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查看新版
4000-058-056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如何撰写和修改论文初稿


2013年01月16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写作辅导,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当资料搜集得差不多,且已全部阅读过,重要的部分也已作成笔记卡,就可以根据所拟的大纲来写作初稿。在正式读到写作初稿之前,对读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撰写初稿前应注意事项

(一)在数据应用方面

写作初稿是根据所搜集的数据和抄录的笔记卡来进行,所以在撰写初稿前,一定要将这些数据按大纲的先后顺序整理好,以便写每一章、每一节时参考之用。有时为了节省时间,避免错误,可将影印数据剪贴于初稿之上,遇到有需要作附注的地方,应将附注的数码记在该记的位置,各附注的文字可用另纸书写。否则,将来再回过头来作附注,不但浪费时间,有些数据因一时匆忙,反而找不到。已用过的卡片,应记号,以免重复使用,或将未使用者误以为已用,反而有所遗漏。

(二)在文字应用方面

学术论文的文字,有别于文学作品,应以简洁扼要的实用文为主,有些同学,为了表示典雅,想用文言文来书写,除非自信自己写文言的能力很强,否则请不要轻易作这种尝试,还是用白话文来书写比较好。在行文中,“了”、“吗”、“呢”、“罢”等语尾疑问词、感叹词,除非必要,应尽量少用。行文中述及古人和今人皆直呼其名即可,如果是尊敬的前辈,或自己的老师,在名字之后加“先生”即可。以前的论文中,常常见到“xx师”、“本师xx先生”的用法,现在已逐渐减少。另外,在引用到自己尊敬的前辈、老师和朋友的说法时,有时会加一些恭维语,“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当代史学大师”、“国学大师”、“我的朋友”等待,都会给人不够客观的感觉,应尽量少用。又有些有争议的问题,在没有充分的论据之下,要作论断,语气应稍和缓,像“已成定论”、“毫无疑义”、“铁证如山”等用语,都应谨慎使用。

(三)在内容结构方面

各章、各节的文字,字数应尽量均匀,有时从论文章节结构的安排,就可以看出论文作者的组织能力,所以各章节文字绝不可太过悬殊。如果有些章节的材料稍多,删去又觉得可惜,可以将原来的一节分为上下两节。有时,用一节或两节的篇幅也无法容纳,可以从以前的节提升为章,就可以避免章节字数不够平均的毛病。另外,也要时时考虑到章节与章节间承接关系,不可让人有突兀的感觉。

二、从正文开始撰写

论文的正文是指前言(绪言、绪论)和结论(结论)以外的部分。正文的章数,可能有四五章,也可能多至十数章,哪些章节应该先写,应视论题的性质及着重点而定。一般而言,如果是以一个人作为研究对象,且兼顾及他的生平、著述和学术的话,生平和著述的章节应该先写,这样才能从生平、著述的了解,进一步来了解他的学术。

如果是以一个专题作为论题,则除了影响该专题的时代背景应先撰写外,其他各章都可依自己熟悉的程度,决定先写或后写。

三、撰写导论和结论

论文的导论和结论,应写些什么,在拟定大纲时已有说明,可以参考。撰写导论,所以必须留在最后,是因为导论会讨论到前人的研究成果,会提出研究方法等。这些都必须在论文全部正文撰写完成后,才比较容易动笔。就前人的研究成果来说,所以要将这些成果加以检讨,主要是要确定此一论题还有没有可撰写的空间,哪些是前人尚未论及的地方,当我们在撰写每一章节时,一定会对相关之研究成果作详细的阅读,之后,才下笔撰写。所以,如能在正文撰写完毕后,再来撰写这一部分的导论,必能有较中肯的评述。至于导论中如述及研究方法,必须留待最后才撰写,道理也是很明显。如果没有将正文中的每一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如何可得知方法的正确?所以,研究方法尽管可以预设,但必须经过研究过程中层层检验,一次次的修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修正初稿

当正文和导论、结论全部完成后,可将论文搁置一段时日,再来修改。修改时,应着重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资料之增删

在撰写过程中,有时某些章节的数据稍嫌不足,或引用资料不够贴切,或引用资料太长等等,都可作适当的增删。此外,为减少错误,某些转引的数据,也可籍修正的机会,一一与原书核对。

(二)论据之加强

有时为证成某一论点,会尽量搜集更多的证据,但论据有时是无所不在的,匆忙中所搜到的论据也许略显不足,也可以籍修正的机会,略加补强。另外,如有论点不够周延的地方,也可以略加修订。

(三)文字之润饰

学术论文非文学作品,以简洁扼要为主。但在撰写初稿时,要兼顾的方面很多,往往无暇照顾到文字是否通顺,说理是否明确,这些都可以籍修正的机会加以修改。修改时,最好将论文初稿逐字朗读,就可以发现是否通顺。也可以请同学或学长代为校阅一次,这除可修正文字外,也可以帮你发现是否有错,以便及时改正。

(四)附注之增补

撰写初稿时,有该加注的地方而未作注,有附注的出处一时找不到的,都可以在修正时加以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