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1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行业动态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论文摘要是全文内容的简短陈述,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客观、全面地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或结论,为读者提供其主要学术信息。
论文第1、2稿不符合写作要求。论文第1稿摘要:文化的民族性质决定了离开特定的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研究语言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形态变化上,还应重视语言深层的文化机制。本文通过对韩语的住居谚语和其所对应的中文谚语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隐藏在二者背后的深层的文化伴随意义,并为两种不同民族(国家)语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第2稿摘要:文化的民族性质决定了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研究语言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形态变化上,还应重视语言深层的文化机制,这是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本文把韩语的住居谚语和其所对应的中文谚语按同形同义、同形异义、异形同义、异形异义进行分类,对二者的指称意义及文化伴随意义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隐藏在二者背后的深层的文化伴随意义,并为两种不同民族(国家)语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第1稿摘要主要是对论文的主观评价,不符合论文摘要的写作要求。论文第2稿摘要除了对论文的主观评价之外,提出了分类研究,但并无观点表述,显然也不符合论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论文第3稿摘要产生的思维轨迹:作者先是提出以结论代替摘要,因结论并不能概括全文遭否定。后复制第3稿论文关于形成中韩语言交际中关于谚语的3种社会现象原因的表述文字,浓缩而成。其复制文字是:(1)同形同义。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这一类谚语有很多都是在历史上由于两个国家的频繁交流而传人对方国的,再加上两国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文化心理背景,因此两国谚语在流传到对方国家以后,对方国不仅把谚语的指称意义完全接受,而且对其中所蕴含的内在的文化伴随意义也全盘吸收。其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两国人民必定偶然会拥有一些相似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所以在两国语言中同时或先后产生了一些同形同义的谚语。(2)同形异义。这类同形异义谚语,笔者认为最能充分反应中韩两国问的文化差异。造成此类谚语的原因笔者认为有3种:首先,早先从一国传人另一国的谚语其文化语义在对方国中发生了转变。
其次,两国人民对相同事物的看法或想法不同。如:有火箭不坐飞机。其三,表达不同意义的两国谚语偶然具备了相同的形态。(3)异形同义。用互不相同的两个国家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概念时就产生了异形同义谚语。虽然中韩两国拥有悠久的交流历史,但毕竟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所以在表达同一思想时所运用的表达手法,必然“异”会远远大于“同”。这也是在本文研究对象中异形同义谚语有62对,占研究对象比例的28.44%的原因。删改重组后的摘要:中韩语言交际中形成关于谚语的3种社会现象的原因:同形同义的原因,一是,相同的文化心理背景,二是,相似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同形异义的原因,一是,谚语传播的讹变,二是,对待相同事物的不同理解,三是,相同形态的偶然性;异形同义的原因是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不同。
第3稿摘要客观地简要表述了中韩语言交际中形成关于谚语的3种社会现象的原因,观点明确,层次清晰,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学术信息,比较符合摘要的一般写作要求。
总之,论文修改:规范性是其形式要求;创新性是其内容要求;逻辑性是其行文要求;分析与综合是其方法要求;足文能力是其角色要求。适应其要求,才能把论文修改得“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