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18日 | 作者: paperrater | 分类: 写作辅导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和学风失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众多都因为造假问题栽倒在”造假门”前,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傅瑾因“完全假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刚刚被学校辞退,清华大学教授刘辉盗用论文刚被处理,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陆骏简历造假,数篇重点论文均假借国外同名学者。
大学校园本来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实验地,但如今这边培育良才的”沃土”,已经污染严重,缘何风气浮躁、”泡沫”堆积?在对学术造假行为指责的同时我们应进行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学术造假行为?是道德层面的原因还是防范不足?浙江大学教授朱淼良认为当前高校过于量化的科研评价体系必须予以改革。”指标式考核的’学术GDP’已成为高校学术浮夸的’催化剂’。
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事件,被认为是中国科技史上最严重的劣迹。
知名高校接连身陷”造假门”
2006年以来,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接连身陷”造假门”事件,国内顶尖高等学府的学术风气遭遇信任危机。
3月,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因在个人履历、学术成果材料中把他人论文作为自己的成绩,涉嫌学术造假,被撤销教授职务。
同月,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杰,因将他人的论文写入自已的评奖申报材料中,被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免去院长职务,同年6月,又被免除教授资格,终止聘用合同。
5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因”汉芯”系列芯片造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经费,被撤消学院院长职务,教授聘用合同也被解除。据调查,陈进负责的汉芯团队所研制的成果,其实结构简单,并不能单独实现指纹识别和MP3播放等复杂演示功能。为了达到宣传效果,陈进等预先安排在演示系统中使用了他人研造的芯片,再印上”汉芯”标识盗为己用。
令人担忧的是,这几件曝光案例也许只是学术造假的冰山一角。2006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公布了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80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中,60%的人承认他们曾经花钱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相近比例的人承认曾抄袭过其他学者的成果。
2006年7月,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质疑北京大学引进的海外人才造假,引发了与北京大学的口舌论战。公众再度聚焦高校”造假门”。
2011年9月“千人计划”入选者王志国教授因学术论文造假,已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免去科研权利
以上案例只是国内极小一部份,真真令学者们担忧的是浮夸风气和学术造假行为的屡教不改会影响国家的后备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