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大学科研不端行为的主要类型


2013年01月26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关于什么是科研不端行为,尽管中西方学者的定义存在差别,但实质内容大体相同,即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违背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或违背其它公共行为准则的行为。大学科研活动中的不端行为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其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权力寻租型

权力寻租是指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利用公共权力达到私人目的的现象和行为。这种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滋生起来而为人们深恶痛绝的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公器私用的现象,已经全方位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迅速漫延,就连一向被人们尊崇的象牙塔里的科研殿堂也不再那么圣洁和高雅,其中的烟雾迷漫和黑幕重重令人瞠目结舌。在科研活动中,一些权力拥有者和所谓的学术权威,因忙于行政事务和社会活动而无暇读书、做学问,当然也就根本写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但是他们又迫切需要用一些“成果”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强化手中的权力,于是就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学术资源,大肆地进行权力寻租,心安理得地去“主编”和占有别人的成果。而一些普通

学人由于当官掌权心切,也心甘情愿去投其所好、施其所求,以通过攀附权贵获得升迁。在大学校园中,我们不难见到,一些校领导的科研文章常常要么是一些马屁精们主动“送货上门”,要么是校领导请人“捉刀代笔”,真可谓为官一任,既能“科研成果遍地”,又可“荣誉满怀”。

2.弄虚作假型

弄虚作假就是制造假的现象以欺骗和蒙哄别人。这种现象和行为在大学科研活动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层出不穷。大学科研活动一般包括课题申请、课题评审立项、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和成果评价四个阶段。弄虚作假的行为在这四个阶段都存在:在课题申请阶段,主要有伪造前期研究成果,虚夸科研基础,故意拔高研究成果层次;伪造申请者信息;故意拔高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技术职称,编造专业;盗用他人尤其是知名专家学者的姓名等。在课题评审阶段,主要有剽窃未获资助课题申请者的研究思想或创新观点,供自己来年申请课题。因为目前课题评审大多采用同行评议制,而评审的主要文件就是申请书,申请人的研究思想和观点会一览无余的陈列在同行专家的面前,很容易被一些同行所剽窃。在课题研究阶段,“主要有凭空捏造或伪造数据。一些项目承担人违背科学研究规律,心气浮躁,不愿意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研究,但又必须向课题基金提供者有个交代,便不以或不完全以实际观察和实验中所取得的真实数据为依据,而是根据主观意想,凭空捏造实验数据,或者在研究过程中先下结论,然后再对数据进行主观取舍,伪造或者篡改数据,取得人为成果,发表论文。在成果发表及评价阶段,主要有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论著以取得鉴定和通过评价,其手法主要表现为全文或者部分地照抄他人的作品,将他人作品进行删节或补充,或者变换另一种形式后作为自己的作品发表;将集体创作或者与他人合作的作品作为自己单独完成的作品发表;课题结项时虚报或浮夸研究成果,在课题验收结项时编造本不存在的研究成果,或将他人的成果移花接木,据为已有,以图蒙混过关等等。

3.重复泡沫型

重复泡沫是指相同或相近的科研内容,以相同或不同的科研成果形式,在不同或相同的人的名义下反复展示的科研行为。这些重复出现的所谓“成果”既没有超越前人的贡献,也没有创造出有价值的新知识和新观点,仅仅是增加了论著的数量,制造了虚假的学术繁荣,从科研角度来说,没有丝毫的价值,只是一些聚合在一起的空虚的水泡而已。造成科研泡沫的重复方式多种多样:

其一是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抄袭和剽窃已在前面提及,属于弄虚作假行为,同时还是一种重复和制造泡沫的行为。因为抄袭和剽窃的对象通常是他人已经发表的论著,是把他人的科研成果改头换面成自己的成果,实际上并没有增加新的成果,只是同一成果的重复出现,而且大都是低水平的重复,其中以高校教材和教参尤为突出。

其二是一稿多投。一稿多投是将同一稿件同时或先后投向不同的刊物,造成同一篇论文在多个刊物上发表,这是一种赤裸裸的重复。

其三是一题多拆。一篇论文拆成数篇、一次性成果反复使用、同一成果被拆分成多篇文章发表、同一实验被分成多种角度阐发。其中后三种情形,虽然不染指版权,但具有重复泡沫性和欺骗性,为学术规范所排斥。

4.追名逐利型

这是指一些大学人缺乏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追求科研高效率”的目标引向下把科研活动当作工具,仅仅出于获取职称、谋得学位或名声的需要而进行科研。其典型表现就是一些大学科研人存在着浮躁情绪,在快出科研成果的强烈思想意识引导下,将追求科研的高效率作为其科研的首要价值取向,总是希望速产速成。现实中,这些人往往十分注重增加科研成果的数量,忽视科研成果的质量,其一年动辄可以公开发表数十篇科研论文。一部几十万、上百万字的著作可以在几个月就可以完成,写作速度之快令人惊诧,但认真读来,感觉更多是材料的简单堆积,大多缺乏开拓、创新和独到见船之处。

上述四种类型是高校科研活动中最常见、最典型,且危害最大的不端行为。除此之外还有跟风应付型,人情关系型,从众媚俗型,包庇掩盖型等。为避免赘述,不逐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