱交易势头不减。一些人不学无术,而靠花钱向愿意“出卖”学术者购得自己所需的“学术”。有了这样的需求,也就有了各种各样替人考试、代笔写论文的“枪手”市场。这种现象滋生了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严重亵渎了学术殿堂之圣洁。

3.欺世盗名成风,侵占他人成果。

“欺世盗名”之人可谓学术上的“李鬼”。如有的领导利用职权要求他人,或者他人投其所好为其作课题、写论文。这样,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变成“学术人”;有些教师自己根本不搞科研,但凭借其什么“导师”、“专家”、“学者”的身份,揽下一大堆科研项目,让自己的学生或他人来做,最终成果归自己所有。因此,时下有的硕士生、博士生为导师打工,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有的博导、硕导为了个人的私利,甚至昧着良心,不让学生毕业。这种窃取他人研究成果的现象在学术界并不鲜见。

4.学术机构违规,评审有失公平。

学术机构违规操作,一直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一是学术项目的立项及奖励的评审,学术委员在学术机构里面形成自己的关系圈,自己申请的科研项目及奖励一般都能通过评审。二是在职称评聘时,这些评委对评审对象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有些学术道德不良的评委就明里暗里要求评审对象送钱送物。三是一些学术机构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违反学术规定,大肆收取“版面费”、“出版费”,个别项目主管部门、学术期刊出版社及评审“专家”无形之中结为利益联盟,使一些学术造假者屡屡得手,而埋头耕耘者却屡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